上海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只有深入城市腹地才找到的地方,至今還殘存著這個城市的一絲過去,三林塘老街之於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三林塘老街又被稱為三林老街,之前一直默默無名,直到世博會的召開,才給這個沉寂多年的老街帶來一點生氣。三林,別名「筠溪」,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三林鎮。三林鎮發祥於北宋末年,源出三林鎮孫家橋宋人林樂耕之後。相傳宋代隱士林樂耕攜帶妻兒來此創業,令3個兒子分別居於三處,後逐漸形成東林、中林、西林三個村莊,因此得名「三林」。至今,三林還保留有西林街、中林街、東林街的街名。
據介紹:三林塘老街為最民俗的老街。現在的三林塘更具民俗氣息,每年4月的上海民俗文化節,是三林塘老街最熱鬧的時刻,它的前身是「三月半」聖堂廟會。濃縮了浦東文化。商鋪、展臺在老街一字排開,不時還有「行街表演」穿行。刺繡、舞龍舞獅、瓷器、龍舟、美食……
非廟會期間,三林老街是條相當安靜的老街,這條沿寬闊的三林塘而建的老街,歷經千年,如今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築和中西結合的民國時期的建築。可以想像,古時的三林,良田肥沃、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三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三林有「三寶」、「三絕」、「三特」,三寶為:三林塘崩瓜、三林塘肉皮、三林塘醬菜;三絕為三林瓷刻、三林本幫菜和三林刺繡。三特為:三林舞龍、「三月半」聖堂廟會、城隍出巡。
每逢過江期間,很多上海人家都習慣買一些肉皮回家,烹飪的方式雖然每家都有獨特秘方,但肉皮卻大都是「三林塘肉皮」,而三林塘肉皮就出產於三林鎮。
三林塘崩瓜,形狀與圓形的一般西瓜不同,呈長橢圓形,中部略粗,皮呈淡碧色有網絡狀花紋。一般為二、三斤左右,極脆薄,瓜熟時彈指可破,傳說每當雷雨過後或在瓜田梗上走路,腳步稍重,該瓜常迸裂滿地,故名崩瓜。
三林塘醬菜用料精細,做工考究,所選用的醬料,保持浦東民間醬醃傳統法,長期日曬,使醬味漸入而仍保有原菜香的結果,食後爽口生津,增強食慾。
三林的飯店、特產也都集中在這條中林街上,整個中林街的街面大都是中西結合的民國時期的建築。三林的飯店、特產也都集中在這條中林街上,這裡有中林街85號獨家經營的三林崩瓜、141號的三林老字號醬瓜特色店,中林街65號的三林本幫館,是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店,上海最出名最正宗的「扣三絲」這道菜,就出自這家店。
整體來說這是一條比較有特色的老街,古色古香,而且周邊環境比較安靜,沒有太多的商鋪。但是經過修葺,老舊的建築已經很少了,街道不長,平時遊客很少。可以參觀一下古樸的建築,吃一下地道的小吃,很悠閒地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