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裡的黑科技:不種糧食,種百合花,「霸屏」百合花不僅開在了土地裡,還製成花茶「開」在水杯中,年銷售額達8萬元。
摘花,清理花瓣,炒花茶……榮成市虎山鎮東莊村宋修全早上6點就忙活起來,炒茶機裡花瓣不斷翻騰、捲曲,不一會兒,茶香就彌散開來。
宋修全正在炒百合花茶。受訪者供片
「百合花基地一天能採鮮花近200斤,出茶近10斤。根據百合花的花期計算,今年銷售額就有8萬元。」宋修全盤算著收入,掩不住興奮。
院裡茶炒得正旺,院外百合花開得正豔,遊客絡繹不絕。自從宋修全錄了視頻,讓百合花「開」到了網上後,這7畝百合花圃就成了「霸屏」網紅,每天都有不少遊客「擠」在其中拍照留影。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宋修全覺得自己腰板終於硬起來了。
15年前,宋修全無意中得到一粒百合種子,培養出一株甜百合。沒幾年,花越長越旺,連家裡的2畝糧食地,也都種上了百合。
為提升種植技術,他沒少折騰,上網查資料,到臨沂、蘭州等地考察百合種植技術。村裡的老百姓,都笑話他不務正業:「不種糧食,種那玩意能有啥用?」
「當然有用!」宋修全回答得十分肯定。這種橙色百合,屬於藥食同源的食用甜百合,其鱗莖含多種營養元素,除了食用價值極高,還有藥用價值。「我還特意去了很多地方考察品種,我種的與市面上的略有不同,口感更好。」宋修全言語中透著自信。
村民們正在處理百合。受訪者供片
宋修全的自信是有底氣的。當時,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農村經濟。有國家政策做「靠山」,還有啥可擔心的。
有了政策的「硬核」,宋修全膽子越來越大:能不能趁著這股東風,把村子打造成為百合村,發展鄉村旅遊呢?
說幹就幹。宋修全又流轉了村裡的5畝土地,百合花數量增長到近10萬株。不僅百合花越種越多,「花期」也越來越長。去年,宋修全延伸百合花產業鏈,推動百合花開始向產業化、專業化發展。
「看,這兩臺機器就花了將近2萬元呢。」指著炒茶機,宋修全說,有了它,百合花就可以炒製成花茶,「不僅開在了土地裡,還將『開』在水杯中。」
「去年,生產的70斤百合花茶,不到一個月就銷售一空。」伴隨著宋修全微信鈴聲的響起,今年百合花茶的預售已經開始,一朵花的產業鏈也越拉越長。「對於我來說,百合花有另外的新花語:致富。」
眼下,每天上百遊客到百合花基地「打卡」,東莊村的村民也開始粘著宋修全,上趕著問起了他的「致富經」。
宋修全二話不說,不僅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還無償贈送百合花種子給村裡人。在他們夫妻的帶動下,如今的東莊村家家種百合,戶戶紅滿園,「百合花村」雛形已現。
在百合基地,宋修全的眼中是望不盡的百合花。「我還準備大幹呢。」他說籌劃著繼續拉長百合花產業鏈,讓村裡開更美的花,掙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