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詩歌在心中,歲月從不敗美人

2020-12-25 騰訊網

《掬水月在手》主題曲《短歌》MV

陳粒動情的嗓音與葉先生的吟誦互為唱和

提起葉嘉瑩,

人們說,她是「穿裙子」的士,桃李滿天下。

詩人瘂弦說,她是「空谷幽蘭一般的人物」。

董卿說,她是「白髮的先生,詩詞的女兒,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者」。

席慕蓉、白先勇、蔣勳、陳映真都曾是她的學生,在這些人的心中,她始終是優雅美麗的「葉先生」。

詩人席慕蓉第一次見到葉嘉瑩先生時,她滿頭銀髮,一身素色的衣裙,襟前別著一朵胸花,如一朵淡紫色的蝴蝶蘭,素淡從容,卻讓人過目不忘。

或許,歲月從不敗美人,腹有詩書氣自華。

近日,記錄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傳奇一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式公映。

這部影片記錄了葉嘉瑩先生傳奇的人生,呈現了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

很多人知曉葉嘉瑩,還是因為她給南開大學的兩次捐款:

2018年捐款1857萬元,2019年再捐1711萬。

人們好奇,她為何這麼有錢?這麼多錢又為什麼捐出去?

其實她只是一個樸素的教育工作者,賣掉了北京祖宅、天津房產的錢,全部捐出,用於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而自己的生活,是一簞食一瓢飲,足矣。

對於外界熱議,她給予了一句低調的回應:「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她是空谷幽蘭一般的人物,將家產捐出後,沒有露面。

獨自生活在一間校內公寓,水電費和醫藥費都由校方承擔,生活極度節儉,常常青菜饅頭度日。

十年前不小心滑倒後,才請了一位保姆負責白天做飯清潔。

她說:「我有中國詩詞作伴,我不孤單。」

我說就一定要說真實的話,不說虛假的話、門面的話。不只是做學者要這樣,做人就應該這樣。王國維說詩不能淪為應酬的作品,淪為歌功頌德的作品,自古如此。我常常跟學生說,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寫詩,不是空口在那裡說。

——葉嘉瑩

提起詩歌與人物命運的交集,葉嘉瑩常會提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的一句話:「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她憂患不斷卻成就斐然的一生,很好地註解了這句話。

1924年,葉嘉瑩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與詞人納蘭性德是同族,6歲讀《論語》。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一下子打破了生活的平靜。她的父親在戰亂中音訊全無,一家人的生活由此變得格外艱辛。

但人生更大的變故,還遠不止於此。

1941年,憂勞的母親被查出體內有腫物,需要西醫治療,在天津做手術時卻不幸感染,最終在回北京的火車上病逝。

那一年葉嘉瑩年僅17歲,父親多年不見蹤跡,母親也撒手人寰,只留下她與兩個年幼的弟弟。

多年後,她談起人生最悲苦的一段日子時說到:

「我最痛苦的一段回憶,大概就是聽到釘子,一下一下敲進棺木的聲音。」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一首《哭母詩》,字字泣血。

母親去世後,葉嘉瑩帶著弟弟在伯父家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學業,而是考上了輔仁大學國文系後,受業於詩詞大師顧隨先生,專讀古典文學。

詩詞裡的自由世界,大概是她那時人生的唯一慰藉。

24歲,聽說追求者趙鍾蓀為了她放棄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出於義氣和感動,她答應了求婚。

1948年冬,葉嘉瑩跟隨丈夫輾轉抵達臺灣。

在女兒出生四個月時,趙東蓀被逮捕入獄。葉嘉瑩的生活再次跌入谷底,她帶著年幼的女兒,四處奔波。

四年後,丈夫出獄,卻因久被囚禁,性情大變,動輒暴怒,不願工作。

這段時間,她先後在臺灣大學、臺灣輔仁大學等校兼職教授詩詞,一個人託起了家中的生計,每天疲憊地回到家,還要面對丈夫的無理斥責。

在第二個女兒出生時,趙東蓀更是冷漠出走。

最痛苦時,葉嘉瑩甚至想過用煤氣結束生命。

無望中,也是詩詞給了她力量,讓她學會了和自己和解。

紀錄片裡,葉嘉瑩先生的好友說,她這輩子講過丈夫最重的話,就是——「趙鍾蓀這個人。」

1976年,她剛剛結婚三年的大女兒和女婿在一場車禍中同時罹難。

年過半百的她無人可以依靠,寫了10首哭女詩。

其中一首:

從來天壤有深悲,滿腹酸辛說向誰。

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

詩詞讓她退到一個恰當的位置:悲喜同樣看待,一切輕而化之。

我從來不去主動追求什麼,命運把我丟到哪裡,我就在那個地方盡我的力量,做我應該做的事情。

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二)裡有一句:「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

在這部《掬水月在手》中,陳傳興請日本作曲家佐藤聰明為《秋興八首》譜上雅樂助以吟誦。

當年客居臺灣時,葉嘉瑩上課每讀到「望京華」,眼睛裡便有淚水打轉。

1966年,她受錢思亮推薦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當訪問學者。

1969年,舉家遷至溫哥華。

故事到1979年時,葉嘉瑩已經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但她對故國之情感,從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淡化。

1978年,在報紙上看到祖國需要老師的公告後,她立刻給國家教委寫了一封申請信,回國教書。

在踏上北京城的那一刻,望著魂牽夢縈的故土,她不禁淚流滿面,一口氣寫下了1878字的長詩《祖國行》:「卅年離家幾萬裡,思鄉情在無時已,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來到南開大學中文系執教的第一堂課,300人的大階梯教室裡坐滿了人,連教室門口的臺階上,窗戶上也坐滿了慕名來聽課的學生,以至於她進入教室異常困難,繞了許久才最終站上了講臺。

隨後的二十多年,她常常孤身一人拖著行李箱輾轉旅途,在國內各地高校奔波講學,這麼多年未曾收過一分報酬。

直到2014年,因為她的身體無法再允許她到處奔波了,她決定定居南開。

南開為她修建了「迦陵學舍」,她卻賣掉了自己多處的房產,將所得納入了迦陵基金,又回饋給了教育。

如今,她依舊給學生講課,批改作業。

還想重新認真梳理吟誦的資料,還有很多研究要去完成。

即使已經白髮蒼蒼,她身上由內而外的氣質、溢於言表的才情,仍然分外迷人。

因為詩詞讓心靈不死,所以人生尚可留得期盼。

葉嘉瑩從典雅的庭院和山水中走來,將詩詞的水月,掬到手中,成為了一顆蓮心。

這顆蓮心最大的願望是:將真正的吟誦傳給後世,將對於詩歌中之生命的體會,告訴下一代的年輕人。

讓年輕人不至於耳迷乎五音,目迷乎五色,不在這雜亂的塵事之中迷亂,能夠認清人生最寶貴的生活方式,生存理想。那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她在採訪裡說過:

我留下的這一點海上遺音,也許將來有一個人會聽到,會感動。那現在的人都不接受也沒關係。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還記得,很多年前,在北平那座葉赫那拉裔世代居住的四合院裡。一個稚嫩的女孩用乾淨得如銀鈴般的聲調,給四下端坐的大人們背了一首李白的《長幹行》。

當背到:「八月蝴蝶黃,雙飛西草園。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時,大人們笑了。

他們笑得很唐突、很徹底。

小女孩不解,她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笑,他們在笑什麼?

片刻後,大人們說:「你才幾歲?就知道坐愁紅顏老了?」

今年,葉嘉瑩96歲了。

來源:豆瓣電影、物道、卡娃微卡、十點讀書會等,文章有改編。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大抵是世人對美人的最美的描述和最高的評價了。是的,世間大多數男子遇到這樣的美人都會被她的美貌折服,被她的容顏折服,沒有人會遇到這樣的一個美人而無動於衷的,可世人都看到她的容顏,她的美貌,看到能傾城傾國,可又誰知容顏、美貌所帶來的傾城傾國的結果呢?
  • 央視一姐董卿用她的人生證實了: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鼓勵熱愛詩詞的「饅頭哥」「在「雲端裡愛詩,在泥土裡生活,在歲月中一直灑脫。」而這種出口成章的能力和溫文爾雅的氣質不難看出得益於傳統詩詞的浸潤和培養。很難想像在現在越發物質浮躁的生活裡,還有人能夠沉澱下來,離開手機,用詩詞豐富自己。古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教誨似乎已經被我們拋之腦後。
  • 歲月從不敗美人!84歲柬埔寨太后四國混血,被譽為亞洲最美王后
    歲月從不敗美人!84歲柬埔寨太后四國混血,被譽為亞洲最美王后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出現了很多文人騷客和才子佳人。如今的世界雖然走向現代化,但由於歷史遺留問題,還是有二十多個國家保留了王室的統治。本期小編為大家解讀的主人公,是柬埔寨太后莫尼列·西哈努克。
  • 動畫版《白雪公主》原型去世,歲月從不敗美人,百歲仍精緻
    記得應該是幼兒園的時候有看過黑白片的《白雪公主》動畫紀錄片,現在都還能記得那時候驚嘆原來人物的動作流露那麼自然是這樣形成的。也是因為這個,喜歡畫畫、喜歡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原因之一。
  • 詩詞大會評委蒙曼44歲至今未婚: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是有才華的,是書香中的女子。蒙曼匯聚多文化知識於一身,如果你看過《百家講壇》,就會被她講的《武則天》所吸引——真是一絕,吸粉無數!有一次,記者曾經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能否結合您的成長經歷,談一談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詩心?蒙曼的回答是:長養一顆詩心,就是長養一顆赤子之心,孩子喜歡,就隨他,慢慢的讓他浸潤在美的氣氛裡就夠了。
  • 因有真情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一抹晨曦裡,微風徐來,眾女神若一簇簇彩色的雲朵飄然而至。各色裙裾豔麗奪目,美麗溫柔的玉環妹妹淡雅端莊,紅白相間的雁子妹妹嫋娜纖柔,黑白分明的文麗妹妹質樸靚麗,長裙如火的珊瑚姐姐灑脫大氣,藍白交融的萍萍妹妹清新雅麗,亭亭玉立的朱姐和水妹古樸典雅。
  • 《天道》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這是說什麼樣的女人
    要做怎麼樣的人是每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同樣,女人也在思考要成為什麼樣的女人,每個人角色多樣,也許我們是女兒、是妻子、是為人母,但是有一個核心沒有變,每個女人都希望遇到一個可以相守終生的男人(有個前提就是有充裕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 歲月從不敗美人,董璇的段九娘太讓人驚豔了
    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的電視劇《有翡》剛開播還沒多久,今天點開這部劇一口氣看完了十二集,這種追劇的感覺真的太爽了,越看越上頭,真的是一分鐘都不想跳過。
  • 因有真情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深坑秘境一曰遊小記
    一抹晨曦裡,微風徐來,眾女神若一簇簇彩色的雲朵飄然而至。各色裙裾豔麗奪目,美麗溫柔的玉環妹妹淡雅端莊,紅白相間的雁子妹妹嫋娜纖柔,黑白分明的文麗妹妹質樸靚麗,長裙如火的珊瑚姐姐灑脫大氣,藍白交融的萍萍妹妹清新雅麗,亭亭玉立的朱姐和水妹古樸典雅。
  • 歲月從不敗美人
    約旦王后的超高顏值和優秀的穿衣審美都令人羨慕,年近50歲的王后無論是身材還是皮膚都保持得像30出頭左右,歲月仿佛在她臉上沒有留下痕跡。溫婉優雅的氣質縈繞在她身邊,勾勒出別致迷人的花紋在高定禮服上,選擇了淺金色公主袖溫柔可愛。
  • 起初不顯眼,越老越迷人的星座:自有底蘊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自有底蘊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有些人,起初可能沒有那麼打眼,卻越來越有魅力,越老越迷人。就像被歲月優待了一樣,縱然時光老去,她們依然美麗如花,氣質越發優雅大氣,淡定而從容。這一切,或源於她們的內心,豐富而充實,藏有底蘊,變得成熟而豁達,卻從不畏懼歲月,依然努力活得熱烈,燦如驕陽。十二星座中,有些星座的女人,也是這般,越老越顯氣質,越看越發迷人,一起來看看吧。
  • 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深度好文)
    年輪滾滾,歲月疊加,三杯兩盞,難擋內心的孤寒。我想此刻,彼岸花正開得鮮豔。我依舊懷揣著對你深深的思念,盼你而歸,可我沒有等來你,風霜卻染白了我的兩鬢。情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不可復生者,非情之至也,如此見得,《牡丹亭》乃一個「情」字,或曰「情」與「理」之爭。
  • 一眼便顛倒眾生,香港電影美人群像,歲月從不敗美人
    香港小姐見證了豪門之間的恩怨,不在此列的香港美人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興衰,從香港美人看香港電影。在香港電影中93年《魔教教主》可以說是匯聚了邱淑貞,黎姿,張敏,三大美人,其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張敏的回眸一笑和驚鴻一瞥,眉眼之中的英氣和柔情始終讓人難以釋懷。縱然是百鍊鋼也是化作繞指柔!
  • 女人如詩,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意思是美人生來就很瘦弱,更何況是在與夫君勞燕分飛後呢!四、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出自唐代白居易《長恨歌》。意思是楊玄瑛有個女兒才長成,十分嬌豔;養在深閨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五、雲一渦,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 那些歲月不敗的「港風美人」,原來都有這個特點
    都說歲月從不敗美人,小花年年有,一代新人換故人,但這些驚豔了時光的港風美人們,卻以凍齡之姿始終在美人話題排行榜有一席之地,以至於我們今時今日對于美人的標準,也在重複昨天的故事。頭髮保衛戰,從選對護髮產品開始在「25歲白領脫髮嚴重,發量僅剩3成「 、「未達30歲的90後脫髮比例都已經高達36%」的今天,對於「港風美人」的舔屏推崇,其實也是對那些被歲月帶走的發量的懷念。「我變強了,也變禿了」,在眾多「中年焦慮「話題中,脫髮焦慮首當其衝。
  • 讀古代詩歌,看古代詩人寫香草美人,抒發心中大志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古代詩歌,看古人如何用香草美人來抒發心中大志。楚辭在古代詩歌中地位斐然,如果沒有楚辭,也許中國的詩歌將平淡無奇,也許中國的詩歌將會被時代埋沒。讀六經之文厭倦的時候,看一看莊子會覺得異常的新奇,因為那樣的哲學論文超脫了平淡。
  • 65歲「最美黃蓉」紅到日本,身材超好,果然歲月從不敗美人
    大家有多少人對於《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一角還留有印象?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米雪版的黃蓉。在1976年,她更是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TVB最佳女主角獎」。此後,息影多年的米雪一直沒有在鏡頭面前展現過她的生活。除了她,趙雅芝也是不折不扣的凍齡女神,她今年已經66歲了,在這個很多人都已經做外婆或奶奶的年紀,她卻還是可以保持姣好的身材和容貌,成為「最美白娘子」,依舊是很多男人心中那個不變的夢中情人。美人遲暮,可真正的美人在骨不在皮,這些美人即使是到了60歲,也會有一種歲月沉澱下來的氣韻,給人不一樣的美感。
  •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一六O)
    《湖北通志》載:赤壁山臨江磯頭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書。因赤壁之戰而聞名於世,並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歌頌的對象。詩仙李白將歌詠赤壁和送別友人這兩個內容藝術地統一起來,作《赤壁歌送別》。赤壁歌送別[唐]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 穿絲絨裙的劉敏濤,照片呈現港風濾鏡顏值太能了,歲月從不敗美人
    文章分類|時尚文章字數|1508字,閱讀約4分鐘大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盛有一股「港式」熱,那還是港產劇盛行的年代。無論她們的顏值還是穿著品味,都堪稱經典存在。他們各有特點,或英氣或性感,各有各的美。「港式」是永不過時的經典。就連劉敏濤也用上了港式濾鏡,穿著絲絨裙,拍出一組照片太好玩了,呈現出時尚大片的既視感。是應了那句話:「白頭一花莫笑,歲月不敵美人。」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魅力,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