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明顯豎向彎曲振動現象,經過數輪專家檢測才排除風險,而在去年10月,無錫高架橋突然垮塌,造成多人傷亡。2007年至2012年間,國內有37座橋梁垮塌,其中近六成橋梁還不到20年,而目前國內有超過10萬座橋梁成為危橋。事實上,可以通過實時監測環境因素、橋梁荷載及結構件的應力應變與位移來及時評估橋梁結構安全性。有一家創業公司「觀雲智能」,自研了傳感器、數據採集與無線傳輸模塊、雲端數據分析平臺組成的一體化系統,可實時監測橋梁、隧道、堤壩、油氣管道、風塔等的結構安全。
「觀雲智能」2017年成立於美國,團隊由機械、土木、電子、材料工程等背景成員和多名商業顧問組成。公司成立前後曾獲得多項政府及工業界創新創業基金、私人種子投資等。其傳感器由新型納米多功能複合材料構成,可附著或內嵌於被監測構件;傳感器數據則由自行研發的低功耗、可移動採集設備實時匯總,並由物聯網模塊傳輸至雲端數據服務平臺;雲端數據分析平臺採用人工智慧算法解析採集的大數據,及時預警結構安全風險。公司在美國已有橋梁、管道和飛機等領域的落地案例。
觀雲的結構監測示意圖
公司創始人兼CEO劉昊擁有機械工程博碩、計算機電子工程碩士、統計科學研究生、商學創業博士後、MBA等跨學科教育背景,曾就讀美國德拉瓦大學、紐約州大學,參與美國波音公司的飛機結構監測項目;聯合創始人兼CTO戴宏波博士是美國德拉瓦大學複合材料中心博士後、結構工程博士,曾參與聯邦高速局、國立衛生研究院等多個項目,從事了近10年土木結構、材料和機械跨學科研究。
面向基建、交通、能源等大型結構的安全監測是萬億級市場。以危橋市場為例,國內目前有10餘萬座危橋,約佔橋梁總數的1/7。觀雲智能監測子系統的售價約1.5萬元,按照每個基本單元含10個子系統、每座危橋需10~20個基本單元來估算,整體市場規模達千億。除了橋梁,基建領域的隧道、管道、堤壩,交通領域的飛機結構和高鐵輸電網,以及風力發電的風塔,都是觀雲智能的目標市場。
跟同領域產品相比,觀雲智能主打實時監控和軟硬體系統解決方案。劉昊表示,很多領域,比如高鐵輸電接觸網支撐裝置的監測,高度依賴人力巡檢,少部分依賴無人機或高鐵自帶攝像頭拍攝後再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進行故障識別分析。而觀雲智能通過安裝傳感器、物聯網等設備,可實時感應、記錄、傳輸結構動力響應信息,及時預警風險。此外,市場上也有一些利用傳感器、數據分析的結構檢測廠商,不過相較於觀雲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些廠商缺乏自主研發的全系統,即包含傳感器硬體、物聯網信號傳輸設備和大數據分析平臺的一體化產品。觀雲的傳感器、物聯網設備及雲端數據分析平臺均基於各自特點互相適配,監測靈敏度高、反應時間達到毫秒級別,而且響應準確率達99%,好於行業95%的水平。
公司按照下遊客戶需求提供定製、通用型產品。定製化產品適合橋梁等差異化較大的市場,通用型產品則適用於管道等標準化領域。劉昊表示,定製化主要是針對傳感器覆蓋的面積、範圍等做調整,生產周期在2周以內。目前,涉及硬體的核心技術部分由公司自主生產,其他與第三方工廠合作。
「觀雲智能」2019年下半年落戶山東省濟南市,接下來將著重開拓國內市場。此外,公司也計劃拓展技術同源的工業網際網路設備監測市場。
公司已獲數百萬元政府創新創業資金,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