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值得探索的一座山,景色堪比黃山,為何連本地人都很少知道

2020-10-26 山水重慶

前段時間的《琉璃》火得一塌糊塗,而連帶著它的取景地也跟著火了起來,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下這裡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吧。

說到名山,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徽。安徽最出名的山要數黃山,三山五嶽中黃山居首,由此可見人們對黃山的敬仰非比尋常。其次,九華山、天柱山、大別山等也廣受遊客們的喜愛,節假日約上三五好友或者家人爬爬山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挑戰。

從古至今,歷代的詩人、作家都非常喜愛天然形成的高山峻岭,安徽的名山自然被詩人們「信手拈來」,撰寫它的詩句很多也成為千古絕唱。

天柱山

《琉璃》取景地:天柱山

或許是黃山太過於耀眼,以至於很多遊客忽略了其他的安徽名山。距今26億年的天柱山,知名度雖然比不上黃山,但它也有自己的文化特點,在今年夏天它可是又火了一把。前段時間播出的《琉璃》,其取景地之一就在天柱山。

天柱山跟黃山一樣也是5A級景區,其自然景區有天柱峰(天柱山主峰海拔1489.8米,峻拔高聳,直插雲霄,勢如擎天之柱,故有天柱之名)、一線天、渡仙橋、神秘谷、蓬萊島,煉丹湖、飛來峰等等,其文化歷史悠久,包括石刻文化、宗教文化、史跡文化、名人文化、軍事史記,天柱山帶著些許神秘色彩,像極了古書中的修仙練道之地。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白居易《題天柱峰》

看了白居易這句詩詞,終於知道了這裡為什麼叫「擎天一柱」,天柱山之前也叫皖山,在春秋戰國時期歸屬於古皖國,這裡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安慶市,而皖山則是那時候安慶最知名的山,故那時候起安徽就被稱為「皖」。

天柱山

在清朝光緒年間,進士賀欣的一副聯就對天柱山有了很好的詮釋:

鑿山外,聳出文峰,星入文昌,八皖文光射牛鬥;大江中,憑臨天塹,勢參天半,一枝天柱拱龍湖

我國的五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讀書時都已經學過了,可是沒多少人知道天柱山古時候是中國的南嶽。古時候那座山能當選五嶽,皆因帝王之氣。

天柱山

聽說,漢武帝劉徹往南來巡狩,自潯陽,順江而下,親自來到皖山的谷口,設臺祭嶽,敕封皖山為「南嶽」;而那時候的湖南衡山僅僅是一個沒名氣的一般山脈,到隋文帝開發南方時候,才改衡山為南嶽,而天柱山則稱為「古南嶽」。

天柱山

古代的文人學士,都對這裡的景色非常嚮往,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楊萬裡等,都在這裡留下了美麗詩句。

三山五嶽之首:黃山

黃山之所以能排到三山五嶽之首,皆因地理環境和天然的巖石所形成的景色奇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尤其顯得突出,「天下第一奇山」說的就是黃山,黃山的山大多怪異、險要,而且山峰眾多,時常給人帶來驚喜和讚嘆。

黃山有五絕,分別是: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

奇松:黃山上的奇松也有很多種,其中最出色的有黃山十松,而十松中最著名的數迎客松,迎客松不僅代表著黃山的堅定不拔的精神,還代表著安徽人民的熱情好客,迎客松也被很多家庭喜愛,許多門庭盆栽都模仿迎客松造景,壁畫也隨處可見迎客松的身影。

黃山

怪石:黃山上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石頭,如:猴子觀海、飛來石、老僧採藥等等,讓人吃驚的是這些石頭早在冰川期就已經存在,經過大自然的一系列的打磨下,居然沒消失?

印象中山峰上的石頭最容易滑落,山風凌冽,而且經過了100多萬年,那些石頭為何還依然屹立在山峰上紋絲不動?難免有些耐人尋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黃山的奇特了。

雲海:黃山上的雲海美不勝收,氣流湧動形成的雲海像極了九天雲霄的神仙聖地,一入眼帘便有種穿越的感覺,春、冬季節為觀賞的最佳時期。

溫泉:黃山的溫泉又被稱為「靈泉」,因其水質特殊,而且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能治療一些疾病,所以大家都認為它具有靈性。

黃山

冬雪:黃山景色美,當然雪景更是一絕,每年九月黃山就開始入冬,厚厚的積雪把黃山的奇石和松樹粉刷成雪白的世界,是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夢想之地。

黃山屬於國家5A級景區,關於它的讚美多到數不勝數,「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人們對它的讚賞度極高。黃山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每年都有來自國內外的朋友前往攀登。

小時候讀過的古詩寫黃山的很多,如:唐代大文學家溫庭筠的 《送李億東歸》:

黃山遠隔秦樹,紫禁斜通渭城。

別路青青柳發,前溪漠漠花生。

和風澹蕩歸客,落日殷勤早鶯。

灞上金樽未飲,宴歌已有餘聲。


藏經閣: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青陽縣境內,是許多宗教信仰的發源地,從唐朝至今修建的宮殿和廟宇非常多,抗日戰爭爆發後,一些宮殿、寺廟被焚毀,損失慘重,難免有些可惜。

目前九華山的主要景點為:真身寶殿、十王峰、大悲寶殿、甘露寺、百歲宮等。九華山收藏了不少文物經書,包括經卷、佛具、聖旨、玉璽和書畫共一千餘件,堪稱「藏寶閣」。

九華山

九華山還有自己的美食特產,如:九華黃精,經九蒸九曬製成,味甘甜,有保健功效。還有九華佛茶,純天然無汙染,被譽為「天然有機生態茶園」。九華素餅味道清甜,也頗有名氣。

宋代作家楊萬裡曾在《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裡寫到: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雲。
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
茲遊四千裡,今日過三分。」

結語:

天柱山還有一個地方被稱為非常有仙氣,可能也是被《琉璃》所看中的地方,就是煉丹湖,煉丹湖是更新改造後的人工湖,煉丹湖由於氣侯的緣故,一直起著長細的霧,來到這裡還以為自己來到了夢幻仙境,很喜歡這種清靜涼爽的地區,是放鬆身心的好去處,很多遊客來了以後就不想走。

天柱山

除此之外,這兒還被許多遊客點評為安徽隱藏的「小天池」,沒想到一個簡單的人工湖居然有著這出色的表現,可能連當時的設計者都沒有預料到。

還有個故事,古代浪漫主義愛情故事《天仙配》據說也是發生在這裡的天仙峽。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一家人來轉轉哦。

相關焦點

  • 安徽的簡稱來自哪座山?不是黃山和九華山,連本地人都很少知道
    每一個一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當然也有不止一個簡稱。每一個簡稱的來歷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有的是因為一座山或者一條河,有的是因為地理位置或者氣候等等原因。那麼你知道安徽的簡稱「皖」與什麼有關嗎?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安徽的名字由來。
  • 安徽「最值得」去的一座山,不是黃山,但可以與黃山相媲美
    安徽山脈很多,有很多雄奇峰, 比如雄奇壯麗的黃山在安徽, 黃山的景色很宜人, 山裡有歷史悠久的迎賓松, 每到假日,各地的遊客都會登上黃山享受那迷人的景色, 當然除了黃山以外,安徽還有值得去的山,被稱為古南嶽。
  • 安徽「最值得」去的山,古時被人稱「南嶽」,風景可與黃山相媲美
    說到安徽,我會想起安徽有名的山峰, 一般來說安徽的黃山、黃山確實值得大家一起玩,但安徽還有一座山峰, 知道的人不多, 據當地人說,這裡的風景堪比黃山, 大家知道是哪個山峰嗎?安徽省除黃山外,還有天柱山、九華山等, 安徽省的三大名山是這三座山峰, 小編今天給大家講天柱山, 天柱山以「擎天柱」聞名,有江淮第一山的美稱, 據說天柱山也有李白提名的詩句,但古代很多人來這裡爬天柱山, 古人稱天柱山為南嶽, 據當地人說天柱山的風景不比黃山差,可以媲美黃山。
  • 除了黃山,安徽還有一座值得一去的山,文化氣息濃厚
    在最適合旅遊的安徽省,可以代表安徽的景點之一是黃山。黃山上面的歡迎松樹是安徽最好的代表。所以人們去安徽,知道他們要去黃山,但他們不知道省內還有一個與黃山相當的山區風景名勝區。這個景點也是國家和自然的雙重遺產,也是國家5A的景點。怎麼可以忽略?什麼?
  • 安徽除了黃山還有這兩個景區,景色同樣的美,值得遊玩!
    安徽除了黃山還有這兩個景區,景色同樣的美,值得遊玩!此地是黃山,毫無疑問,這個廬山真實地代表了安徽的旅遊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影響,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值得一看的地方,但是因為假期很多人都在旅行,所以有名的景點也進入了非常時期,嚴重的交通堵塞,休息日去過黃山的人肯定會有這種感覺,沒去過的人在新聞裡也看到過。
  • 安徽最值得去的山不是黃山,但可以和黃山媲美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654,閱讀約2分鐘安徽最值得遊覽的一座山不是黃山安徽有很多山,有很多雄偉的山峰。比如雄偉的黃山就在安徽境內,黃山的景色十分宜人,山中有一棵歷史悠久的迎客松,每當節假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登上黃山欣賞它迷人的風光。當然,除了黃山,安徽還有一座值得一遊的山,那就是古南嶽。
  • 安徽除了黃山,還有一個5A級名山很受歡迎,你知道哪嗎
    安徽省最適宜旅遊的地方,黃山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黃山上的迎客松更是最具安徽特色,因此,去安徽的人,都知道要奔著黃山去,卻不知道省內還有一座堪比黃山的山,這山也是國家和自然的雙重遺產,還是國家5A景點呢?
  • 安徽的山很少有人知道,乾隆時曾號稱「江南第一山」,而不是黃山
    在安徽這個地方,有很多不錯的旅遊景點,而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當地的黃山了。除了黃山,這裡還有一座齊雲山,終年雲霧繚繞,仿佛到了仙界一般。山頂上建築林立,在雲霧中時隱時現,仿佛真有神仙住在那裡,乾隆曾稱其為"江南第一山"。
  • 安徽最值得去的一座山,不是黃山,你能猜出是哪座山嗎?
    在這個天氣稍稍有些炎熱的地方,許多遊客都是會選擇去山間尋找涼爽,不僅可以欣賞美景,而且還能增強鍛鍊,而對於安徽無疑是山脈最多的地方了,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黃山了,黃山不僅保留了最為原始的風貌,而且這裡的險峻程度也是堪比華山的,但是小編有幸都過安徽的另外一座山脈,這座山脈在古時就被稱為
  • 黃山有沒有必要復名回「徽州」?為了一座山毀了徽州文化值得嗎?
    黃山,原名黟山,唐朝時更名為黃山,取自「黃帝之山」之意。黃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大名勝古蹟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黃山風景區面積160.6平方千米,東起黃獅 ,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分為溫泉、雲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包括200多個大小景點。
  • 上海一座「冷門」公園,位居4A門票60,就連本地人都很少知道!
    說到上海,很多人對這座「魔都」城市的印象一定停留在燈光異彩,燈紅酒綠,寸土寸金的時尚超一線城市,似乎上海這座城市遍地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在這座現代化超強的城市裡,很難尋覓到大自然的氣息。確實,上海的自然風光還是非常短缺的,因此格外重視城市公園的建設。
  • 河南4大「良心」景點,景美人少門票0元,卻連本地人都很少知道
    河南4大「良心」景點,景美人少門票0元,卻連本地人都很少知道一直作為人口大省而出名的河南省,實際上也是一個旅遊大省,省內坐落著眾多4A級、5A級旅遊風景區,吸引了上千萬的遊客慕名前往。如今每天都在辛苦掙錢的年輕人,假期必定會選擇出遊,可是如果收費太貴,不僅無法給他們好的旅遊體驗,甚至還會因為費用太高而加重生活壓力。於是,景美人少,而且門票0元的景點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 安徽最有名的一座山,不是黃山,據說古時被封為「南嶽」
    說到安徽,人們會想起安徽著名的山峰,一般會想起安徽的黃山,黃山確實值得大家去玩,但是安徽還有一座山峰,認識的人不多,據當地人說,這裡的風景可與黃山媲美,你知道是哪座山嗎?安徽不僅是黃山,天柱山、九華山等,安徽的三大名山就是這三座山,小編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天柱山,天柱山以「擎天柱一周」的名義擁有江華第一山的名譽,據說泉州山有李白提名的詩句,古代有很多人來這裡攀登天柱山,古人稱天柱山為南嶽,據當地人說,天柱山的風景不比黃山差,可以與黃山媲美。
  • 安徽這座山是黃山的西脈,很多人不知道在哪,曾發現奇特天象
    提到安徽名山,幾乎沒有人會忽略黃山。但今天要與你們分享的這座山,也許你們沒有聽說過也沒有去過,可它卻非常值得探索一次:安徽仙寓山。這座高山橫跨安徽東至縣和石臺縣境內,為東至、石臺、祁門三縣交界。雖然它不像黃山那般名揚天下,但「鮮為人知」令其是有了一番秘境之感。
  • 它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景色與黃山相媲美,知道的遊客卻不多
    安徽,地處華東腹地、長江及淮河的中下遊地區,其歷史悠久,且境內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雄奇壯麗的山川及粉牆黛瓦的徽派古村落都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無數遊客的慕名而來,尤其是黃山、西遞、宏村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其知名度早已遠播海內外。
  • 比黃山有名,比九華山有名,此山是安徽簡稱,大家都不知道
    導讀:比黃山有名,比九華山有名,此山是安徽簡稱,大家都不知道提起安徽,大家首先想到安徽境內多名山大川,尤其是十大名山每一座都全國出名,十大名山都是旅遊者心中嚮往之地。排名第一毫無爭議是黃山,黃山就是黃山群峰的總稱,共有主峰72座,黃山主峰蓮花峰與光明頂、天都峰一起稱為「三大黃山主峰」,是安徽省旅遊標誌。所以提起安徽首先想到黃山。九華山居安徽名山排名第二,自古以來被稱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
  • 去安徽一定要去這座山,景色完全不輸黃山,趕緊安排上吧
    安徽有著名的三大名山,每一座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三座山分別是黃山,九華山和天柱山。大家到了安徽之後,最喜歡去的山自然就是黃山了,黃山位列三大名山之首,黃山的景色確實堪稱一絕,但是另外兩座山也不差。很多人對天柱山都不太了解,所以到了安徽之後往往會錯過這座山!
  • 安徽「最憋屈」的山,與黃山同屬一處是國家地質公園,卻名氣很低
    如今在安徽的許多城市中,其實山川的旅遊景點還是相當多的,從一開始就聞名全國的黃山,到後來逐漸是有很高知名度的九華山等,都是安徽對外文化交流和旅遊中的標誌,所以即使安徽的許多旅遊景點名氣不是很大,但依靠於山川的旅遊發展,就足以是成為當地的一個很重要,也很突出的文化景點了。
  • 安徽旅遊:黃山本地人都沒去過的景點,就藏在休寧縣,安靜優美!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你,夏天到了。蠢蠢欲動的避暑心,也開始遊蕩,皖南不僅有名山明水,就連清涼世界也更是數不勝數。 皖南大都是知名景點,如果想去冷門景點,順便還能避暑,恐怕也只有這個就連95%本地人都沒聽說過的地方才能滿足你了。
  • 到江西旅遊不可錯過的兩座山:一座聞名世界,一座景色媲美黃山
    遊客講到江西旅遊不可錯過的兩座山:一個聞名世界,一個景色媲美黃山。我是小景,一個喜歡分享大好風光和旅途趣聞的人,經常有遊客向我詢問:「江西哪裡最值得一去?你覺得哪個景區可以代表江西?」大家都知道江西省是我國的旅遊大省,一直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譽,深受國內遊客喜愛。尤其是近兩年,到江西省旅遊人數遠超雲南省,成為我國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