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06日 08:1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謝彩文 黃啟健 編輯:鄧達
廣西新聞網記者 謝彩文 通訊員 黃啟健
編者按 近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一再顯示,在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輕度汙染的情況下,廣西近岸海域水質均為一類海水,在全國獨一無二,為大陸沿岸海水水質最好的海域;在全國七大水系總體輕度汙染的情況下,廣西境內江河和重點湖庫水質基本都是一類和二類,淡水水質也屬於全國最好的省區。優質的海水和淡水,為廣西發展優質水產品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勢。
廣西沿海深水網箱養殖、金秀人工養殖娃娃魚、宜州高密度流水養魚都是發揮好水優勢,運用獨特技術,大養名貴魚類,取得超乎尋常的經濟效益。
深海一方水
養出千元魚
近兩年,廣西沿海深水網箱養殖在解決抗風浪難題後實現零的突破,異軍突起規模發展。
水產專家介紹,一口直徑13米左右、深8米上下的圓桶型大網箱,經營得好可年產深海魚30噸、產值百萬元,平均每立方米水體養出千元魚——而這口網箱的造價僅7萬元左右,加上魚苗、飼料、人工等投入,成本大約只佔產值一半。
目前,沿海已有大小不等的深水網箱150口,年產量2000多噸,主要分布在北海市鐵山港區和防城港市白龍珍珠港海域,放養金鯧魚、三刀魚、軍曹魚等魚類。
好水長年流
養魚高密度
宜州市在水質優良、水源充裕地區,選擇落差地形,興建魚池,引水自流,集中投放大規格魚種,進行人工投餌精養,形成「高密度流水養魚」模式。飼養品種除羅非魚、草魚、鯉魚等大宗水產品外,還養殖淡水白鯧、叉尾鮰等較高價值的魚類,年畝產魚普遍在1萬公斤以上,最高產者甚至達到6萬公斤。全市現有高密度流水養魚總面積300多畝,年產量300多萬公斤,平均畝產值十幾萬元。
池養娃娃魚
效益一比四
金秀瑤族自治縣利用大瑤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經多年摸索,人工馴養繁殖娃娃魚(大鯢)取得成功並初具規模。
娃娃魚對水質要求特別高,他們把潔淨的山泉山溪水引進養殖池,創造良好的仿生態生存環境。全縣現有娃娃魚養殖場5個,佔地面積38.6畝,其中養殖池7500 平方米(約合11.2畝水面),存池後備親本、商品魚3.5萬尾,仔魚4.8萬多尾,總數8.3萬多尾,相當於全國野生娃娃魚總量約4倍。
按當前市場行情,金秀娃娃魚養殖池平均每平方米水面下孕育著萬元以上「寶貝」,養殖池一畝水面下蘊藏著數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之巨的財富,而養殖娃娃魚投入產出比高達一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