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浦河」,因連接太湖與黃浦江而得名。這條西起東太湖之濱蘇州市吳江區、東與西泖河相接而入上海市境的河流,被認為系上海境內黃浦江上遊水源地水質最好的區域。在經歷了「金山水汙染」、「黃浦江死豬」事件之後,在太浦河開闢新的水源湖,已被視為解決上海飲水之困的可行方案之一。
不過,流經江、浙、滬3省市15個鄉鎮的太浦河,在抵禦沿途兩岸眾多工業企業汙染的路上,仍面臨著諸多難題。
據記者了解,這一次,太浦河面對的是外界鮮有聽聞的「銻元素」含量超標。
吳江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提供的數字顯示,7月12日,浙江方面通報於飲用水源地水樣中檢測出銻含量5.02微克/升,略高於限量標準5微克/升。
隨後,在尚無法完全確定銻元素來源,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手段解決問題之時,吳江當地只能暫時對印染企業停產、限產,以減少廢水排放量來達成降低濃度的目的。
「7月18日通知全面停產,7月24日通知限產50%,至於何時才能恢復全部產能,目前還不得而知。」8月4日,有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的印染企業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但這並非長久之計,有行業專家認為,治理太浦河水質,既需江、浙、滬三地聯防聯控,保證省界水質達到標準,也需要鼓勵紡織業上下遊企業研究降低銻元素含量的方法和工藝。
印染企業遭停產、限產
*ST新民(002127,SZ)7月22日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州新民印染有限公司接到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的吳政辦【2014】112號《關於對全區涉銻企業實施停產的通知》,由於近期江浙斷面水質出現波動,部分指標出現異常,為全力確保下遊飲用水安全,按省應急處置小組相關工作要求,決定即日起對全區印染企業實施暫時停產措施。
吳江區環保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事件起源於7月12日。當日,該局接到通報,稱太浦河下遊的浙江於飲用水水源地水樣中檢測出銻含量為5.02微克/升,「限量應在5微克/升以下。」該負責人稱。
根據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銻元素含量應為5微克/升以下。此外,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標準限值》,銻含量也應低於5微克/升。
有要求匿名的專家向記者介紹,7月13日至17日,太浦河飲用水源地相繼檢測到銻含量升至5.09微克~5.96微克/升,實地檢測中,進入集中汙水處理廠時銻含量為210微克/升,出水時含量為80微克/升。但此說並未得到官方證實,「不可能有這麼高,這應該不是水源地數字。」上述吳江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另外,檢測數字也可能受到儀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接到通報後,吳江區隨即成立了包括環保、水利等部門的工作小組,對汙染來源展開排查。「7月13日,我們就召集了紡絲、織布、印染和塗層等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開了一個座談會。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生產過程中有沒有使用銻,二是有沒有排放銻。」
由於暫時無法拿出立竿見影的辦法來降低廢水中的銻含量,吳江區最終採取了被不少當地印染企業稱為「一刀切」的方法:停產、限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得到的文件顯示,吳江區政府辦公室於7月18日發出通知,稱「由於近期江浙斷面水質出現波動,部分指標出現異常,為全力確保下遊飲用水安全,按省應急處置小組相關工作要求,現決定,於即日起對全區印染企業實施暫時停產措施」。同時,江蘇省環保廳、蘇州市環保局、吳江區環保局監察人員還將「逐家檢查,一經發現有擅自生產的企業,將依法對其法人代表移送公安機關處理,並對所在轄區的行政負責人實施問責」。
《吳江日報》的報導稱,當地「很多企業訂單沒有完成,就被強制關停了」。
下遊的嘉善縣環保局也在同日發出《關於責令全縣噴水織機企業(戶)實施停產的緊急通知》,稱近期該縣交界斷面水質部分指標出現異常。經調查,確定與噴水織機行業廢水有關,為了確保交界斷面水質好轉,按照上級緊急通知要求,責令相關公司立即停止生產。
至7月24日,吳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又下發了吳政辦【2014】115號《關於對全區涉銻企業有條件恢復生產的通知》,稱針對當前水質穩定趨好的態勢,結合專家論證和企業呼聲,經研究,並向上級部門報備,現決定對涉銻企業有條件地恢復生產,對全區涉銻企業按50%產能恢復生產,可以採取開二停二的輪產措施,具體輪產限產方案由各區鎮自行制定,並報區環保局備案。
*ST新民稱,新民印染會從7月24日中午12時起恢復50%產能,後續將根據相關主管部門的通知確定恢復全面生產的時間。*ST新民同時表示,鑑於目前尚無法確定恢復全面生產的具體時間,此次停產對公司2014年度業績的影響情況尚無法預測。該公司亦並未回復記者詢問詳細情況的採訪要求。
各方顯然對於銻汙染了解並不多。「我們是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吳江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表示。
其中的原因之一或許在於標準的缺失,根據《紡織染整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在對紡織染整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水汙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的要求中,並未涉及銻元素檢測。當地在對企業及汙水處理廠排放的廢水中,也未對銻含量進行檢測。「我們認為印染環節中並不產生銻,這事應該從源頭上解決,而不是僅僅對染廠限產。」王超認為。
「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前期夏季本地降雨量較少,太浦河水位相對較低有關,濃度自然就高了。」有吳江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認為。
地區經濟影響或將顯現
顯然,停產、限產措施對本就景況不佳的印染企業而言,算不上利好消息。
*ST新民於2013年年報中稱,隨著全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國家以及地方節能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具體、國家排放標準進一步提高,社會層面的輿論和國際環保組織的壓力不斷增加,印染業正面對著巨大的壓力。
當地一印染企業負責人王超(化名)告訴記者,一般來說,6、7、8月份為行業淡季,限產對企業影響不大,「但今年7月的接單相對往年突然多了,所以限產影響還是很大,目前至少要延遲一個星期,有些老客戶的單子我們還能接,有些比較小的訂單、或者不熟悉的客戶我們根本就不敢接了。」
王超告訴記者:「雖然限產50%,一半的工人不能上班,但工人的工資還是照發,這也是很大一筆成本。聽說有些規模比較小的染廠,打算開始向客戶收取加急費,這樣一來,對於下單的企業來說,又損失了不少利潤。」
吳江一紡織企業負責人李玉(化名)告訴記者:「織造也會產生銻,織造和染色環節停產,基本相當於整個產業鏈停頓。而且限產以後,訂單出貨時間都擠到一起,必然導致訂單延誤和客戶轉移,原本能夠按時完成的訂單現在無法交付,客戶也顯然不可能接受一個既要延期交付又還要漲價的供應商。還有一些是國外客戶,更涉及到空運的問題,損失非常大。」
吳江區盛澤鎮建設和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宋雄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了復工條件,其中之一是所有復工的企業必須做到汙水中銻的納管排放濃度小於0.1毫克/升(即100微克/升),汙水廠排出去的濃度限值是0.05毫克/升,此外還要把印染生產環節中可能會產生銻排放超標的高濃度環節分解出來,單獨處理。
印染企業遭限產對吳江乃至蘇州地區經濟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現。有券商曾於研究報告中透露,目前江蘇地區印染企業產量佔全國約9%,其中吳江地區近30億米,在江蘇佔比60%,在全國佔比5.5%。對吳江區而言,作為當地的兩大千億級產業之一,絲綢紡織行業於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吳江區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850億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090.55億元,增長1.0%,而其中絲綢紡織產業就實現產值976.44億元。
江浙滬聯動機制現雛形
「此前,紡織行業和助劑行業曾面臨『壬基酚事件』,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如今又面臨銻含量超標的情形,對這類汙染事件如何應對,應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有行業專家認為。
吳江地處江蘇「南大門」,與浙江緊密相連,自2001年江浙交界地區發生水汙染糾紛和水事矛盾之後,吳江即全方位加強了對地區水環境的綜合整治。例如與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兩地政府即定期召開治汙聯席會議,確定了「聯合監督、聯合辦公」的工作機制。
2012年,雙方又共同建立省級邊界環境聯合交叉執法工作機制,在發生跨界汙染糾紛和環境汙染事故時,兩地首先做好本轄區內的調查工作和應急處置工作,並及時向對方通報有關情況,同時組織開展交叉聯合執法,共同開展相關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對環境違法企業按屬地管理原則立案查處,並通報處理結果。
此次在浙江方面檢測出銻含量超標,迅速通報,江浙兩地聯動反應的做法,即被認為是得益於上述聯席會議制度、水環境汙染預警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
另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囊括江、浙、滬三地的環境聯動機制也正在形成。
吳江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青浦、嘉善、吳江三地環境聯防聯控聯動工作實施方案》已發布徵求意見稿。這份實施方案將以「保障太浦河水環境安全」為重點,原則上把太浦河沿岸兩邊縱深5公裡區域作為聯合防控區域,「通過建立三地跨省界區域環境監管、汙染防治、應急處置聯動工作機制」,以此「加大對跨省界區域環境汙染隱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
根據應急監測聯動機制,當一方區域內發生環境突發事件並有影響另一方區域環境安全的趨勢時(如太浦河水源地水質安全受到影響),應第一時間向另一方發出事故預警,並啟動聯合監測方案,及時通報監測結果。
對於下遊的上海,青浦區太浦河省界斷面水質自動站也已於日前通過驗收。該水質自動站可通過對太浦河飲用水源地上遊來水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監控上遊來水水質變化,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汙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汙染事故糾紛。同時配合水文監測,對江浙來水的主要汙染物通量進行實時監測,為汙染物總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印染行業治理風暴倒逼產業升級
印染、造紙企業被視為威脅浙江水資源安全的主要汙染源,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當前,江浙一帶掀起了一輪針對印染等行業的環保風暴。
7月18日,吳江發布通知,所有印染企業全部關停,在關停一周後才允許有條件復工。
在浙江印染行業重地之一的蕭山,截至7月17日,全區63家印染企業中已確定取締、淘汰、關停和退二進三的就有12家,有1家放棄整治的企業於6月底關停。至此,蕭山區印染整治企業已縮減至50家。「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達不到200毫克/升以下,印染類企業必須停產整治。」蕭山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稱。
在另一印染重地紹興柯橋,當地印染企業212家中,除停產整治的6家,還有80家企業因超排被限產。
在浙江當地政府部門看來,對於目前正在實施的「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工程中,如能抓好產業升級工作,無疑會是事半功倍的一步。
柯橋宏福印花有限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公司為了生存下去,正在進行技改,預計投入上千萬元。
在記者拿到的《青浦、嘉善、吳江三地環境聯防聯控聯動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中也提到,將實行環境優先政策,綜合運用政策、法律法規、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淘汰落後產能、嚴控「兩高一資」項目,從源頭控制汙染。
有環保行業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對於印染行業而言,應藉此契機查明真相,以此從源頭上控制並解決問題,為印染行業「提標升級」服務,並且組織制定地方規範,限定印染廠和集中汙水處理廠銻含量的排放限值,保證省界達到標準。對於吳江當地的印染企業,目前的情況下則可給予一定時間的緩衝期,政府應鼓勵和支持研究印染廠、汙水處理廠處理銻的方法、工藝,並進行試點和全面推廣,緩衝期滿後,則嚴格依照地方規範限制來執行。
………………………………………………
請訂閱 印染學習與交流
力求讓每一位關注者,每天學習一點點
◎微信號 y-jiaoliu
◎騰訊微博 @nbchai2001
◎財爺私人微信 nbchai2001
本號由-寧波華科紡織助劑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