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林草頭條|天津市穩步推進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實施

2020-12-12 澎湃新聞

各地林草頭條|天津市穩步推進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實施

2019-12-20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中國林業網

生態移民

潘莊、北淮澱兩個示範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大黃堡保護區規劃建設初步方案已完成

土地流轉

大黃堡完成全部核心區、緩衝區10.57萬畝土地流轉,七裏海完成核心區6.84萬畝土地流轉,今年完成緩衝區3.29萬畝土地流轉

溼地修復

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大黃堡溼地建立核心區55公裡圍網;北大港溼地利用本土耐鹽植物,恢復溼地600畝,治理外來物種互花米草450畝;團泊溼地開展區內西堤北段退化溼地修復工作;七裏海溼地建成49公裡環核心區圍欄及圍欄監控設施

日前,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市穩步推進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實施,對875平方公裡溼地自然保護區全面升級改造,積極推進生態移民、土地流轉、溼地修復等重點工程,恢復溼地功能。

推進生態移民 持續生態補水

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路紅介紹,今年以來,我市紮實推進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落實。為減少人類活動對溼地的影響,穩步推進生態移民工程,規劃將七裏海溼地緩衝區5個村分別遷入潘莊、北淮澱兩個示範鎮,大黃堡核心區4個村、緩衝區5個村莊進行外遷。目前,兩個示範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大黃堡保護區規劃建設初步方案已完成。全力推進土地流轉,除部分建成村莊、道路外,大黃堡完成全部核心區、緩衝區10.57萬畝土地流轉,七裏海已完成核心區6.84萬畝土地流轉,今年已完成緩衝區3.29萬畝土地流轉。

我市對溼地自然保護區持續實施生態補水,在2017年、2018年基礎上,2019年完成補水4.14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溼地生態系統持續向好發展。「今年北大港溼地建立了多種水源的綜合補給機制,完成了3.19億立方米補水。保護區有水溼地面積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裡,到目前達到了240平方公裡。」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尚成海介紹。

修復整治功能退化的自然溼地

我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對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溼地進行修復和綜合整治。其中,大黃堡溼地建立核心區55公裡圍網,完成河道疏浚,實施魚塘疏通、野生動物棲息地改善等修復工作。北大港溼地利用本土耐鹽植物,恢復溼地600畝,治理外來物種互花米草450畝,並開展蘆葦刈割復壯等工作。團泊溼地開展了區內西堤北段退化溼地修復工作。七裏海溼地建成49公裡環核心區圍欄及圍欄監控設施,原有渠道疏浚,鳥島堆建及改造,堤埝拆除、地形地貌修復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時對部分葦地進行了旋耕復壯及蘆葦和水生植物栽植工作。

「過去由於水源短缺等多方面原因,七裏海溼地數萬畝蘆葦生長逐年退化,產量不足歷史最好水平的三分之一,畝產只有600—700斤,現在疏通了水系、引進了水源,蘆葦再現生機勃勃,據測算,如今畝產可增加200—300斤,為大量候鳥提供了棲息地,也有效提升了七裏海溼地『綠肺』功能。」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說,「為了拓展鳥類棲息繁衍地和覓食地,我們在原有養魚池堤埝基礎上,堆建鳥島淺灘,形成了近1000畝、數十處大小不一的鳥島,營造淺灘約1.5萬畝,水域內生長著大量野生繁養的小魚小蝦,吸引了燕鷗、長腳鷸、蒼鷺等20多種珍稀候鳥在島上築巢繁衍。」

生態環境良好 候鳥數量持續增長

通過規劃實施,我市溼地保護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溼地功能不斷恢復。根據市生態環境局監測中心開展的生態保護狀況遙感監測與評估工作結果分析,我市四個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均為優良。生態環境的好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候鳥在此遷徙和停歇。據觀測,2019年北大港溼地過境候鳥數量累計達到100萬隻,相較往年增長5萬隻左右。觀測到的候鳥種類達到276種,比2017年的249種增長了10%。

天津師範大學博士莫訓強告訴記者:「近年來,天津師範大學等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對我市鳥類資源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天津有記錄的鳥類總數為448種。尤其是今年,到達天津的東方白鸛群體數量非常龐大,最大一群達到1200隻左右。這一方面是由於東方白鸛屬於高度依賴活水面覓食的鳥類,一旦水面結冰就無法覓食,今年入冬以來寒潮來勢兇猛,促使候鳥由北向南加快遷徙。另一方面,天津溼地保護區面積廣大,生態環境良好,為鳥類提供了天然『庇護所』。」

來源:天津日報

記者:陳璠

原標題:《各地林草頭條|天津市穩步推進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實施》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津市研究制定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圖)
    (擴大)會議,研究制定《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此次「1+4」規劃,在完善七裏海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的同時,主動提升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划水平,按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準開展建設管理和保護修復工作,打造全市溼地規劃建設和保護修復「升級版」。  溼地作為重要的生態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
  • 《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討論稿)》及專項規劃審議並原則通過
    原標題:始終堅持綠色發展 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8月9日上午,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東峰主持召開市政府第108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討論稿)》及專項規劃,提請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
  • 天津市將啟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試點工作 四個溼地...
    天津市將啟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試點工作 四個溼地...四個溼地保護區打造「升級版」》記者日前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不斷提升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划水平,通過建立溼地分級管理體系、溼地用途管控制度等多項措施,在違法整治、溼地恢復、護林保溼等方面穩步推進,完善溼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力打造溼地規劃建設和保護修復「升級版」。
  • 各地林草頭條丨青海高原上的「地球之腎」
    近年來,青海各級政府認真踐行生態保護優先理念,深入推進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不斷加大溼地保護力度,完善溼地保護制度,大力推進溼地公園建設,目前已陸續建成國家溼地公園19處、省級溼地公園1處,包括沼澤溼地、湖泊溼地、河流溼地和人工溼地在內的溼地公園總面積達到36.14萬公頃。
  • 各地林草頭條丨遼寧加強遼河流域溼地保護 呵護「地球之腎」
    各地林草頭條丨遼寧加強遼河流域溼地保護 呵護「地球之腎」 2020-09-30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龍江森工實施「1234567」發展方略
    2019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4.82億元,增幅4.08%。推進重點產業項目建設41個,完成年度投資5.28億元。營造紅松經濟林3.6萬畝。種植藍莓樹莓8400畝、沙棘9.2萬畝、榛子1.37萬畝。探索發展綠化苗木產業,初步打開了市場。旅遊康養產業快速發展,全年累計接待遊客525.7萬人次,實現收入1.99億元。
  • 各地林草頭條丨廣西:為了紅樹林的復興
    設在北海的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樓正牆上,醒目鑲嵌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這是2017年4月19日總書記考察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時的叮囑。 在全球紅樹林面積比歷史高值銳減2/3的情況下,廣西紅樹林面積近年穩中有增。根據2019年4月由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同組織開展的紅樹林專項調查,廣西現有紅樹林面積9330公頃,其中天然紅樹林面積和海岸線每公裡分布的面積全國最大。
  • 各地林草頭條丨西藏:山青草綠生態美
    從拉薩市北環線經過,路邊的拉薩北山恢復造林點上,繁花盛開,綠草如茵,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金秋時節,雪域高原「美」出了別樣風情,這是我區大力推進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工作繪就的生態美景。 我區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得益於廣大護林員隊伍的履職盡責,90%以上的森林、溼地基本保持原生狀態,沙化土地擴展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野犛牛、藏羚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恢復性增長,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和過火面積呈下降趨勢,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有所提高。
  • 各地林草頭條丨林長制帶來「林長治」 安徽省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雙...
    各地林草頭條丨林長制帶來「林長治」 安徽省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雙提升 2020-12-24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西藏林周:「候鳥天堂」的守護者
    各地林草頭條丨西藏林周:「候鳥天堂」的守護者 2020-12-21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建成4個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總面積880平方公裡
    新華社天津10月6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從天津市林業局獲悉,這個市已相繼建立了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4個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80平方公裡。  據天津市林業局介紹說,這4個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中,國家級1個,為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市級3個,分別為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天津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開展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2處,分別為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天津寶坻潮白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59平方公裡。
  • 各地林草頭條|山東荒山綠化1000畝以上給予3%建設用地
    各地林草頭條|山東荒山綠化1000畝以上給予3%建設用地 2020-03-31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2020-01-0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河北省確定太行山燕山2035年森林覆蓋率新目標
    各地林草頭條|河北省確定太行山燕山2035年森林覆蓋率新目標 2019-12-04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安徽省國家森林城市達11個
    各地林草頭條|安徽省國家森林城市達11個 2019-11-2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北京市將修補廊道林 方便動物遷徙
    各地林草頭條丨北京市將修補廊道林 方便動物遷徙 2020-11-12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福建省新增3個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科研基地
    各地林草頭條丨福建省新增3個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科研基地 2020-05-21 1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江蘇:南京市高淳區做好「兩山」轉化大文章
    家住淳溪街道姜家村的芮琳芳說,幾年前這裡雜草叢生,連路都沒有,經過環境提升,現在變成了溼地公園,與1.6公裡長的湖濱大道風光帶連通,成為供大家休閒、健身、親水、娛樂的城市水岸客廳。上世紀50年代,高淳的「母親湖」——固城湖面積約78平方公裡,經過30年左右的湖灘圍墾,湖面縮小至31.99平方公裡。
  • 「林草熱讀」12.21
    山西省深入實施「兩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布局實施汾河上遊林草生態保護修復「十大工程」,高質量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創建、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營造林已完成400.8萬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山水草木蘊含的美好生活
    2018年,在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的指導下,由遼寧省林業調查規劃監測院牽頭,國家特邀自然資源監察專員、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中心主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典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估國家創新聯盟首席科學家王兵研究員及其團隊負責的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項目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