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0月15日消息:初秋,船行漢江旬陽境內,碧波蕩漾,白鷺翩翩,放眼望去,沿岸隨處可見鬱鬱蔥蔥綠化林,碩果纍纍經濟園。近年來,旬陽縣圍繞「一江清水送北京」目標,重抓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區建設,突出農民增收和綠化治理重點,沿岸重點區域實現全面綠化,林農穩步增收。
「兩區一帶」繪藍圖
「我們把漢江綠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櫻桃、獅頭柑、香櫞」成為全鎮代表產業」段家河鎮鎮長梁輝俠說。段家河鎮位於旬陽縣西大門,漢江綠化重點區域治理7000餘畝,獅頭柑、櫻桃、香櫞、核桃、拐棗、油桐等是該鎮目前特色林業當家樹種。
2005年3月,在全縣漢江綠化治理工作動員會上,縣委書記鄒俊傑提出「要把漢江綠化治理與與農民增收相結合,全力打造漢江沿岸直觀坡面三百裡經濟林果帶。」全縣採取「縣上統一規劃,鄉鎮組織實施,群眾自主選擇,政府項目扶持」的方式,科學規劃,在漢江西段建設百裡以獅頭柑為主的水果示範區,漢江東段建設以油桐為主的經濟林果示範區,漢江沿線荒山以油桐、黃櫨、側柏為主建設荒山綠化治理示範帶,難點突破,統籌推進。三百裡經濟林果帶建設初見成效,在漢江、旬河沿岸荒山綠化治理10.8萬畝,昔日的荒山凸嶺現在一片翠綠,四季有綠色、四季有鮮花、四季有碩果。
「一村一品」顯效益
「獅頭柑是我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去年買了近五萬元,今年雨水好,估計收入將超過5.5萬元」冬青果農郭明鋒望著6畝園子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憨憨的笑容裡是掩飾不住的喜悅。
呂河鎮冬青村地處漢江之濱,全村 838人,人均耕地1.55畝。2005年起,傾注全力在該村大力發展地方特產獅頭柑,累計建園1163畝,年產獅頭柑80萬斤以上,產值400萬元以上,果農年人均增收3600元以上,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拳頭產品。2008年成功註冊「冬青獅頭柑」產品商標,2010年被評為「安康名果」之一,品牌享譽省內外。
自旬陽漢江綠化工程啟動以來,在突出綠化治理的同時,注重核桃、油桐、獅頭柑、拐棗等產業發展,一村一品,整村推進,堅持「園、路、窖、沼」相配套,推進「一村一品」林業產業建設,實施規模建園。目前,已建設林業產業基地9.7萬畝,建成特色林業產業示範村43個,豐富了漢江綠化內涵。
同時在漢江綠化的進程中,該縣採用縣、鎮領導包山頭、林業部門啃骨頭的示範措施,縣、鎮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林業部門班子成員每年每人各抓一個百畝以上荒山造林示範點和500畝以上經濟林果示範村,高標準、高起點、出精品,組建專業隊施工,大坑大苗栽植,造一片林、成一片園、富一方人。
「現代園區」破瓶頸
如何以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提高林業比效效益,促進林農增收?
在旬陽白柳鎮生態工業園區,科研基地6000平方米,產業基地5800畝的新森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熱建中。「旬陽山林經濟發展意見和規劃為我們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總經理吳清軍說。
今年,該縣根據全省推動陝南循環發展的部署,立足縣情林情,科學布局山林經濟發展規劃,念好「山」字經,做足「林」文章。突出重點產業,完善配套政策,轉變發展方式,培育龍頭企業,強化科技支撐,建設示範園區,推進特色經濟林產業、綠化苗木產業、林下種養殖業和山林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培育林產品經營加工企業,計劃到「十二五」末新發展特色經濟林22萬畝,建成50個山林經濟示範園區,培育園林綠化苗木生產企業10個,林產品加工規模以上企業5個,全縣山林經濟總產值達到30億元, 基本形成「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運作」和「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現代林業發展格局。
推薦閱讀:
湖南益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促進高效生態林業發展
陝西佛坪縣打造生態林業凸顯多重效益
安徽霍山縣用實「六個抓手」精心打造生態林業
江西共青城生態林業產業顯現「蝶變效應」
(來源: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