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鄉村振興的銜接之年。12月21日,福建德化縣駐村工作隊臨時黨委組織省、市派掛職駐村幹部一行25人,到三班鎮開展鄉村振興項目觀摩和駐村工作經驗交流活動。
德化縣政府副縣長劉振銘、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黃鵬輝和三班鎮黨委書記陳正忠參加了當天下午的駐村工作交流座談會。劉副縣長首先對省、市派掛職駐村幹部為我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貢獻表示感謝,並鼓勵駐村「第一書記」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抓重點、找亮點、補短板、強弱項,結合本村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以黨建引領脫貧振興,切實帶動所駐村實現村興民富。黃副部長仔細傾聽駐村「第一書記」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所為所思所悟,並表示將協調解決掛職駐村幹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座談會現場氣氛熱烈,效果良好,省、市派掛職駐村幹部們在項目建設、經驗做法、村級換屆等方面暢所欲言,為德化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鄉村發展思路。
下面跟隨小編的鏡頭,踏尋駐村「第一書記」們的足跡,觀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班模式」。
第一站:在三班村黨群服務中心,掛職駐村幹部一行參觀了三班村省級示範型「退役軍人之家」,感受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英雄本色,對這支村級「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脫貧攻堅等方面參與家鄉建設的先進事跡肅然起敬。同時,掛職駐村幹部一行還觀摩了三班村「亮化、綠化、美化」等鄉村振興系列項目,對三班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成果讚嘆不已。
第二站:隨後,駐村幹部一行步行大雲溪畔,參觀三班村法治文化長廊。沿溪景觀帶煥然一新,結合千年薪火相傳的制瓷歷史文化,以「海絲泉州、瓷潤三班、賞瓷普法」為創意,打造了具有「三班特色」的海絲陶瓷法治文化載體,打破了單一灌輸式的普法模式,讓村民群眾在接受法治文化薰陶的同時,也傳承了悠久的陶瓷歷史文化。
第三站:「第一書記」們來到泗濱村廣場,觀摩泗濱村黨建文化公園,感受黨建引領基層「自治、法治、德治」成效。同時參觀古民居顏氏家廟——永茂堂,聆聽講解員講述三班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陶瓷文化、發展傳統文化、打造廉潔文化的成功經驗。
第四站:在光裕堂廣場,駐村幹部們觀摩了三班村愛心廚房、公共設施改造等項目,現場觀看了三班村南音社團隊表演,感受到「千年古樂奏雅韻、非遺南音共傳承」的文化振興魅力。此外,「第一書記」們還參觀了鄭氏家風家訓館和閩臺緣鄭兼才紀念館,對三班村發揮鄉賢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的做法表示讚賞。
第五站:在洞上陶藝村,駐村幹部們觀摩了柴燒文化的「活化石」——月記窯,參觀陶瓷藝術文創園,對三班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挖掘陶瓷茶具特色產業優勢,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全面助推鄉村振興的做法紛紛豎起大拇指。
中午茶歇時間,三班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秋舫分享了自己的掛職駐村工作經驗,從做抗擊疫情的「指戰員」、扶貧濟困的「暖心人」、鄉村振興的「領路人」、村民群眾的「貼心人」等四方面交流了駐村心得,並與駐村「戰友」們共勉:所謂「第一書記」,是組織給予的重任,是群眾寄予的厚望,是任何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
第六站:隨後,駐村幹部到達錦山村,聆聽退休老幹部講述「瓷幫古道」的歷史故事後,帶著好奇心重走「瓷幫古道」,探尋虎豹關的人文景觀,感受悠久的陶瓷歷史文化底蘊。沿著古道漫步,可見地上散落著許多陶瓷碎片,一塊塊青石板欲說還休,道不盡歲月深處「海絲」繁榮的記憶與傳說!
第七站:從歷史回到現代,駐村幹部一行再次回到三班村,考察學習三班村產業振興樣板項目——中國茶具城,隨後參觀了陶瓷大師博物館,觀摩茶具城非公黨建精品案例及成果。「第一書記」們紛紛讚嘆三班村抓住了「產業振興」的牛鼻子,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挖掘陶瓷文化底蘊,打造陶瓷茶具產業集群,逐步走出了一條產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行程結束後,省、市派掛職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表示,此次走進三班拉練觀摩受益匪淺,是一次「取真經、尋良策、謀發展」的活動,不僅開闊了視野,理清了思路,也找準了方向,堅定了信心。駐村交流促提升,互學賦能謀發展,「第一書記」為德化縣脫貧攻堅事業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