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以來
多地發生局部疫情反彈的情況
今年春節期間
我們還能不能安全地返鄉過年?
據廣州日報報導,13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即便春節期間人群流動規模大,但春節期間大家可以放心回家過年。他同時提醒說,返鄉過年也要少室內聚集、少串門。
他表示,對於65歲以上且患有基礎慢性病的老齡人群,不建議長途春運勞累奔波,留在當地過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救治難度更大,死亡風險也更高。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表示,中國在過去11個月總結了一整套防控措施,能及時發現疫情,並能夠在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以內。春節的人員大流動,只要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就不會發生重大疫情。總結過去11個月的經驗來說,我們有信心防止疫情捲土重來,防止出現2020年初的嚴重疫情。做到這些要把科學防控措施綜合應用,概括起來就是: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突出重點,做到及時發現,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
張文宏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也表示,現在防疫環境不會比年初更糟糕。「其實中國在國慶已經經歷過一次壓力測試,只不過冬季輸入性風險更大一些。」
又快放假過年
吳尊友有重要提醒
山東膠州、四川成都、內蒙古滿洲裡、黑龍江東寧、黑龍江綏芬河、新疆吐魯番,13天6地現本土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多地還出現冷鏈食品包裝呈陽性。
12月的新增本土病例從何而來?12月14日,吳尊友作出最新解讀。
冬季疫情散發是正常現象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出現小幅度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的特徵。另外,進入冬季後,境外大多數國家的感染人數、汙染物品在增加,也給我國防控疫情帶來壓力。我國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屬於常態化防控下的正常現象。
吳尊友表示,進入冬季,出現現在觀察到的多點零星散發,可能是常見現象,不用過度擔心。各地第一時間發現疫情,採取措施,將疫情控制在較小範圍和低範圍。下一步,各地應繼續貫徹早發現早處置的一系列措施。同時,加強對境外人員和輸入物品的檢測。境外輸入物品是很長的鏈條,都需要徹底檢測。第一時間把早期的感染者發現出來,就能有效控制疫情。
曾發生疫情地
冬季再發概率大
吳尊友說,曾經發生過疫情的地方,無論是人和物,從境外進來造成感染的機會多一些。
一般來說,曾經發生過疫情的地方,在冬季再次發生疫情的概率和機會比其他地方會多。但這並不是說其他地方就不會發生疫情,所有涉及到境外人、物進入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疫情。
低溫環境下
新冠病毒能存活幾周到幾個月
他還表示,新冠病毒在冷凍環境的存活時間取決於汙染量多少和溫度高低。一般來說,在零下1-10攝氏度情況下,新冠病毒這一類病毒能夠存活幾周到幾個月不等。
隨著冬季到來,溫度降低,境外病人數量增加,汙染物品比例在增加,病毒存活時間在延長,所以在國內檢測中發現陽性比例在增多。雖然在海關關口消毒處理,但是遇到了新的挑戰。在低溫情況下,常規消毒劑消毒效果明顯減弱,或者不能發揮作用。相關專家正在研究低溫環境下,如何達到消毒效果。根據消毒專家的研究進展,在未來1-2月可能出現突破。
冬季疫情如何?專家這樣預測
在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常發、多發季,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輸入我國的風險逐步加大,預計冬季我國疫情仍將處於零星散發狀態,甚至局部地區有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此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也即將進入到流行季節,加上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性加大,聚集性活動增多,都將進一步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關於個人防護,吳良有表示,我們還是建議廣大民眾在冬季繼續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春節等節假日期間,要關注交通、旅遊等信息,注意錯峰出行。
尤其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免前往人員集中的密集場所,出現可疑症狀後,一定要佩戴口罩,並及時就近就醫。
來源:陝西二套融媒中心綜合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