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記者 鄭曉慧 梁海祥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全國第12個「6·14信用記錄關愛日」透露,我國徵信系統已成為世界上收錄人數最多、數據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徵信系統。記者了解到,雖然個人徵信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廣,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但不了解個人徵信仍然為數不少。近日,融360發布相關調研結果顯示,有近半數(45.65%)用戶不了解個人徵信,調查中超6成用戶曾有過徵信負面記錄。
近半數人不了解個人徵信
根據央行數據,目前我國徵信系統累計收錄了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有關信息,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日均查詢量分別達550萬次和30萬次。
關於個人徵信,融360的相關調查中結果顯示,近半數(45.65%)用戶都不了解個人徵信,僅有19.71%的用戶認為自己對個人徵信非常了解。事實上,是否了解個人徵信,與用戶自身職業存在一定關聯。調查中,只有22.73%的人從來沒有查過徵信。在從來沒有聽說過個人徵信的用戶中,學生佔比為25.36%,非金融從業者、且非經濟或金融專業出身的用戶佔比高達74.64%。
就性別而言,該項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比女性更關注自己的徵信。在從未聽說過徵信的用戶中,男性僅有25.03%,而女性佔比則高達74.97%。從未查詢過徵信的用戶中,女性佔比高達62.79%,男性僅為37.21%。
徵信報告或會影響就業
在以往的認知中,個人徵信主要應用在金融領域,只要沒有銀行的逾期記錄,徵信報告就是「完美」的。不過,在信用社會,個人徵信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廣,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目前越來越多的機構都開始要求授權查詢徵信報告。
廣州市民張先生表示,他在待業3個月後終於收到心儀的offer,但對方要求入職材料必須提供一份央行的徵信報告,他表示很不解。對此,對方解釋道,本次招聘為負責管理公章崗,上一位工作人員因動用公章辦理多家銀行大額信用卡,全部透支跑路後,銀行找不到信用卡持卡人將公司以開具不真實收入證明及擔保為據告上法院。法院判決單位負有連帶責任,連帶賠付銀行了數額不小的一筆資金。
「之前比較粗心,有幾次都是過了還款日才把信用卡還上的,很擔心會不會影響入職。」張先生對記者說。相比之下,北京白領周楠對於公司要查詢徵信報告的操作顯得更加「淡定」。據他介紹,因為公司與銀行有業務往來,不只是新員工入職時需要提供徵信報告,就連老員工也要每年提供一次徵信報告。
事實上,該項調查顯示,在查過徵信的用戶中,有37.58%的用戶都表示自己在入職前被要求提供徵信報告。
華南地區一大型國有銀行相關負責人曾先生表示,徵信負面記錄對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會有影響,上述調查也顯示,28.41%的用戶都曾因為徵信有負面記錄而在辦理信用卡時受到影響,還有26.71%的用戶在辦理貸款時受到了徵信負面記錄的影響。
上述調查顯示,,25.14%的用戶表示因徵信負面記錄而影響了招聘、求職。此外,還有不少用戶表示,出國籤證、投資理財開戶、房屋租賃等也都曾受到徵信負面記錄的影響。
只有一小部分的用戶表示,自己的徵信有負面記錄但並沒有對自己造成影響,但這一群體的比例只有5.11%。
網際網路徵信也不能忽視
除了央行徵信外,網際網路徵信系統在近幾年也非常火爆,例如芝麻信用、騰訊信用等。該項調查顯示,其中84.44%的用戶都曾在網際網路徵信的應用場景中獲得便利。
那麼,在網際網路徵信(如芝麻信用分)等留下不良徵信記錄,是否會影響央行系統中的個人徵信報告?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解釋稱,芝麻信用分目前和央行徵信相互獨立,數據並不共享,芝麻信用的數據不直接納入央行徵信系統。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也表示,網際網路徵信與央行徵信是不同的徵信系統,雖然網際網路徵信的不良記錄不會直接影響央行個人徵信報告,但是當前很多金融機構給客戶授信時,也會參考外部徵信數據,類似於芝麻信用。
「如芝麻信用分的相關合作機構也有部分接入了央行徵信系統,在這類機構產生的不良信用信息就會同時納入芝麻信用分和央行徵信。」李萬賦補充道。
不良記錄要儘快「結清」
在個人日常的生活中,有時候不可避免地有可能在徵信記錄上留下一點不良記錄。對於個人徵信報告,如果個人徵信報告上有負面、不良的信息,是否徵信有負面的信息,個人向金融機構申請相關業務都會受阻?此外,個人可以怎樣消除該不良記錄?
據悉,《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注意,是終止之日起開始算起,因此,個人如果想消除不良記錄,首先應把目前徵信所有的逾期都還清,且在之後的5年沒有任何逾期和信用不良等情況,那麼5年後不良記錄就可以消除。
業內人士表示,即使個人徵信記錄有不良記錄,但對於辦理相關業務時金融機構仍會綜合考慮情況,不會因不良記錄「一概而全」地不予辦理業務。李萬賦表示,在辦理新業務時,相關部門會綜合評估用戶徵信情況,一般會優先考慮近期的消費、還款情況,也會參考之前不良記錄的時長、金額等多種指標評估惡劣程度,最終給出信貸服務結果。
王詩強也表示,如果僅是「借錢未還」,趕緊聯繫貸款機構還清貸款,五年後就可以消除負面記錄了。如果貸款沒還,影響就比較大。如果逾期已還,但有記錄,金融機構會綜合考慮,大概率還是可以申請通過。
上述銀行相關負責人還提醒,除了按時還款外,他還提到,用戶儘量不要去購買第三方平臺的理財產品。「在不良的公司有金融記錄,也有可能對個個人徵信帶來一定影響。有些風險評級機構可能會認為你有投機行為。不過,目前這不算是普遍的評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