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超長黃金周」,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等領域相關文化消費復甦強勁,一批影視佳作組成的視聽盛宴,為「家門口」增添更多文藝活動新選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恰逢中秋,人們對於「家國」的概念有了更深的體會。
飛豬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平臺國慶期間本地遊、省內周邊遊同比增長80%。「愛家鄉、遊家鄉」已成為一種旅遊新風尚。
文旅強勢復甦「家國」情懷愈濃
記者走訪發現,度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冰封期」,經過暑期文旅消費的逐步攀升,疫情平穩後的第一個大長假期間,山東文旅市場加速回暖,家庭團聚式出遊、近郊鄉村賞秋遊、文博遊、夜間遊等十分火爆。
以「家」為單位的消費上漲,讓長假滿含親情。10月6日,從上海來到濟南紅葉谷遊玩的亓海平看著滿山紅葉,心情舒暢又感慨。亓海平祖籍濟南,一家七口2日從上海自駕10個小時來到濟南,先回郊區老家祭拜了老人,接下來的幾天,到濟南各大景點遊覽。「因為疫情,今年清明節沒回濟南。國慶長假,又趕上中秋節,乾脆一家人開車來濟南,既不耽誤團圓,也能玩個痛快。疫情欠下的旅遊,這個假期加倍還上!」
濟南市文旅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各景區親子門票預訂量大幅攀升,整個家庭出遊的比例佔絕大部分。
以孩子為中心的親子研學遊也格外受歡迎。10月5日,濟南市民邢樹輔夫婦帶兩個孩子來到濟南野生動物世界,觀賞之餘還參加了「小小飼養員」「動物食堂」「麵塑手工課」等體驗課程。記者從幾家研學機構負責人處獲悉,紅色文化、儒家文化主題的研學產品一直受到熱捧,「三孔」聖地、沂蒙老區、齊國故都等都是家長的絕佳選擇。部分研學機構以博物館為目的地推出了新產品。
「家鄉」主題成最大熱門電影票房領跑國慶檔
《我和我的家鄉》和《一點就到家》兩部電影新作,集結了我國影視界諸多知名演員和銀幕新秀,「家鄉」成為電影創作團隊和廣大觀眾的共鳴點。截至10月7日上午12時,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超過15.8億元,反超《姜子牙》領跑國慶檔。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的祖國》的經典旋律在銀幕上一響起,我就有點熱淚盈眶。」「看到《我和我的家鄉》裡的鄉村教師,看到《一點就到家》裡回鄉創業的快遞小哥,我的鼻子有點酸了。」「有歡笑、有淚水,這樣來概括今年的國慶檔電影。」在網絡平臺「知乎」上,網友們借影評抒發情感,也抒發對家鄉的愛與思念。
導演《我和我的家鄉》中《最後一課》的徐崢感慨,面對疫情等挑戰,大家為這部電影付出了很多心血,「家鄉」題材常演常新,關鍵在於創作者要深入基層,相信深深紮根於當代鄉村土壤裡的教師故事、扶貧故事,能為大家點亮心中的一盞燈。
抗疫劇《在一起》熱播感受眾志成城戰「疫」精神當年發生的重大事件,當年創作系列電視劇,並於當年播出,2020年「超長黃金周」抗疫主題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廣受關注。這部系列劇在多家衛視和網絡平臺同步熱播,堪稱「現象級」的文藝作品。
「每天晚上都在追劇,說的就是我們的身邊事。」利用長假從武漢到上海探親的一對夫婦告訴記者,「我們想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補過這個春節。親人團聚,大家在電視機前看《在一起》,重溫戰‘疫’經歷,感受眾志成城的精神。」
「細微處見真情!」軍旅文藝工作者陳女士和家人一起觀看了《在一起》的《同行》單元。「單元劇的名字特別巧妙,‘同行’有兩層含義,既說的是各地醫生從事同樣的工作,都是同行,也介紹了不同地方的醫生奔赴武漢,大家都是同行者,一下子把大家的心‘拉回’了抗疫一線。」
在《在一起》的《方艙》單元扮演主角的演員靳東告訴記者,這部記錄時代的系列劇,還有一大特點——無妝勝有妝。「絕大部分演員在防護服緊緊包裹下開始每天的表演,沒有化妝,卻又勝過任何妝。拍攝期間氣溫高,大家有時分不清臉上是汗還是淚,演出本身也是滌蕩心靈的過程。」靳東說。(據新華社、大眾網、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