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英國著名桌遊製作商和進口商Games Workshop公司(以下簡稱為GW)面對電子遊戲和集換式卡牌對於自己在市場上的衝擊,推出了《戰錘》戰棋遊戲的第一版作品。時隔四年之後,GW公司又推出了《戰錘40K》的初版——這款角色扮演策略類戰棋桌遊在當時的名字叫做《行商浪人(Rogue Trader)》。自此,「戰錘」開始逐步成為了桌遊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經典IP之一,同時對之後的電子遊戲也影響深遠。
中古戰錘的奇幻世界
正如開篇所說,戰錘分為兩個體系。其一就是奇幻背景的「戰錘奇幻」(Warhammer Fantasy),一般又被稱為中古戰錘。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古戰錘形成了自己十分完備的世界觀和豐富的劇情,從創世到毀滅,秩序陣營的蜥蜴人、高等精靈、矮人、人類等種族,毀滅陣營的惡魔、吸血鬼、綠皮獸人、黑暗精靈等種族,以及中立陣營不死族和食人魔,這些風格迥異的種族們為了各自的目的,展開了一系列爾虞我詐、合縱連橫的戰爭。儘管從戰錘初版到第八版,各陣營的種族進行過不少增刪,在劇情方面的留白也很多,但是在戰錘世界中所上演的一幕幕波瀾壯闊、風雲變幻的奇幻史詩故事,還是讓粉絲們大呼過癮。
2015年,GW公司宣布延續了長達32年的中古戰錘正式結束,在劇情上以混沌滅世作為整個中古戰錘的結局,取而代之的是西格瑪時代。這一決定引起了大量戰錘粉絲們的不滿,他們無法接受這種前人屍骨未涼就開始在上面大動土木的行為,因此西格瑪時代在一段時間的風評很差。不過,隨著後續的更新,奇幻色彩更加濃厚、棋子也更加炫酷的西格瑪時代還是逐步站穩了自己的腳跟。在高貴而殘忍的西格瑪之神的統治下,戰錘的故事還在繼續……
戰錘40K的科幻外衣
接下來要說的戰錘的另一個體系——戰錘40K。這一系列最初是作為戰錘的科幻衍生版本而誕生的,但在之後煥發出了自己獨有的光彩。
戰錘40K將故事的舞臺設定在了銀河系,以人類帝國與外星異形和混沌力量之間的無盡戰爭為主題,通過宏大蒼涼的背景和黑暗肅殺的氛圍設定,將人類帝國的多個強力戰團和組織、外星的多樣化種族,以及具有強大侵蝕力的神秘混沌勢力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徵伐的戰爭演繹的十分到位,在世界範圍內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
儘管戰錘40K既有符合硬科幻架構的高科技種族,也存在經典的魔幻設定,但在其哥德式科幻的外衣之下,本質上還是以奇幻故事為主。在一些設定和元素上,與中古戰錘具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不過兩者的世界觀完全不同,在時間軸上也不存在什麼先後的關係。
保守中發展的影響力
戰錘奇幻和戰錘40K的本體是桌遊,但由其小說、規則書、電影、電玩等周邊產品所形成的龐大背景故事和設定,讓「戰錘」這一IP對於桌遊領域和電子遊戲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儘管很容易發現戰錘的背景故事參考了DND以及一些文化歷史傳說,但其獨有的一些設定,比如綠皮膚的獸人、拿大錘的神職人員、開火槍的矮人等等,都被之後的不少遊戲所採用。很多玩家應該都聽說過「戰錘」與暴雪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IP之間的抄襲糾紛,走奇幻路線的「魔獸爭霸」在一些設定上與「戰錘奇幻」頗為類似,而披著科幻外衣的「星際爭霸」則與「戰錘40K」有些相像,關於它們的究竟是借鑑還是致敬的爭論似乎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然而,儘管戰錘擁有優秀的世界觀、宏大的背景故事和豐富的種族設定,但其實際影響力卻難以匹配它自身的實力。起碼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戰錘的知名度遠遠不及暴雪的魔獸爭霸與星際爭霸系列,很多玩家可能都僅僅聽說過戰錘的名號而已,對於戰錘系列究竟講了哪些故事,有哪些知名人物,甚至包括戰錘奇幻和戰錘40K之間的區別都搞不清楚。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幾乎全是因為戰錘這一IP的創造者和擁有者GW公司那過於保守固化的態度和方針所導致的。
首先,GW公司拒絕漢化自己那厚厚的規則書和小說,官方對於種族介紹的一些原本就不夠嚴謹的漢化翻譯,也在後來因為盜版問題而停止,導致想要了解戰錘故事和設定的玩家,在英語水平不過關的情況下就根本無從下手。其次,GW公司似乎只想固守桌遊這一塊內容,對於這一IP的推廣十分冷漠。在電影改編方面,戰錘系列在擁有如此多可改編為電影的故事文本的情況下,目前卻僅僅只有一部《極限戰士》的影片,甚至GW公司還將粉絲們製作的同人影片告上了法庭,可以說是保守的過了頭。而在電子遊戲改編方面,GW公司同樣限制頗多,坊間一直傳聞當初暴雪是求著要和GW公司合作想要將戰錘電子化的,然而傲慢的GW公司卻多次拒絕了當時還是小公司的暴雪,這才導致了之後「魔獸」和「星際」這兩個暴雪專屬IP的誕生。
不管真相如何,「魔獸」和「星際」的成功,讓GW公司很是眼紅。直到2003年,THQ公司從GW那裡獲得了戰錘電子遊戲的改編權,並推出了RTS遊戲《戰錘40K:戰爭黎明》,終於讓戰錘走上了電子遊戲之路。然而,隨著THQ公司的破產倒閉,導致遊戲改編權被一些小公司給瓜分,之後上市的很多冠以「戰錘」之名的遊戲,幾乎都是粗製濫造的蹭IP之作,其中還包括一些不知所謂充滿的抄襲質感的手遊。直到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才有《戰錘:全面戰爭》、《戰錘:末日鼠疫》等優秀作品出現。
戰錘系列的經典桌遊
接下來,還是重點來說說戰錘這一IP的本體——桌遊。戰錘奇幻系列最初的桌遊叫做《戰錘奇幻戰鬥》(WFR),是一款以沙盤模擬為玩法的戰棋類遊戲,「具體」來說,就是雙方玩家各操控一定數量的棋子,這些代表著不同的士兵、生物或者載具的每個棋子,都擁有自己特定的能力或屬性數值,玩家以回合制的形式輪流操縱自己的棋子,並用擲骰子的方式決定棋子的行動,通過完成一些任務目標,來消滅對手有生力量,贏得遊戲的勝利。更具體的玩法規則本文當然無法詳述了,不過從初版到第八版,基本的玩法理念均是如此,不同的地方在於各種族的角色及詳細規則的變化。
此外就是戰錘奇幻角色扮演桌遊(WFRP),這個桌遊與戰錘奇幻戰鬥共享一套世界觀,包括各棋子的屬性也基本是一致的,不過屬於以角色扮演玩法為主的跑團桌遊。與當時TRPG不同的是,WFRP中玩家們所扮演的是平凡人而非專業的冒險職業,讓玩家們更有帶入感。
戰錘40K的戰棋桌遊與戰錘奇幻戰鬥在玩法規則上較為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所使用的棋子由怪獸變為了飛機、坦克加怪獸的混搭。總體來說,戰錘奇幻與戰錘40K的本體桌遊的有點在於種族角色繁多,背景設定宏大,劇情非常精彩,尤其是模型十分精緻,具有收藏價值。但是僅僅就遊戲性來說,並不夠出類拔萃。
不過,以兩個系列的戰錘為背景的衍生桌遊產品,有一些質量也值得稱道,其中既有由GW公司自己所出品的,也有授權給桌遊大廠FFG公司所製作的作品。
1、探索地城的《戰錘任務》(Warhammer Quest)
《戰錘任務》是最初由GW公司所推出的一款以戰錘奇幻為背景,用卡牌和骰子來驅動的探索類遊戲。之後獲得授權的FFG公司又推出了後續的純卡牌版版本。
在遊戲中玩家們扮演不同的英雄在地城中進行探險,遊戲每回合流程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個英雄階段,玩家們可進行探索、援助、休息及攻擊四種行動。在敵人階段,玩家們會受到怪物的攻擊。地區階段主要是結算地區卡的效果,最後的險境階段,會移動一格險境標誌。玩家們在遊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件,遭遇各式怪物包括BOSS的攻擊,直到完成特定的戰役任務方可取得勝利,若英雄死亡則遊戲失敗。玩家們既可以合作進行遊戲,也可以單人solo。
遊戲的美工相當不錯,對於中古戰錘中的道具武器怪物繪製的很傳神,但是機制設定上亮點不多,只能說是及格線以上,在劇情和代入感上也做的很一般。
2、熱血刺激的《血碗》(Blood Bowl)
由GW公司出品的,擁有多個版本的《血碗》讓玩家們在中古戰錘的世界中展開了一場異常刺激的橄欖球比賽。從最新版本來看,遊戲在一張特定的版圖上進行,玩家可以使用包括獸人、精靈,鼠人,蜥蜴人等在內的戰錘諸多特色種族進行對抗,每一隊必須在自己的半場布置11名球員,由骰子或硬幣來決定進攻方和防守方。一場比賽上下半場雙方依次各進行8個回合,按照橄欖球和遊戲特色相結合的規則,下半場達陣最多的球隊獲得勝利。
在己方回合,每名球員都需要逐個在移動、阻擋、突襲、傳球等動作中選擇一項來執行,當所有的隊員執行動作完畢,就將進入對手的回合。當然,中間也有可能發生特殊事件導致攻守交換。遊戲的勝負主要就在於玩家需要依據實際情況來讓隊中每名球員選擇執行正確的動作,當然還有一定的骰運影響。
除了GW公司自己的這款《血碗》,獲得授權的FFG公司也曾製作過一款以中古戰錘為背景的橄欖球桌遊《熱血超級盃:美式足球經理》(Blood Bowl: Team Manager),類型為DBG卡牌遊戲,對於戰錘特色表現的也相當淋漓盡致,趣味性和可玩性都很高。
3、獵殺與抗爭並存的《戰錘:太空殘骸》(Space Hulk)
《戰錘:太空殘骸》是由GW公司自己推出的,以戰錘40K為背景的兩人對戰桌遊。玩家一方扮演需要完成任務的星際戰士,另一方扮演以消滅星際戰士為目的的基因竊取者。這款桌遊還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子遊戲。
遊戲流程由星際戰士一方為先手,抽取命令點數,然後使用點數指派小隊的星際戰士輪流執行移動、轉向、突襲等行動,接下來基因竊取者根據戰役規定補充雷達光標,執行自己小隊的行動。最後一個階段清理場上無效的指示物並結算相關效果。按照這一流程不斷重複,直到有一方達成劇本的勝利條件為至。
遊戲的重度不高,整體的流程較為簡潔,節奏也相當明快,對於太空艙內狹小空間的戰鬥特點體現的十分充分,即使不了解多少背景故事也能玩的盡興。若玩家還能對戰錘40K的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那麼在遊戲中絕對可以感受到包括武器造型效果和場景布置等方面在內的戰錘獨有魅力。
4、戰略對抗的《戰錘:入侵》(Warhammer: Invasion)
《戰錘:入侵》由FFG公司所出品,這款LCG桌遊並非合作類玩法,而是以兩人對抗為主。玩家一方扮演秩序陣營,可使用帝國、矮人和高等精靈種族及中立陣營的卡牌,另一方代表毀滅陣營,可使用混沌、獸人和黑暗精靈及中立陣營的卡牌。雙方各自先組建好卡組,以摧毀對方首都中三個區域中的兩個為目標,展開激烈的對抗。
遊戲一回合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個王國階段可獲得更多的資源,任務階段用以抽取卡牌,首都階段則是要將卡牌放入首都的某個區域來產生效果,最後的站場階段雙方將進行攻防較量。在具體戰術上遊戲有一些即時戰略遊戲的思路,玩家們需要使用自己有限的手牌來在造農民採礦,建造兵營和出兵之間做出取捨,就像很多RTS遊戲那樣,玩家們可以選擇使用速推、攀科技、兵海流等多個戰術。
在兵種搭配上最大化發揮出自己陣營種族的特色,並制定好契合自己牌組的戰術,才能讓自己更佔據優勢,在正式對戰後,還需要依據自己的初始手牌以及對手的策略來調整變化,總體來說策略性和耐玩性很高。不過,遊戲的一大缺點在於平衡性做的不夠好,這對於LCG遊戲來說確實是一個需要提高的部分。
5、在時空亂流中激戰的《戰錘40K:禁閉星球》(Forbidden Stars)
由FFG公司出品的《禁閉星球》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戰錘背景桌遊中最值得推薦的一款作品,模型精緻、規則完善,策略性高,也具有互車的快感。
遊戲的流程和《權力的遊戲》有些類似,每回合玩家們輪流在不同的區域布置包括行軍、統治、升級和建造在內的指令標記,然後結算指令,最後進行重置階段(拿錢、抽事件卡、移動時空風暴、重整被擊潰的士兵等等)。遊戲開始時玩家們所擁有的資源很少,必須通過不斷發展來壯大自己的勢力,當然種田發育的最終目標還是要互車,奪取屬於自己種族的獨特標記物才能取得勝利。戰鬥進程融合了DBG和骰子驅動的機制,需要花費資源在公共牌庫抽取部隊卡,來不斷升級自己的部隊戰力。
遊戲的特色在於加入了「時空亂流」機制,不穩定的時空亂流會使得戰鬥局面變得複雜多變,增加了隨機性和逆轉性。布置各項指令時要預判行動順序,有種大戰前運籌帷幄的感覺,十分燒腦。各個戰錘中的特色種族和模型版圖會令戰錘粉十分親切,但即便對戰錘背景了解不多也能玩的暢快。
結語
總體而言,「戰錘」的影響力並不限於本體的桌遊作品,更多的是因為自身那宏大的背景設定和豐富的劇情角色以及精緻帶感的模型,才讓其成為了許多桌遊愛好者和模型迷們眼中的經典。以戰錘為背景的桌遊產品當然不僅限於本文所盤點的那些,但是其中一些作品的質量並不足以讓人恭維。以戰錘的文化底蘊,未來值得期待有更好的桌遊出現在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