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2013年在泰山後山目睹驢友們穿越泰山拔山溝的照片,我一直保存在電腦裡,如今翻開再讀,彌足珍貴。何以如是說呢?因為,徒步戶外的都知道,如今的拔山溝,禁閉森嚴,這樣的大部隊,像大搖大擺進入拔山溝並搞出這麼大動靜的機會渺茫。
拔山溝,也有稱之芭山溝的,是泰山西南角一個山峪,一道道溝壑,一座座險峰,讓這裡佛若迷宮。雖然拔山溝外就有多家農家樂,但進拔山溝登山的遊人很少,偶有取水的進入。最熱鬧的是戶外人進入時的陣勢,滿山滿溝都是歡快的身影,熱鬧的人聲。好幾年沒有去拔山溝了,聽說把守得分外嚴密,戰地網形成的道道道壁壘,也斷了很多人的念想。
2013年的拔山溝,樹綠、山險、水秀,充滿了誘惑。再高明的畫家,恐怕也勾勒不出拔山溝的壯美神韻;再靈巧的雙手,恐怕也彈奏不出芭山溝溪流淙淙、百鳥鳴啾的美妙樂章。站在架在拔山溝瀑布上的木梯,向上攀登,我的雙腿第一次顫抖不止,好不容易登上了高處平臺,心跳的象打鼓,久久無法平靜。看著驢友中年齡比我大的大姐們,輕鬆地登上木梯,沒有一點緊張的表現,不由暗暗佩服。
當時是一個周末,閒逛泰山環山路,跟著一群戶外人包租的車隊,陰差陽錯地來到了拔山溝。從地理位置看,拔山溝屬於泰山西南角的諸多山脈夾成的一條峽谷。從濟南出發,沿去泰安的104到桃花峪的指示牌前東拐,再到前面轉盤向南拐,沿環山公路直行,看到泰山蓄能電站大壩後沿進山的路前行即到。周末是驢友活動的高峰時期,遠遠地,就看見成群結隊的驢友向拔山溝進發。那時侯,真是大家最幸福愜意的戶外時光。
先是穿過一片小樹林,就看到前面亂石遍布、水聲譁譁的人字型山谷呈現在面前。一條山谷向東,一條山谷向北,細心的驢友們還給巨石上標上了箭頭,沿著向北的山谷前行就是拔山溝。路上不時有肩挑手扛大桶水的人逆向而行,一問才知他們是從拔山溝的神泉取水回來的。據這些人講,這裡的水礦物質含量豐富,燒出來的水也沒有一點水垢,十分甘甜。
沿著巨石陣似的山谷前行,兩側的山崖越來越顯現出泰山獨有的神韻,尤其是遠遠在前方向我們招手的巍峨山峰,在藍天白雲的純淨幕布下,顯得異常壯觀。從山石的特點和植被分布看,十分類似於天井灣、天燭峰的山峰,堪比姐妹峰。山崖上,碧綠的植被中,偶有金黃色的花朵婷婷娜娜探出頭來,仔細識別好象是美麗的萱草花。山溪邊,不時有成群的蝴蝶在飛翔,引得驢友連連驚奇,看來拔山溝以後應當多一個蝴蝶谷的雅稱了。
前後都有驢友,你吼幾嗓子,他回應幾聲,熱熱鬧鬧,倒不覺得有多累,打打鬧鬧中,很快就到了拔山溝最精華的地方。三座高低錯落有致的山峰參差排列,形成拔山溝葫蘆狀的狹谷入口,每隔幾十米,就會有不知何年何月從山上滾落下來的的巨石填充形成的高大落差橫旦在大家面前,巨石下是深潭,要向上攀登,只有攀上人工搭建的簡陋木梯。第一個木梯高十多米,因為多年人為踩踏,已不再呈原來的水平方向,而是傾斜著立在那兒,小心攀上側立的木梯,手腳平用,還要注意好何時換腳並把握好身體的平衡。快到頂時,要有前面的驢友照應著順手拉一把,膽小的驢友才能順利邁到上面的石頭平臺上。
原以為這是最陡峭的地方,沒想到後面還有三處需要攀登的陡崖。有的是用簡單的幾根木頭綁捆在一起,臨時搭放在那裡,想必這應當是進山採藥的藥農們的傑作吧,沒想到後來成了驢友們探險的工具了。聽說最早時有山民在這裡把守著收過路錢呢,一人一元錢。現在當地農民有的開了農樂家,有的進城打工,技術工人一天可以賺到二三百元了,農民自然也瞧不上這有一搭沒一搭的營生了,也就棄之不管了,倒成了驢友們進軍拔山溝的自由通道了。
拔芭山溝狹谷幽深,有的地方,兩側山峰上的樹木枝條橫生幾乎快手牽手了,谷中暗無天日的景象可想而知。兩側山崖直如刀切,直插雲宵,沒有專業的攀巖工具,想登上去簡直是白日做夢,因此,在芭山溝向前行就只有峽谷這一條通道,如果在雷雨天不慎闖入這裡,遇到上遊突發洪水,就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對於想探險拔山溝的驢友來說,提前搞清當天的天氣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馬虎不得。
最近泰安地區少雨,本應壯觀的瀑布也只有薄薄的水簾和以前瀑布衝刷的綠色痕跡勉強維持著瀑布的倩影,雖沒有想像中的奪人心魄,還是引得久居都市的驢們陣小清新式的讚嘆。攀登上最後一條瀑布,前面一片坦途,有一條小道沿南面山坡向蜿蜒而去,聽說這就是下山的路了,一陣激動,一鼓作氣,登上山腰平臺,環望四周,景色美麗如畫。北面,是巨大的山石堆積而成的山坡,上面植被豐茂,西面,三座山峰比鄰而居,東面也是群峰屹立,據說,如果沿剛才的山谷前行,翻過東面的山峰,可以到達桃花源,或登頂。
這個山腰平臺是由巨石壘積而成的石林,站在西邊看,仿佛是一個巨大的山門,透過山門,對面的景色如畫般張開,讓人神往。平臺上有一巨石象一枚碩大的雞蛋,上面居然生長著一棵樹,樹影婆娑,成了石林中的主角,與遠處的群山遙相呼應,膽大的驢友們到了這裡,不徵服這塊巨石是誓不為人。我們在平臺上休息,欣賞著美景,下面山谷,還有陸續而來的驢友們的喧囂聲在山谷中迴蕩。嘰嘰喳喳的驢友們象一群色彩豔麗的小鳥,點綴在狹長的谷底,把原本靜寂的山谷搞得熱鬧非凡。
因為拔山谷有多處陡峭的拔高地勢,驢友們也多稱其為拔山溝,此行探險,可謂名不虛傳。打道回府,走的是闊葉針葉混交林中的一條小徑,應是放羊人與他的羊群踩出來的一條小道。沿途有多處巨石陣,給平淡無奇的林子增色不少。
又回到峽谷起點,簡單吃了點東西,看看才十二點多,離預計回去的時間還早呢,驢友們有的去潭水裡遊泳了,有的埋頭在河中尋找好看的石頭,有的去附近山坡上採草藥和野菜。我們三人則結伴向東邊的山谷進發,想進去一探究竟。這邊溪水很深,兩邊山體景色秀麗,走了約摸半小時,山谷變得越來越狹窄,溼熱難耐,還有各種小飛蟲在眼前飛來飛去。看沿途植物,好象從來沒有人動過,當屬人跡罕至之處,枯樹倒下來,橫在水中,溪兩邊草深深,有朋友說感覺什麼東西藏在這裡,我也頓時覺得後背發涼頭皮陣陣發麻,經朋友這麼一說,我也覺得有點恐怖,就不敢再冒然前行了。為了給自己壯膽,大家高聲說著話,發出大大的聲響,我還撿起地上的兩根枯枝拿在手中,說是當拐杖用,其實心裡想的是如有什麼野獸出現,這好歹也算一件武器。沿溪流跳過一個又一個石頭向回撤,不時回頭望,好在沒有什麼東西追來。終於快到山谷口了,看到有人在河裡遊泳,大家的心才放下來了。再想想剛才的膽怯之舉,相信每個人內心又嘲笑了自己一番。
驚險又刺激的拔山溝之行,如今再回味,還有再去一遊的衝動。聽途中的很多驢友說,他們已記不清來了多少回了!後來,也曾多次進入拔山溝穿越,再也找不到舊時的熱鬧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