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22:47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1193
□滕萬林
有一篇分析沈括《雁蕩山》的文章,認為《雁蕩山》中有這麼一個破綻:說「謝靈運沒有到過,也沒有提到過雁蕩山」。在這位作者看來,「謝靈運恰恰到過雁蕩山。」其依據是:謝靈運有「一首題為《斤竹澗越嶺溪行》的寫雁蕩山景色的詩」。
謝靈運有沒有到過,值得一議。因為,說謝靈運到過雁蕩山或沒有到過雁蕩山,牽涉到作品中所寫的雁蕩山地貌特點的問題。
我以為,沈括說謝靈運沒有到過雁蕩山,沒有說錯。
要闡明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對《雁蕩山》這個概念,作一番解釋。事實上,《雁蕩山》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所謂狹義的雁蕩山,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雁湖(即沈括所說的山頂的那個「大池」)風景區和二靈一湫(靈峰、靈巖和大龍湫)風景區。所謂廣義的雁蕩山,地域是相當寬廣的。據東嘉依綠園藏版《廣雁蕩山志》說法,「雁蕩山東南絕勝也,跨百裡之壤,羅三百六十之景。」按現在的說法,廣義雁蕩山是包括雁蕩山所有八大景區的風景。換言之,東起羊角洞,南至筋竹澗口,西極鋸板嶺,北達六坪山,東西25公裡,南北18公裡,總面積達450平方公裡範圍之內,都屬於廣義雁蕩山。而一般認為:東面從大荊翻過謝公嶺,東南從白溪經過響嶺頭,南面從芙蓉越過四十九盤嶺,西南面從靈運美蓉經過長敫山頭,上馬石,北面從南閤越過馬家嶺,去遊一遊「二靈一湫」或「雁湖風景區」,才算作遊雁蕩山。至於有沒有去別的風景點遊覽,那是可以聽便的。要是只到別的風景點遊覽,過去在習慣上是不被看作遊雁蕩山的。
沈括說謝靈運沒有到過雁蕩山,這個「雁蕩山」,顯然是指狹義的雁蕩山而言的。謝靈運確實沒有到過這個「雁蕩山」,所以沈括沒有說錯。
至於那個廣義的雁蕩山,據記載,謝靈運是到過的。《廣雁蕩山志》上說他在作永嘉太守時,曾逆江而上,到過斤竹澗口。斤竹澗是經行峽出海流經的一條山澗,理所當然地屬於廣義雁蕩山的範圍之內。由於澗口前面是層巖疊嶂,無路可通,因而他只好止步回頭。由此可見,謝靈運只到過雁蕩山外戶的一個澗口,並未進入雁蕩山。
至於謝靈運的《斤竹潤越嶺溪行》一詩中所寫的「雁蕩山景色」,那只是雁蕩山外圍的自然景色。到過雁蕩山面又對它的「奇秀」的景色作過一番觀察而有所領略的人,都會發現,詩的描寫是缺乏雁蕩山(指狹義的)風景特色的。難怪人們常由此而懷疑這首詩所寫的「斤竹潤」不在雁蕩山。因此,想憑這首詩寫的所謂「雁蕩山景色」來推斷謝靈運到過雁蕩山(指狹義的)是沒有說服力的。蘇軾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我們倒不妨說:謝靈運「不識雁蕩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外」。
綜上所述可知,只是籠統地說謝靈運到過雁蕩山或沒有到過雁蕩山,都是不確切的。只有通過具體的分析,才會弄清真相:謝靈運只到過廣義的雁蕩山,而沒有到過狹義的雁蕩山。沈括說「謝靈運沒有到過,也沒有提到過雁蕩山(指狹義的)」,並沒有錯。既然如此,怎麼可以說它是一個「破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