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黨的信任不辜,黨的厚望不負丨從江縣下江鎮擺仰村...

2021-01-20 天眼新聞

2018年4月,在組織的安排部署下,我帶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來到下江鎮貧困村之一的擺仰村,任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  從地圖上看,擺仰村離下江鎮鎮區並不遠,但是隔著一條河。  曾經,因為沒有橋,它變成了下江鎮最遠的村,極大阻礙了群眾出行以及務工就業,這也是讓貧困「寄生」在這個村莊的重要原因。

渡河入村

曾經,因為住房透風漏雨、人畜混居,吃飯時總能聞到圈舍傳來的臭味,東西雜物隨處可見,極個別農戶的住房甚至經不起地質災害和強降雨的「考驗」。  曾經,因為太多的原因,讓這個村與「貧困」如影隨形。  乘著一葉扁舟,渡過修長的孫覽河,心懷幹事創業的激情,我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駐村生涯。  入村後,我和村幹入戶走訪,了解群眾之所思,傾聽群眾之所盼,並立志通過實際行動將之解決。

房屋整治後擺仰村貌

基礎設置不完善,那就找資源、找資金,帶頭幹。我整合定點幫扶、財政資金、社會扶持等各方資源,搶抓機遇,爭取一事一議項目,到縣建設局、交通局、縣農業局協調水泥共60噸,組織群眾投工投勞修起了「組組通」、串戶路、垃圾焚燒爐和文化娛樂活動場地等。  經濟收入水平不高,那就找產業、抓就業、率隊幹。經過多次調研,我們結合本村有傳統養殖習慣的實際,爭取到財政扶貧發展項目黑毛豬、林下養雞、稻魚鴨、螺絲、山羊養殖等項目。  群眾思想相對守舊,那就再溝通、再宣傳,親自幹。大力開展「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精準扶貧,不養懶人」等思想動員工作,舉辦各類培訓班,帶領黨員幹部外出參觀學習,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如今,擺仰村完全變了樣兒。  大橋連接著村莊,出行到鎮上只需要十多分鐘,極大了增強了群眾的務工意願,如今人均年收入可達1.2萬元,許多務工回家的年輕人都買了小車。  住房也發生了徹頭徹尾的改變,依託住房保障政策,一棟棟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一一建起。

陸再香書記帶隊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串戶路、衛生室、籃球場、停車場、路燈等基礎設施的修建,給群眾提供以前難以想像的便利。  《我和我的祖國》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也是我駐村期間夜深人靜時,經常獨自哼唱的一首歌,它提醒著我,每當遇到難題時,黨和國家都會是我最堅強的後盾,是我最有力的依靠。作為千千萬萬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我要用行動做到「黨的信任不辜,黨的厚望不負」。  【人物小傳】  陸再香,女,侗族,1974年10月出生於貴州從江,大學學歷。1994年8月參加工作,任從江縣雍裡鄉政府辦事員;1995年8月至2001年12月先後任從江縣秀塘壯族鄉政府辦事員、婦聯主席、黨委副書記;2001年12至2017年8月任從江縣洛香鎮政府黨委委員、副鎮長、副主任科員;2017年8月至今任從江縣婦女聯合會副主任科員,2018年4月派駐從江縣下江鎮擺仰村任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2020-09-1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從江縣下江鎮聯心村 第一書記吳秀恆:奏響扶貧「三部曲」 2020-09-1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路 情系祥心村丨從江縣下江鎮祥心村駐村...
    「祥心村就像我的夥伴一樣,從相識、相知,每一步我都會陪著它一起成長……」我叫田維進,家住貴州遵義,2013年,我成為了千千萬萬基層公務員中的一員,就職於從江縣下江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辦公室。在脫貧攻堅戰正如火如荼開展時,2018年3月,我接到通知,駐村地由原有的河邊侗族村寨調整到了這個高坡苗寨。祥心村位於下江鎮東北面,距下江鎮政府12公裡,全村共有6個村民組,轄區共有人口216戶1106人,屬深度貧困村。從江縣下江鎮祥心村村民祥心村的村辦公室是一棟老舊的木房,共三間房屋,下雨的時候,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
  • 「我的扶貧故事」改變貧困面貌 走上小康大道丨從江縣下江鎮秋新村...
    我叫馬亞鳴,是一名貴州證監局普通幹部。2019年,我根據工作安排,來到黔東南州從江縣下江鎮秋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有幸成為了決戰深度貧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線指戰員。產業發展的失敗如同陰霾一般縈繞在群眾心中久不散去,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也隨之受到重創。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餘熱生輝「再奮蹄」——記從江縣下江鎮離退休老幹部石忠明
    現在,他整理好衣服,又出發了,他投身扶貧第一線,全身心投入……現任石忠明、從江縣下江徐家橋社區搬遷安置點黨支部書記。他在從江縣下江地區辦事處工作,曾任下江鎮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下江鎮人民政府副局長,下江鎮人民政府勞動保護中心主任,他於2012退休。退休後,他本應享受生活的幸福,他仍然無法改變「操心」的個性,經常為人民工作。
  • 「我的村和我」——記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村主任吳新平
    「我的村和我"記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村主任吳新平龍珍霓 韋柳情 我的村是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它位於都柳河畔,距離鎮政府所在地不足2公裡,全村轄4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我叫吳新平,今年40歲,是土生土長的六洞人。由於群眾信任我在六洞村村幹第四屆換屆選舉時被推選為村主任,這讓原來只是一名小組長的我即惶恐不安又深受鼓舞。我惶恐的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業務能力不強怕辜負鄉親信任與期盼,同時因鄉親信任與認可而倍感榮幸。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譜寫青春華章丨從江縣東朗鎮孔明村駐...
    我叫王容,女,中共黨員,貴州赤水人,現任貴州黔東南從江縣東朗鎮人民政府專職監察員和孔明村駐村幹部、網格員。2018年秋,剛畢業的我懷著滿腔熱血,抱著一份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踏上了離家700多公裡的旅程,來到了從江縣東朗鎮。  初到東朗,進鎮的道路崎嶇不已,生活用水困難、語言溝通障礙和水土不服等艱苦的生活條件,已遠遠超乎自己的想像。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真、善、美」丨從江縣西山鎮...
    我是一名侗族姑娘,是土生土長的西山人,現任從江縣西山鎮人民政府人大秘書、副主任科員。自1999年來,一直在一線從事農村工作,有20年的基層工作讓我成為最「接地氣」的農村幹部。2013年至2019在西山鎮拱孖村工作,在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兩年裡,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和信任,於2019年3月當選為拱孖村指揮所所長。在這兩年裡,我認真履行所長、網格員、幫扶幹部的工作職責,雖然沒有出色的成績,但我做到了真幫實扶,用心用情在最基層的村裡開展好每一項工作。
  • 「我的村和我」——記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村主任吳新平
    「我的村和我"記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村主任吳新平龍珍霓 韋柳情 我的村是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它位於都柳河畔,距離鎮政府所在地不足2公裡,全村轄4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我叫吳新平,今年40歲,是土生土長的六洞人。由於群眾信任我在六洞村村幹第四屆換屆選舉時被推選為村主任,這讓原來只是一名小組長的我即惶恐不安又深受鼓舞。我惶恐的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業務能力不強怕辜負鄉親信任與期盼,同時因鄉親信任與認可而倍感榮幸。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以行動彰顯90後扶貧壯志丨...
    月色朦朧,偶爾傳來遠處的狗吠聲,此時已入深夜,漆黑一片,唯有不遠處亮著一盞明黃色的燈,借著灑下的月光,我到達指揮所報導,所裡的同志還在挑燈夜戰。我揣著感動與激動的心情開啟了歸林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新篇章。
  • 「我的扶貧故事」把青春灑在月亮山下烏溜河畔丨從江縣鬥裡鎮臺裡...
    臺裡村村容村貌我駐村的地方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月亮山下的烏溜河畔——臺裡村,一個民族風情極其濃厚的傳統村落,村裡的村民都講苗語,會講普通話的人屈指可數。入戶走訪幫扶戶語言溝通不暢成為了我駐村工作的一大難題,每次入戶都需要懂苗語的村幹一起做翻譯,沒有翻譯的時候工作起來十分的困難和吃力,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我開始自學苗語。
  • 「我的扶貧故事」走出農村 奉獻農村丨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駐村第一...
    我叫童熙,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2014年參加工作,現任貴州黔東南都勻高速公路管理處獨山路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2019年8月選派到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20年8月,再次服從組織安排,到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從江縣洛香鎮方良村第一書記武尚:傾情幫扶 用心...
    我是貴州省畢節公路管理局派駐從江縣洛香鎮方良村第一書記武尚。我的駐村生活是從2018年3月份開始的。方良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古樹環繞農耕繁忙的景象,有古樸古風吊腳樓。村裡生活簡單且平淡,平淡中又有一股孤獨。
  • ...退休不褪色,甘為扶貧獻餘熱丨從江縣慶雲鎮寨全村退休老幹部石...
    我叫石應標,自2002年退休之後,一心惦記著家鄉的發展,利用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帶領家鄉人民謀發展,發揮自己的餘熱,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微薄力量。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從江縣盡銳出戰,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匯聚脫貧攻堅奮戰一線。
  • 「我的脫貧故事」從「緊巴巴」到「樂呵呵」丨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
    我叫潘義林,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人,家裡有7口人,今年35歲。  那時候,我上有64歲的父親和59歲的母親、下有上學的3個孩子,一家7口人緊巴巴守著半山腰上的三畝薄田過日子。土地翻了又翻,草除了又除,就算再勤快,三畝薄田也種不出五畝收成,吃飽飯都困難,家裡住的木結構瓦房一到大雨天和颳風天就讓人提心弔膽,生怕它倒了。
  • 「我的扶貧故事」將汗水揮灑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路上|從江縣谷坪...
    我是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一名普通專業技術幹部。2019年6月10日,機構改革後增派州直單位幹部輪戰駐村決戰脫貧攻堅,增派我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谷坪鄉谷洞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和幫扶幹部。
  • ...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為百姓丨從江縣慶雲鎮寨井村駐村幹部龍夢前
    每當我走進寨子去入戶宣傳政策、檢查環境衛生和消防安全時,網格區的群眾都會這樣熱情的招呼我。我叫龍夢前,從江縣教育和科技局工作員。2019年12月7日,經縣委組織部精心選拔,我有幸走上了慶雲鎮寨井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網格員的工作崗位。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到村任職的第一天,我心中既彷徨又激動,五一駐村工作組成員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脫貧攻堅任務使我倍感壓力,但我堅信,只要拿出200%的決心和勇氣,不管有多麼大困難也阻擋不倒我們前進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裡村黨組織隊伍薄弱、交通閉塞、群眾思想守舊、基礎設施滯後、經濟發展緩慢……  為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平忙村群眾的期盼,我駐村的第一天,從搞好入戶調查開始,摸清底數,找準適合村支書的人選,協助鄉黨委政府,補齊村「兩委」一支強有力的班子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