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遇見九龍口溼地公園,邂逅暮秋與初冬的美

2020-12-25 中國江蘇網

初冬時節,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內,秋意未褪,河水幽藍,一場暮秋與初冬的邂逅正在「上演」。

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鎮境內,總面積659.02公頃。近年來,建湖縣積極開展九龍口溼地保護行動,重點推進水系恢復、水岸恢復、水質恢復、植被恢復、退漁還蕩等項目建設,通過實施清淤、退漁還溼、生態護岸、生態修復等工程,對原有分散的魚塘進行打通,改善景區內的水環境,形成整體貫通的龍珠湖湖泊溼地景觀。

現如今,園內各種花草樹木植被茂密,各區域布局結構合理,九條河緊相連龍珠島,河水波光粼粼,有蘆葦飛揚的身影。成群的野生鳥類在林中生存、繁殖。龐大的規模、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江蘇、上海等地旅遊者頻繁到訪,是集生態保護、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現代農業於一體的溼地型綠色經濟生態園區。

初冬時節,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內,秋意未褪,河水幽藍,一場暮秋與初冬的邂逅正在「上演」 。龐大的規模、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江蘇、上海等地旅遊者頻繁到訪,是集生態保護、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現代農業於一體的溼地型綠色經濟生態園區。

相關焦點

  • 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溼地畫中遊 醉美九龍口
    2020年6月23日上午,央視7套播出九龍口旅遊度假區形象宣傳片,用鏡頭向觀眾展示九龍口的獨特景致。國家溼地公園、國家4A旅遊景區——九龍口,位於江蘇鹽城市建湖縣西南部,這裡水網密布,河流縱橫,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是典型的潟湖型原生態溼地,享有「金灘銀蕩」的美譽。
  • 在家看天下·每日一景丨建湖九龍口景區:天然的「聚寶盆」、「金銀...
    中國江蘇網訊 春天的九龍口萬物復甦,蘆芽出水、一望無際、滿眼綠色、綠柳垂絲、紫燕掠天,會給人帶來祥和溫馨的感覺。夏天的九龍口萬木蔥蘢,荷花開出花骨朵,露珠滴翠、層層疊疊、競相爭豔、美不勝收。冬天的九龍口蘆絮紛飛,金色的蘆葦鋪天蓋地,與落日晚霞相互輝映,活脫脫一幅明麗的油畫。
  • 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南京魚嘴溼地公園:河西新城小「墾丁」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張瑞)紅白相間的燈塔,依依起伏的蘆葦,遊弋盤旋的白鷺……這裡就是廣大網友喜愛的「網紅」打卡聖地——南京河西魚嘴溼地公園,被網友生動的譽為南京河西新城小「墾丁」公園。南京魚嘴溼地公園處於河西新城的西南端,因長江、夾江、秦淮新河三水交匯處衝刷出來的灘涂俯瞰猶如魚的嘴巴而得名,是南京濱江公園轄區內的八大公園之一。魚嘴溼地公園以溼地為主要特色,是充滿自然野趣味的城市生態公園,也是南京特色的有機溼地科普型公園,因而又有「河西綠肺」之稱。
  • 圖賞長沙丨邂逅長沙醉美「楓」景
    圖賞長沙丨邂逅長沙醉美「楓」景 2020-12-11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無錫黿頭渚:山水尋秋,定格絕美人間仙境
    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無錫黿頭渚:山水尋秋,定格絕美人間仙境黿頭渚的秋,是娓娓道來的詩意。不需要刻意地去遇見,就在你不經意的一個抬眸。秋光乍現……一到秋天,黿頭渚在顏色的牽引中,慢悠悠地讓自己走進秋天的深處。
  • 建湖九龍口風光片亮相央視一套《大美中國》欄目
    中國江蘇網8月7日鹽城訊 8月4日,鹽城建湖九龍口風光片亮相央視主題宣傳新媒體平臺「1號線上」,8月7日又成功在央視一套《大美中國》欄目播出。  建湖九龍口是古潟湖原生態溼地,遺存的地質地貌全國罕見,具有很高的學術及科研價值。
  • 京城初冬最值得去的公園,強烈推薦周末去!
    對於北京暮秋初冬的美那是自不必說香山公園的紅楓、地壇公園的銀杏……都是很多愛美人士必打卡之地如果去膩了市區裡的網紅景點又想探尋一些特別的秋冬美景不妨到玉淵潭公園走走因為即使在初冬是一片夢幻的櫻花海洋而秋冬時節這裡又美成了濃墨重彩的油畫。
  • 邂逅洪澤湖溼地鏽色杉林,遇見寧靜與美好
    初冬的水杉林更適合那些酷愛五彩斑斕的遊人,這個時節,深藏在洪澤湖溼地的水杉林開始蛻變了,紅似火,黃如金,美得剛剛好。溼地碧水環繞的水杉森林裡,落羽杉、池杉、水杉在清風的吹拂下漸次變紅,一樹樹葉子,或鏽紅,或金黃,或黃綠摻半,在鏡子般的水面反轉倒影,美不勝收!
  • 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鹽城大豐:一城如畫 赴一場斑斕美夢
    黃海溼地的鹽蒿早已泛起一片片的紅,荷蘭花海的百合花卻依舊絢爛……這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初冬獨有的風景。黃海溼地秋未遠,冬已立,大豐黃海溼地公園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無論是舉目眺望,還是靠近觀察,那一棵棵鹽蒿,密密層層,與其他顏色的植物相間隔,就像大自然的調色板,把溼地繪成魅力四射的旖旎畫卷。
  • 遇見大美溼地,共建美麗江蘇!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
    遇見大美溼地,共建美麗江蘇!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活動以「遇見大美溼地 共建美麗江蘇」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溼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師生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努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
  • 建湖:九龍口美景被《中國國家地理》看中啦!
    △江蘇裡下河地區過去曾有幾十個大小湖泊,經歷了農業圍墾和圈圩養殖兩次大規模開發,湖蕩封堵、淤淺,開闊水面只剩原來的一成多,生態系統退化失衡,水質惡化。△今天,一些位於生態敏感區的圩田已經重新成為生態溼地,重現蒹葭蒼蒼的蘆蕩風光。
  • 江蘇一公園,初冬一抹「鶴頂紅」,被評為「中國最新的世界遺產」
    溼地公園非常大,野生鳥喜歡呆在溼地深處,人少的地方,有幾個觀鳥屋,可以坐在裡面靜靜等待,不一會就能觀察到很多鳥,公園裡有家養的丹頂鶴,可以近距離觀察。家養的腳上有紅色圈圈,野生的沒有標記,這就是區別。在公園租個自行車,環繞整個保護區騎行一圈,大概七公裡需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之間。十分的鍛鍊身體,再去到紅地毯棧道,那是相對更遠一點,而且遊覽車和船都不會到那邊,人也特別少,景很壯觀,很適合拍個照和休息片刻。
  • 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丨圍繞九龍口稀缺資源,鹽城建湖下好「文農旅...
    12月23日,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水韻江蘇美麗鄉村」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走進鹽城建湖,用鏡頭記錄文旅江蘇、用文字述說美麗鄉村建設。九龍口度假區風光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萬載星辰搖曳間,幾多次海浸海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建湖這顆璀璨的水鄉明珠。建湖因湖得名,湖中有城、城中有湖。
  • 在小孩兒口溼地公園,遇見初冬海陽
    不見花紅柳綠海陽的冬天獨具沉靜與溫暖從歷史深處、由無數個凜冽的冬日中走來是沉著溫柔的北方佳人金黃的深秋與澄藍的初冬在十一月的海陽交匯溼地公園裡的小小生靈徘徊在湖面與岸邊與這一年的故事做最後的告別在小孩兒口
  • 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常州的後花園:高鐵生態公園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丁歡慶 萬巍芽)高鐵常州北站是京滬高鐵的重要一站,是常州的北大門,以京滬高鐵常州北站為中心規劃建設的高鐵生態公園,是常州最大的市政敞開式公園。高鐵生態公園圍繞高鐵常州北站「如魚得水、魚水交融」的魚形站寓意,充分展現了江南水鄉特色,也預示著北部新城「魚躍龍門」的發展態勢。公園以「水鄉印象」為主題,分東部「在河之洲」片區和西部「新城水韻」片區。園內水景環繞,綠蔭連片,有體現生態功能的「千島擁翠」,有結合濱水步道的「怡情雅趣」,有為周邊居民配套的運動健身功能。
  • 在家看天下·每日一景丨句容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唯美、純淨的...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王維)北緯31,東經119,距離省會南京僅半小時車程的一處,蘆葦搖翠、柳岸拂堤、鳶飛魚躍,1300公頃的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如一葉綠色方舟承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安然、快速地航行著......
  • 鹽城新添一處國家溼地公園!快來看看有多美……
    >鹽城建湖的九龍口獲批國家溼地公園這也是我市首家並唯一獲批的國家溼地公園!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鹽城、淮安、揚州三市交界處,地處江蘇裡下河腹部,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理風貌。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堅持以「原生態、慢生活、深體驗」為發展定位,全面開展九龍口湖蕩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積極實施各類溼地生態修復重點工程,不斷完善提升溼地宣教、科研監測、配套服務等功能,全力打造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系統健康、景觀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科普宣教完善、資源利用高效,具有裡下河水鄉特色和區域示範性的國家溼地公園。
  • 祝賀九龍口再登央視!
    10月16日下午13:12,央視一套《大美中國》欄目播出九龍口風光片《瞰秋》,展示九龍口的秋季美景。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金秋時節
  • 江蘇鹽城九龍口,裡下河明珠,湖光水色,到底有多美?
    在江蘇,被譽為「東方溼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的美麗鹽城有這麼一處景觀,有玄幻奪目的神話傳說,令人好奇,有美麗動人的湖光水色,令人嚮往,那處迷人的地方就是有著「裡下河明珠」的九龍口。九龍口位於鹽城建湖縣蔣營鎮西南部,處於射陽湖腹部,由蜆河、林上河、錢溝河、安豐 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澗河、城河等九條自然河道匯集而成,就像九條龍,九龍戲珠,曼妙無限,故名"九龍口"。
  • 導遊甘肅丨在洮河溼地公園,來一場深冬邂逅!
    導遊甘肅丨在洮河溼地公園,來一場深冬邂逅! 《導遊甘肅》由甘肅經濟廣播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聯合製作推出沿著洮河畔一路向南伴著清早的暖陽昨夜的積雪還未融化晨光灑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