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 陳瓊珂
在各大網絡訂餐APP上輕點幾下,就有送餐快遞員穿梭於大街小巷,將熱騰騰的美食送到跟前。
為了多搶單多送餐,一些快遞員、送餐員騎著電動車,一邊看著手機,一邊馱著大包小包貨物,逆行、搶行、騎車打電話……種種危險動作,帶來了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一年來,浦東法院受理了4起因快遞送餐員撞人引發的健康權糾紛,在已審結的3起案件中,網絡訂餐平臺「餓了麼」均被判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敗訴率100%。
無辜路人被撞,快遞員頻頻肇事
胡女士家住浦東濰坊。2015年9月15日上午10點半,她步行至浦東新區浦東南路濰坊路路口。正在等紅綠燈時,突然被一名送餐快遞員駕駛的電動自行車撞傷。經交警部門認定,送餐快遞員小孫負事故全部責任。隨後胡女士被送到醫院治療,經診斷為左股骨脛骨折。
胡女士後來了解到,小孫是北京萬古恆信科技有限公司派遣到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就是「餓了麼」網絡訂餐平臺運營商的員工,事發時他正在送外賣,系履行職務行為。
胡女士因此將拉扎斯公司、萬古公司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拉扎斯公司賠償醫療費等9.95萬餘元,萬古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浦東法院判決拉扎斯公司賠償胡女士醫療費等9.95萬餘元。
在另外兩起健康權糾紛中,「餓了麼」平臺同樣敗訴。
李女士被一輛逆行的電動車撞翻在地。撞倒李女士的「騎手」姓張,也是「餓了麼」的員工,事故發生時,他正在急急忙忙逆行趕去給客戶送餐。這次事故造成李女士十級傷殘。浦東法院判決,拉扎斯公司賠償李女士包括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合計14.75萬餘元。
安徽巢湖來滬務工人員小王則是被老鄉小赫超車時撞倒受傷的。小赫也是一名「餓了麼」的送餐快遞員。法院判決拉扎斯公司賠償小王1.5萬餘元。
那麼,送餐快遞員為什麼要開這麼快呢?據報導,「餓了麼」送餐員若在45分鐘內未完成送餐,可能會被扣錢。為了趕時間,他們往往「見縫插針」與時間賽跑,交通事故也因此頻發。
只要自己控制好車速,就不會出現交通事故,這幾乎是所有接受採訪的快遞員的「共識」。然而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由於快遞員騎的電動車速度快,事故發生後,往往造成他人傷亡,面臨較高的賠償金額,而快遞員及網絡訂餐平臺往往沒有購買相應足額的保險。
「餓了麼」積極回應司法建議內容
浦東法院在梳理了一系列以網絡訂餐平臺為被告的健康權糾紛案件後發現,當前在O2O配送業務運營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配送員聘用雙重渠道、待遇不一、流動性大;配送所用交通工具來源不統一,兼職配送員使用自備車輛,易發生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車輛混入的情況,給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配送路線集中度不一,易導致配送路線重疊、途徑規劃不合理,造成人力、物力及道路資源的浪費;所投險種及保額未完全覆蓋易發事故的賠償項目。
今年6月初,浦東法院向拉扎斯公司發出司法建議書,建議該公司在培訓、管理、考核環節,對專職、兼職人員採取同一標準,尤其應當加強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方面的實效培訓與實時監督。
司法建議書發出不到一個月,拉扎斯公司就給予了積極反饋——
將針對不同渠道的配送員,著手制定相應完善的用工制度。在道路交通安全意識、食品衛生意識上加強宣導,並將其作為配送員是否合格的要求。
對公司自有配送員所使用車輛,公司將加強檢測與檢修,對部分配送員自備車輛加入時積極作出宣導、提示和規範,確保車輛符合國家規定及配送需求。
針對配送線路問題,公司積極建立相應的配送線路大數據系統,並加強對各個配送單位的調度人員指導,使配送線路更智能、更多元、更有效率。
針對配送員保險事宜,公司對勞動合同工及勞務派遣員工已建立完備的保險制度,針對兼職員工,積極建立相應的投保制度,通過改進細節,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題圖來源:東方IC 圖片編輯:項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