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哲:香港佔中10問

2021-02-22 保險財富管家

國慶長假,960萬平方公裡處處祥和,唯香港在悸動中蕭瑟。

  香港「佔領中環」的街頭示威運動已持續多日。與往年國慶黃金週遊人如織、商家熱火朝天的景象不同,香港中環——這片代表香港經濟繁榮高度的政經中心因被一群黑衣年輕人佔據而面目全非。

  同樣悸動蕭瑟的還有港股、銀行、政府服務機關……佔中行動引發世界輿論關注,數萬市民與數千警察一起出現在香港街頭,各類新式媒體工具如無人機攝影和自媒體通訊工具參與其中,運動的景象香港近年少見。社交媒體傳言紛紛,西方媒體更是稱其為「雨傘革命」。關心香港未來與國家前途的國人都在疑問:香港怎麼了?香港年輕人上街想要什麼?他們是誰組織的?他們的訴求是什麼?誰在主導?

  以下這些問題或許可以為你了解香港持續多日的所謂「雨傘革命」有所幫助:

  1. 什麼是「佔領中環」?「佔中」的訴求是什麼?

  「佔中」,即由香港激進反對派號召發起的「佔領中環」運動。這次「佔中」啟動的一個重要理由是抗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4年8月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佔中」示威者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這個決定向香港居民道歉,並收回關於香港普選方式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定的主要內容包括: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簡稱特首)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普選時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由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產生二至三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合資格選民均有行政長官選舉權,依法從行政長官候選人中選出一名行政長官人選;行政長官人選經普選產生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對於行政長官候選人的產生過程,香港反對派反應激烈。

  香港激進反對派認為普選方案應該以「國際標準」制訂,需要符合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香港激進反對派希望通過他們的普選方案,使得原本可能無望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人士「入閘」。由於方案屢次落空,反對派從2013年起開始以發起「佔中」運動來要挾香港特區和中央政府就範(中環系香港商業金融中心地區),並最終引發9月28日「佔中」運動。

  「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反覆強調稱他們的訴求是:「真的民主、真的普選。」

「佔中」非法集會者在旺角公然設置路障,阻礙正常交通秩序

  2. 「佔中」的訴求主要針對2017年的香港普選方案,那麼回歸前,香港地區領導人是如何產生的?英國為何不給香港開放普選?香港特首選舉是依照《基本法》的民主選舉嗎?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7年普選的決定是否體現了歷史發展的方向?是否體現了香港民主政治的進步?可以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跟回歸前香港政府的產生過程比較一下。

  英國在香港的統治方式本質上屬於殖民地的管治模式。港督作為英國國王統治香港的權力代表,其權力來源於倫敦的《英皇制誥》《皇室訓令》《殖民地規例》,以及英國國王會同英國樞密院頒布的敕令等。在這種殖民統治的模式中,港督由近一萬公裡以外的倫敦任命,並大權獨攬,主導整個香港社會的政治事務。當時香港的立法局僅是港督的諮詢機構,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立法機構。在司法領域,儘管英國在香港建立了相對健全的司法系統,但司法終審權卻屬於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

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稱,香港困局考問英國道義責任

  從回歸之日起,香港原有的殖民統治結構得到根本改變,在中國的憲法體制下,香港開始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政治構架。基本法的通過,在香港民主發展上具有歷史性意義。它不僅闡明了中央政府與香港地區的法律關係,而且給出了香港未來民主政治發展的基本框架,其中最重要的是給出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選舉的基本形式。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定對香港民主政治的發展之所以具有歷史意義,是因為按照這個政治改革的構架,全體香港人可以用一人一票的方式,從提名委員會提出的候選人名單中選出自己的行政長官,這在香港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分別來自38個界別分組,代表不同行業、專業、勞工、社會服務團體及區域組織的1200人組成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

  以2012年特首選舉為例,當年723萬香港總人口中,350萬選民再選出24萬9千名選舉委員會投選人,並依照職業分為四個界別,各遴選出300人組成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最後選出行政長官。其程序完全依照《基本法》。而2017年的普選將組成更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

  3. 一些人將香港「佔中」類比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香港「佔中」與「佔領華爾街運動」有什麼區別?

  從表面形式看,「佔領中環」跟2011年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有相似之處,都是一群示威者佔據了某個公共場所。但二者有本質性區別。

  「佔領華爾街」運動是美國底層民眾對社會貧富懸殊程度不斷加深的一種抗議,針對的是美國不到1%的極富階層。所以,抗議者雖然對華爾街資本、對美國政府都有各種各樣的批評,但基本訴求不是針對美國的憲法和相關法律制度。幾乎所有參與佔領華爾街的示威者並未對美國的基本體制提出革命性的要求。

  儘管美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沒有挑戰美國憲法與相關法律制度,但美國政府為了維護法律的權威,仍於2012年3月在國會通過了《H.R.347》法案(全稱「聯邦改善限制性建築和區域法案」),將「進入或滯留」指定的「限制」區域定性為刑事重罪,此法案在2012年3月8日由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生效。並於近期據此對一名在馬路上書寫反對大銀行標語的抗議者判了重刑。由此可見,在美國,在公共場合表達利益訴求可以,但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之內,決不允許任何挑戰美國法律的行動出現。佔中行動的發起人自詡要和「國際標準」接軌,但實際做法卻和臺灣太陽花運動中的目無法紀類似。

  2011年,香港曾出現過一次響應「佔領華爾街」的「佔領中環」行動,到2012年9月,剩下的極少數示威者被強制帶出滙豐總行地下的廣場,此次佔領行動結束。

  今年的這次「佔中」行動並不是源自對香港某種不公平社會現象的抗議,不是呼籲社會解決現實中的某種矛盾和弊端,沒有具體的利益訴求,而是針對中國的憲法、《基本法》和相關法律制度。

  「佔中」發起者的口號和綱領的政治色彩非常鮮明,其矛頭直指中央政府在2014年6月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和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2017年香港普選的決定。

  與美國「佔領華爾街」希望解決社會問題和弊端不同,香港的「佔中」行動是直接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和香港基本法,挑戰香港的法律制度。按照中國的法律(包括香港地區的相關法律),香港特區政府絕不可能允許非法「佔領中環」長期持續下去。

「佔領華爾街」與「佔領中環」有本質不同

  4. 發起「佔中」運動的「佔中三子」是誰?有何背景?

  「佔中」3名發起人分別是: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明(觀察者網註:又稱「佔中三子」)。其中,戴耀廷系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健民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朱耀明系香港柴灣浸信會主任牧師、所謂「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和「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的成員。

  這三人作為「佔中」運動的發起人,在香港媒體上頻繁接受採訪並公開撰寫文章博取外界同情。

  近期有媒體援引地緣政治研究學者TonyCartalucci的研究報告稱,「佔中三子」是在美國的國家民主基金會支持下策動此次「佔中」運動的。Tony Cartalucci稱他在翻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網頁後,發現該組織與香港大學共同成立了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CCPL),其中指「CCPL的成立目的是要在政改諮詢的過程中,擴大公民的意見」,而「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在2006年至2007年是CCPL成員之一。2013年至2014年,戴耀廷雖然已不是成員,但就至少3次出席該組織的會議,並領導該中心的一項有關政制發展的研究計劃。

「佔中三子」的「剃頭秀」

  另據鳳凰衛視消息,一名自稱老泛民、署名「民主真兄弟」的人士9月16日晚撰文稱接到匿名人士爆料,指公民黨英語組、「香港2020」9月5日晚舉行會議,邀請外籍人士討論政改,出席者包括兩名美國駐港總領館官員、美情治人員和外國學者等40人,前經濟司布簡瓊(Elizabeth Bosher)更是被陳方安生和李柱銘等人親自送入會場。該人士上載4頁會議記錄及多張圖片,顯示會議由公民黨主持,發起罷課的「學聯」和「學民思潮」等均有代表出席。

  同時媒體還曝光了美國駐港總領館官員、曾任職美國國防部和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的丹·蓋瑞特的表態。丹·蓋瑞特說「這次回美國向頂頭上司匯報目前香港所處境況及我在港推動的工作進展。華盛頓要求繼續在香港推動民間、社會力量爭取民主訴求運動,尤其是推動青少年在社運扮演先鋒角色」。他還承諾,「美國會保護學生領袖,包括赴外國留學、定居」。

  但香港媒體普遍認為,在這次「佔中」運動中,核心人物還要數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

  黎智英在2014年7月21日的時候,被自稱「壹傳媒股民」的爆料人用900多份文件大起底。這些文件顯示,黎智英曾赴臺向多名臺灣公民運動領導人就「佔中」取經;與美國前副防長沃爾福威茨共赴緬甸投資;僅過去兩年對香港泛民黨派、團體和個人的「秘密捐款」就達4000萬港元。

  另據報導,日前在香港和內地網絡上流傳一則微信報料指,9月28日「佔中」開始後港股連續下跌,股民損失慘重,但「佔中」金主黎智英事前投巨資買空港股,獲利已超10億元。

  一位股票公司老闆透露:9月25日前後,黎智英在三大行一共做空了約2000張期指,部署完畢後,「佔中」行動突然於28日提前啟動,黎智英即高調支持,旗下的《蘋果日報》大肆煽動上街,並每天向示威者提供大量餐食。同時,黎智英聯絡多名歐美基金經紀人,並吸引國際對衝基金等金融大鱷參與,全力作空港股,打壓港元。有估算,「佔中」短短幾天以來,黎智英和其他背後搞手們一共獲利超過100億元,有網民對此表達不滿,稱「佔中」最大贏家就是黎智英,而付錢的是港股投資者、公積金戶口和本港商鋪、旅遊業者的盈利,呼籲有關機構介入調查。

  5. 「佔中」衝突真的是香港深層次貧富、階層矛盾的總爆發嗎?

  今天的香港社會存在著許多社會問題與矛盾,這些問題與矛盾來自於香港社會內部的經濟結構,但「佔中」發起者卻禍水北引,儘可能將矛盾變換成內地與香港、香港與中央之間的政治關係。

  「佔領中環」的發起人為了裹挾更多不關心政治,但卻關切自身利益的民眾加入對抗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的行動,不惜撕裂香港社會,把香港所有的社會問題與矛盾都歸咎於內地居民與中央政府。在「佔中」行動中,可以看到許多把矛頭指向內地民眾與中央政府的口號。

  近十幾年來,香港經濟在全球化浪潮中日益邊緣化,香港社會貧富懸殊日趨擴大,社會公平嚴重缺失。這些問題只有在維持香港政治穩定的前提下,立足於香港的現實條件,因地制宜,逐步解決。對於香港經濟遭遇的困難,中央政府對香港給與了巨大的支持與幫助。中央政府在1998年「港幣保衛戰」、在2003年香港遭受非典衝擊時給與香港社會的巨大支持,世人有目共睹。

中央政府在1998年「港幣保衛戰」中擊敗索羅斯

  現在,少數激進反對派為了一己目標,搞廣場政治,這種已被近年來亞、非、東歐十幾個國家證明,所謂的「某某革命」只是「西式民主禍水」,違背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歷史潮流,只能是害人害己,最終被香港民眾所拋棄。

  6. 香港主流民意對「佔中」是什麼態度?

  時至今日,對內地網民來說迫切想要了解的一個情況就是:香港的主流民意到底對「佔中」持怎樣的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抑或保持中立?

  從香港本地的媒體上看,香港激進反對派總是佔據港媒最大版面;從社交平臺來看,普通香港民眾又在通過拍攝視頻等渠道呼籲參與示威的孩子們回家;一些評論認為,香港還有一大批「沉默的大多數」。香港普通民眾對「佔中」到底持怎樣的態度?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9月28日援引了兩份香港民調可供參考:香港研究協會的民調顯示,六成受訪者接受人大常委會的普選方案;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的民調顯示,五成半的受訪者接受人大常委會的普選方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2013年4月以來,就「佔中」問題陸續進行過5次民意調查(最近一次是2014年5月),5次調查中,明確反對「佔中」的比例分別為51%、46%、55%、57%、56%,另有約一成受訪者持中間立場、一成受訪者表示「難講」。

  概言之,大部分香港市民並不支持「佔中」。

  而且,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近十幾年來的調查顯示,香港居民最關心的是民生經濟,佔比常年在80%以上。今年以來,雖然反對派動作頻頻,但民眾中最關心政治問題的比例也僅在20%左右。

大批反「佔中」香港市民開始動手清路障

  7. 「佔中」對香港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對內地遊客自由行有什麼影響?

  「佔中」發生後,香港首先作為金融中心受到衝擊:29日上午,港元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創18個月的最大值。港股急挫近500點,港股巿值一天蒸發近5000億港元(等於香港一年GDP的三分之一)。滙豐、渣打、中銀香港、中信銀行等在內的21家銀行的37個營業點暫時關閉。

  在民生方面,「佔領中環」發生以來,消防處近兩日的緊急服務受到堵塞影響,使得香港消防處12分鐘抵達現場的服務承諾由超過九成跌至六、七成左右,這對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威脅。

  另外據香港媒體9月30日報導:一位70歲老人與兒孫受「佔中」導致的交通阻塞影響,原來20分鐘的車程,卻苦等5小時,最終未能趕到醫院見患病的媳婦最後一面,兒子抱著媳婦的遺體痛哭。老人控訴「佔中人士太自私」。

  在自由行方面,「佔中」不僅影響到內地遊客的旅遊目的地選擇,也影響到香港商戶自身:

  香港電臺報導稱,中國國家旅遊局發布內部通知,以擔心香港可能有安全問題為由,暫停批准旅行團到港。十一黃金周赴港購物的內地遊客劇減,給香港商業帶來較大影響。

  「佔中」行為已經嚴重影響香港市民生活,從股市、港元的急速下跌,從數十家銀行分行暫停服務,從商戶關門歇業,師生罷課,從核心地帶交通癱瘓,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佔中」每延長一小時,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就多痛苦一小時,而且受影響的市民越來越多,程度越來越深。

受封路影響往中環看病的林婆婆,怒斥在銅鑼灣靜坐的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教壞學生

  8. 英美政府對「佔中」是什麼態度?為什麼西方媒體的態度比西方政府的態度更加激進?

  英國政府此次表態較以往比較謹慎。英國外交部9月28日聲明稱「香港人繼續保持和行使包括示威在內的權利和自由很重要,但這一切需要在法律範疇內進行。」而美國政府則一如既往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美國總統歐巴馬、國務卿克裡在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時,均提起「佔中」話題。王毅當面駁斥克裡,重申「中方要求美方謹言慎行,恪守不幹涉中國內政的承諾,不向外部發出錯誤的信號。我們相信,香港特區政府完全有能力依法處理好當前的事態。」美國政府的最新表態趨于謹慎,希望香港民眾在法律框架內提出訴求,並表標應該遵守《基本示》。

  西方媒體對香港「佔中」報導也連篇累牘。《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經濟學人》等西方主流紙媒,將「佔中」美化為「雨傘革命」,期待在中國製造「顏色革命」。10月4日提前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香港非法集會參與者為封面報導,刻意將香港特區政府貼上「壓迫」、「武力」、「殖民」的標籤(究竟是哪個國家曾經殖民香港150年?相信讀者都不需要回答。)。

新加坡外長尚穆根認為,西方媒體報導「佔中」帶有反華成見與不實報導

  對此,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現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高級研究員John Ross在微博上評論:「西方媒體就香港問題的報導太虛偽。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的150年間,英國從未允許香港人選舉香港總督,美國也沒有因此抗議英國。現在中國為香港設計的體系遠比英國民主得多,但美國媒體卻強烈抗議中國政府。」如果單從西方媒體上看,香港人民已經「起義了」、「革命了」,這是它們這些媒體的「自由」,見多了,我們只能以「呵呵」待之。

  9. 香港反對派譴責警察為驅趕「佔中」人群釋放了催淚彈,釋放催淚彈的行為是「過度/不合理使用武力」嗎?

  香港「佔中」是未經審批的非法集會,數以萬計香港民眾非法聚集、嚴重堵塞交通。28日下午,在靠近金鐘特區政府總部的警方防線受到示威者衝擊,警方根據當時情況,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使用了胡椒噴劑,希望制止衝擊行為,後期使用了催淚煙,以防止防線被衝擊。

  香港警方事後回應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使用了最低武力,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們「不希望示威人士和警察之間有身體傷害,所以使用催淚煙來保持兩者的距離」。

  遍查世界各國處理示威、集會的案例,僅2008年以來,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希臘、土耳其、希臘、巴西、阿根廷、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警方在多次不同性質的示威遊行中使用過催淚彈。2010年10月17日,法國警察向示威學生投擲催淚彈,並拘捕200多人。2011年11月,法國警察又使用催淚彈驅趕反核人士。今年8月,美國密蘇裡州白人警員槍殺黑人青年一案發酵,案發地弗格森警方驅趕示威者,不但使用催淚彈,在驅趕記者時甚至威脅開槍。

  香港本地記者在報導中稱即便在釋放催淚彈之後,香港警方也不斷對示威民眾釋放善意,甚至攙扶他們。

香港警方回應「釋放催淚彈」

  10. 參與「佔中」的許多年輕人認為他們在追求真正的民主,認為只要是為了追求民主,採取採取激進一點的手段沒關係。這是否類似開羅、曼谷的街頭政治?該如何判斷此次「佔中」訴求與方式是否符合民主與法治?

  討論、協商和妥協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而不允許少數人憑藉非法的手段侵犯社會的公共空間和公共利益也是民主的基本原則。從這一點上看,香港社會最近出現的「佔中」行動是完全跟民主原則背道而馳的,是在開民主的倒車。

  香港激進反對派「佔中」的行為是違反民主原則的。但是,「佔中」人士卻打著追求民主的旗號以忽悠世人。他們試圖向世界表示,自己的行為儘管是違背民主原則的,但他們的美好理想是為了在香港實現更好的民主,只要認同他們的行動方式,民主政治就一定能實現。但問題在於,今天這種訴諸廣場政治的手段真的能夠實現民主的目標嗎?

  作為香港的居民,任何人都有權利提出自己對香港政治發展的看法和主張。香港社會中有少數人對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不滿並不奇怪,這種現象在任何一個現代社會都可以看到。

  對於香港少數人質疑政治改革的意見,中央政府與香港社會一直給與了很好的尊重和充分表達的空間。但是,如果少數人唱著民主高調把自己看成是絕對真理的化身,用侵犯、騎劫社會大眾公共利益的方式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強加給香港社會,這是哪門子民主呢?這種劇本,近年來在曼谷、開羅、基輔反覆上演過,香港在向它們學習嗎?

討論、協商和妥協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但某些人有意背道而馳。圖為香港反對派議員向梁振英拋擲雜物

  來源:海外網

  作者:關哲

--

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發送給朋友

點本文頂部藍灰色字體 泰康人壽理財師>>關注、免費訂閱,就可以自動獲取更多精彩專題。

【泰康人壽理財師】微信公眾號:TaiKangLCS

關注 泰康人壽理財師 後

準確回復 下列數字,可自動獲取對應內容:

1 壽險的十大價值

2 泰康人壽保險公司簡介

3 泰康之家投資有限公司、養老社區簡介

4 男人買保險的十大理由

5 女人買保險的十大理由

6 給小孩買保險的12項好處

回復 100 即可了解並免費領取泰康100萬航空意外保障或50萬高鐵意外保險保障

回復 暢贏人生 即可了解泰康最新理財保險產品「暢贏人生」:集教育金、婚嫁金、創業金、養老金、財富傳承、重疾保障、豁免於一體,保證領取到89歲。

回復 全能保 即可了解泰康首款利率市場化全能保保障計劃,保障全、能返還、高保額。

回復 泰康三亞 即可了解泰康養老社區三亞園醫養結合,候鳥度假

回復 泰康燕園 即可查看泰康北京燕園養老社區戶型介紹

回復 五位一體 即可了解泰康養老社區創辦理念

回復 養老社區大事記 即可了解泰康養老社區在7年的時光裡是如何探索布局。

保險理財、養老社區 詳細諮詢: 請添加個人微信號:2507601795

轉發隨喜! 功德無量! 讓身邊人因為你而更健康,富足,健康,幸福!

【超級社保】:泰康「暢贏人生」

教育金、婚嫁金,創業金,養老金,傳承金全覆蓋

只交15年,交滿就領錢;

交多少,領多少,領取直到99歲;

保證領取89周歲!最後返本息!

猛戳下面「閱讀原文」微信在線投保

↓↓↓↓↓↓↓

相關焦點

  • 香港「佔中」十問
    原標題:香港「佔中」十問   一問:香港「佔中」怎麼回事?   答:「佔中」指的是正在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發生的「佔領中環」非法集會。「佔領中環」,全稱「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簡稱「和平佔中」或「佔中」。「佔中」於2013年3月27日發起,至2014年9月28日正式啟動。
  • 香港兩名「佔中」學生回內地掃墓被拒絕
    關說,等候近一小時後,一名內地人員拿著文件向他宣布,因他在港曾參與非法活動,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因此不能入境,要將他遣返香港。關偉雄說自己「身家清白」,去年已卸任中大學生會職務,在學聯中也不活躍,僅在去年幫手組織過佔中商討日,佔領期間至10月起才以普通市民身分參與,不曾被警察抄過身分證,故對自己無法入境內地感意外。他估計未來至少兩三年都無法回內地,畢業在即,他相信求職時也無法勝任一些要回內地的工作。
  • 佔中對香港服裝零售業影響幾何?
    佔中對香港服裝零售業影響幾何? 2014-10-08 09:02:30 來源:亞洲紡織聯盟    香港佔中事件削弱零售業的十.一黃金周銷情,和嚇跑中國遊客,使增長有所放緩的零售商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 香港「佔中」衝擊旅遊業 黃金周失金
    「佔中」造成香港一片混亂,旅遊業大受影響中國經濟網10月1日訊 「佔中」示威造成香港多區一片混亂,旅遊業首當其衝受影響由於10月中陸續有不同的展覽在港展出,擔心混亂影響香港國際形象。餐飲業則表示,過去兩日在示威區餐廳營業額下跌超過3成,估計損失超過千萬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昨日宣布,鑑於前往各熱點觀賞煙花匯演的交通要道或會持續受到嚴重的影響,基於公共運輸安排及市民安全考慮,決定取消國慶晚於維港舉行的國慶煙花匯演。
  • 香港非法「佔中」霸路、設廟、奉神、擺聖壇(圖)
    香港非法「佔中」霸路、設廟、奉神、擺聖壇(圖) 2014-10-23 10:57:42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新社香港10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吃火鍋打麻將、玩滑板踢足球、供關帝奉財神、種花養草、談情讀書……在香港鬧市區被非法「佔中」者強行霸佔、堵塞的馬路上,與民主表達、政改訴求並無關係的情景劇頻頻出現。
  • 董建華再談「佔中」:香港回歸時GDP佔全國16% 現僅3%
    香港首任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今天(10月24日)中午召開記者會,就香港佔領示威和政改爭議發表看法,為9月28日佔領示威發生以來他第一次見媒體。發表講話時,董建華特別對學生的行動表示憂心,並誠懇相勸,他更是指出佔中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他指出,香港回歸時的GDP是國家的16%,但今天其GDP只佔國家的3%。他呼籲重建香港才是當務之急。
  • 香港旅行社餐廳向「佔中」發起人索賠
    據新華社電 「佔領中環」非法集會8日進入第十一天,一些受損商家也開始向「佔中」發起人索賠。當日,分別有一家旅行社和一家餐廳入稟香港小額錢債審裁處,控告「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指「佔中」影響他們的生意,要求賠償。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香港零售業的銷售額在十一黃金周暴跌4成。
  • 專家:"佔中"對香港交通、旅遊業影響巨大
    中國網10月8日訊 「佔中」問題對香港造成哪些負面影響?中國人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主任殷強7日表示,這次「佔中」對「黃金周」期間的旅遊業無疑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香港是著名的世界城市,它的旅遊環境是受到國內外遊客認可的,這些年內地的遊客來港觀光購物的人數越來越多,大家喜歡香港,香港市民也逐漸地和內地遊客形成很好的默契,通過彼此磨合逐漸發展成為依託內地的旅遊市場,這次「佔中」對「黃金周」期間的旅遊業無疑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 香港市民奮起反「佔中」保香港 校長勸撤離
    人民網香港10月5日電 5日下午3時許,香港灣仔區20多位市民前往香港警察總部,向警方贈送禮品,慰問和聲援警隊,肯定他們在應對「佔中」運動中的表現,希望警方再接再厲,儘快恢復社會秩序。
  • 英駐港副領事密會香港立法會議員 曾出席「佔中」餐會
    據香港文匯報10月8日報導,新一屆立法會開幕在即,歐美等西方國家駐港外交官員近期「高調關注」香港的政治形勢,企圖插手本港事務,紛紛約見及邀請本港反對派議員甚至「港獨」組織頭目。 記者昨日(10月7日)下午在金鐘一家五星級酒店採訪期間,意外撞見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正與一名外國男子在大堂咖啡廳「密談」,只見該名外國人邊聽邊問,更不停做記錄,整個過程約40分鐘。林卓廷在稍後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承認,與他見面的是英國駐港領事館人員,他向對方介紹了新一屆立法會的組成情況以及對香港政局的看法。
  • 東京 天婦羅——早乙女哲哉的神之領域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個不同領域中各自都出現了將料理的美味發揮至極致的人,而他們也就被稱作是各自擁有自己神之領域的廚師。—🍽🍽🍽—初次了解到「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也是通過下面這部短小的紀錄片。視頻中的這家由早乙女哲哉「三萬日元的夢想」而起步的みかわ是山居曾經被米其林雜誌評為了一星餐廳,也成為了日本人心中天婦羅的最高食府之一。二郎本人更是說:「 如果是吃天婦羅,那麼是山居是我唯一的選擇。」
  • 香港警方對彌敦道「佔中」清障
    香港警方對彌敦道「佔中」清障 (2/9) "← →"翻頁
  • 香港4000市民在維多利亞公園集會反對佔中 支持警察執法
    「佔中」行動已持續超過三周,交通癱瘓,社會撕裂,百業受損,引起普通香港市民的反感。昨晚(19日),近4000名熱愛香港、反對「佔中」的市民,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地上集會,呼籲早日恢復社會秩序。集會者大部份人身穿白衣,有人配戴藍絲帶,高舉手電筒和點亮的手機,喻意光復香港。市民又表揚警察執法,不斷鼓掌以示支持。
  • 香港警方協助法院執行"佔中"示威地區首個"清場令"
    11月18日,「佔中」運動第52天,香港警方協助高等法院在金鐘地區的中信大廈展開「清場」行動。大約30名警員在早上8點半後抵達中信大廈,部署協助清理障礙物。有警員在中信大廈外架起錄像機。在大廈附近也有不少警員在巡邏。
  •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 至宋代逐漸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廟。同"文廟"相對。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為「武廟」。民國時合祀關羽﹑嶽飛的關嶽廟也叫"武廟",但不同"文廟"相對。
  • 香港各界呼籲「佔中」者儘快離開街道
    「學生是時候離開了」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呼籲「佔中」人員儘快離開龍和道與添華道交界及移開堵塞物,使政府總部行車通道恢復正常,讓所有車輛均能暢通無阻地進出政府總部。特區政府發言人說,自10月3日以來,共有60場原定在政府總部舉行的會議或活動需要押後、取消或移師到其他場地。
  • 香港「佔中」區域街道遭到處塗鴉、貼滿大字報
    10月17日,香港數百名警員清晨在旺角彌敦道與亞皆老街交界佔領區內,移除障礙物。佔中現場牆上被貼滿「大字報」  據港媒報導,違法「佔中」已持續一個多月,嚴重影響香港市民生活和長遠經濟發展。「佔中」發起人原先標榜的「愛與和平」,虛偽畢露,雖然跟主流民意越走越遠,仍然用暴力和警方對峙強撐。  「還路於民」是主流民意  大聯盟11月1日晨發起了展示主流民意的「海上巡遊」。約10艘漁船率先在筲箕灣避風塘集合,船身掛上「佔中Go Home」的標語橫額,在維港巡遊,途經尖沙咀等地,最後折返筲箕灣,歷時約半天。
  • 香港的士貼出標語要求立刻終止非法「佔中」
    香港的士貼出標語要求立刻終止非法「佔中」 (4/13) "← →"翻頁
  • MAMALA - 薛 若 哲
    香港,2018錯誤的空間與透視造就了神秘荒誕的 氛圍,差錯在若哲手裡成為了一種飽含節制的美學。誠如馬格裡特於1937年繪製的那張《不可複製》所示,繪畫永遠無法復刻現實。但繪畫 可呈現的真實可以來源於心理上的體驗、對生活的體悟及對周遭環境的感應。
  • 香港民眾自發啟動「藍絲帶」行動反「佔中」
    香港民眾自發啟動「藍絲帶」行動反「佔中」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03 07:14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香港10月2日電 10月2日,「佔領中環」非法集會進行到第五日,香港多個民間團體舉行活動,啟動反對「佔領中環」的「藍絲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