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國80萬導遊共同的:導遊之家—
新冠疫情來襲,各國紛紛採取「封城」、「封國」措施,全球旅遊業涼了個底朝天。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8日發布報告稱,當前旅遊業所承受的損失,已經是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的三倍以上,金額超過3200億美元。旅遊業,已經成為全球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在這種艱難境遇裡,部分較為依賴旅遊業的國家,越來越坐不住了。
泰國:千餘頭大象因「失業」被迫返鄉
旅遊業作為泰國的支柱產業,提供了全國近十分之一的工作崗位。
泰國旅遊與體育部部長皮帕6月份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4月和5月來泰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量為零,而1至5月入境泰國的外國遊客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02萬人次。預計今年旅遊總收入約為1.23萬億泰銖(約合2733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六成左右。
5月份,有媒體曝出,泰國千餘頭大象因「失業」被迫返鄉。因遊客數量銳減,大象表演公園等場所難以承擔每頭象每天約15美元的高額餵養成本,只得將大象「返送原籍」。清邁被曝出100多頭大象被迫跋涉150公裡返回故鄉。
不過,接受大象的村莊可能同樣無法供養大規模返鄉象群,由此可能再度引發一系列問題。
為了拯救旅遊業,泰國方面表示,擬推出「旅行泡泡」措施,便利外國遊客入境。在這項措施中,來自安全國家的遊客無需接受14天隔離,就可以在特定區域內旅遊,並且在停留滿14天、通過檢疫後,可以前往全國各地遊玩。即雙方互相開放國際旅行,且不必隔離14天,就好像把兩個國家包在一個受保護的泡泡裡一樣。
同時,泰國計劃推出國內旅遊刺激政策,向400萬18歲以上的國內民眾發放3000泰銖現金或禮券用於國內旅遊,另外向120萬名在一線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提供免費旅遊。
除泰國外,東南亞其他國家旅遊業也嚴重受創。
柬埔寨旅遊部國務秘書巴蘇坤7月20日表示,預計今年全年國際遊客將下降70%,本地遊客可能下滑一半,旅遊領域收入將損失約30億美元。
新加坡旅遊局7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共接待遊客270萬人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遊客人數同比下降43.2%,旅遊收入40億新元,同比下降39%。
日本:奈良小鹿到餐廳討食被婉拒
去年的五一長假,奈良小鹿曾因「煎餅」太多,吃到崩潰。
可今年,因遊客數量銳減,小鹿飢腸轆轆,只得四處討食。據央視新聞報導,7月,有兩頭鹿來到公園附近的一家餐廳門前,不斷向門內俯身點頭,似乎在乞討食物,最終被店員拒絕。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院長張玉來指出,2018年日本入境遊消費突破4.5萬億日元,成為僅次於汽車產業的第二大經濟支柱。在政策層面,日本政府將發展旅遊業定為國家戰略,將其定位為振興地方的王牌和經濟增長的支柱。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1月末至5月29日,日本國內已有約1.6萬人因商家經營狀況惡化被解僱。
中國:僧多粥少,跨省遊的賽道上競爭激烈
距離文旅部重啟跨省團隊遊已有一周時間,「跨省團隊遊的春天來了」的消息也在旅遊從業者朋友圈中持續刷屏。疫情當下,跨省遊放開以後旅遊業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嗎?
「這一周以來,直接來門店諮詢的遊客不是很多,目前旅行社下屬200餘家分支機構,恢復開門營業的也還不到一半。」某旅行社副總經理如是說:「談不上多失望,有心理準備,雖然市場並不如預期中的火爆,但總歸是有了盼頭。」
事實上,國內的旅遊從業者對「跨省團隊遊不會爆發式增長」早有準備,雖然從各大OTA的預訂數據看,機票、酒店、門票等旅遊產品預訂訂單均出現大幅增長,但出行方式仍以自由行為主,暑期團隊遊的三大群體需求尚未被激活,旅行社實現逆風翻盤還有不少「關」要闖。
歐洲旅遊業:最先受傷最後恢復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蒂埃裡•布雷頓4月28日在歐委會視頻會議上說,新冠疫情暴發後,旅遊部門最先受傷卻最後恢復,預計今年旅遊業損失高達70%。
在歐洲,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的旅遊業都屬國內支柱產業。外國遊客的減少對當地旅遊業構成了巨大衝擊。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旅遊業危機也引發了義大利「旅遊門面」威尼斯居民的反思。他們提出,應通過舉辦大規模文化或大學盛會等方式,探索除旅遊業之外的其他生存方式。此前,因單一旅遊業形成的高額租金,數字投資、國際機構和文化產業相關等產業發展較為困難。
西班牙國內疫情形勢趨緩之後,7月1日解除邊境限制,逐步推動旅遊業復甦。但近日,西班牙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接連破千,已出現明顯惡化趨勢。
美國:入境遊、國內遊同遭滑鐵盧
美國一直是新冠疫情的重災區,跨境旅行限制一再延長。世界多國已發出赴美旅遊警告,提醒遊客注意安全。
國際旅遊不景氣,國內遊也同樣慘澹。在多地宣布「居家令」背景下,民眾出遊意願驟減。哈裡斯民意調查公司5月公布調查顯示,只有5%的美國人願意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假期旅行,不願意出行的主要原因是擔憂有健康風險。調查還顯示,約半數美國人表示他們已將旅遊計劃至少推遲到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