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碼頭變身「網紅打卡點」
順德活化老舊建築 注入文旅產業新內涵
黃昏中的容桂漁人碼頭別有一番風味。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名潤
冬日,漫步在順德容桂漁人碼頭,暖暖的陽光普照,「咔嚓」一聲,成為鏡頭下最美的風景。作為曾經的工業遺址,容桂漁人碼頭經微改造後蛻變為3A文旅景區,煥發新生機。在即將到來的元旦,容桂將以一場歡樂徒步開啟2020年,漁人碼頭將成為徒步路線上的終點,成為展現順德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的地標之一。
實際上,漁人碼頭是順德「三舊」改造的典型之一。近年來,佛山深入推進「三舊」改造,用「繡花」功夫活化了一批歷史名街、名村。「繡花式」微改造的模式,是在保持古舊建築原來建築風貌、外觀輪廓和空間肌理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注入文旅產業新內涵,形成新的發展脈絡,讓「舊」和「新」充分結合。
走訪
漁人碼頭:蛻變為3A文旅景區
冬日暖陽下,位於容桂東堤路的漁人碼頭,市民遊人絡繹不絕。沿江棧道的貫穿建設、標誌性燈塔、同心鎖、共享書亭、復興之樹等一系列「網紅標誌」,吸引了不少市民遊人打卡留影。
據了解,漁人碼頭前身是「順德食品進出口公司」舊址,佔地約13000平方米, 建築約12000平方米,是20世紀60年代容奇最輝煌的糧食貿易主要出口站。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產業升級,該碼頭的功能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2015年,在新一輪城市更新、「三舊」活化浪潮中,容桂街道辦為了打造「容桂時光」工程,將「食出碼頭」一帶定為主要試點,並引入社會資本,在進行了「三舊」活化認定後推進了「食出碼頭」活化改造項目。由現時的運營方漁人碼頭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改造,並將項目正式命名為「漁人碼頭」。該項目於2016年10月完工,活化工程投資額3000多萬元。
漁人碼頭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麥允添表示,「漁人碼頭」改造遵循尊重歷史、時尚新風的設計理念,在整體上保留了原有建築主體,對結構進行加固補強達到現在使用標準,在外立面設計上,既突現出舊有情懷,也引領出時尚標誌的區位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漁人碼頭獲得「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成為容桂第一個國家級的旅遊景點。容桂街道辦表示,目前,漁人碼頭項目已進駐完畢,日接待遊客達4000人次。
千禧坊:
喚醒廣佛交界「老城繁華」
位於廣佛交界的順德陳村,曾經褪色的紙廠即將「重生」。據了解,陳村造紙廠建於1958年,1999年正式改名為千禧紙廠,是廣東59年老品牌,帶有濃重工業風格的工廠。這裡也是順德最早出現海關、電話、公共汽車的地方,是順德歷史上最有文化印記的區域。記者日前從項目改造方處獲悉,改造工作目前進入招商環節。改造後的陳村造紙廠將蝶變為「千禧坊」。
據項目改造方介紹,千禧坊的改造設計將「工業遺存+藝術+時尚」三者連結,存留工業記憶,尊重場所精神,為市民休閒生活提供一個充滿藝術氣息、極具嶺南水鄉特色的新去處。
關注
舊改「繡花」功夫如何練就?
政府主導 引入社會力量
曾參與項目打造的容桂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地處舊城區,城市配套已基本荒廢,重新開發存在投入大、手續難等問題。
為支持項目建設,容桂街道辦事處全力協助辦理相關手續,從經濟社會效益及城市更新改貌的高度出發,成立專責組,所有涉及的職能部門聯合支持,為項目實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實際上,「繡花式」的微改造模式更考驗城市管理的「內功」。該活化改造項目包括對原有建築結構的加固補強、園區消防系統、排汙管網、配電系統等的重新配置投入,還包括沿江棧道的貫穿建設等一系列軟性投入。
修舊如舊 文旅產業注新動能
實際上,不管是漁人碼頭還是千禧坊,它們都是老舊工業遺址活化的典型,而「修舊如舊」則是兩者又一大共同點。
以漁人碼頭為例,容桂街道辦負責人表示,在該項目推出時不與民爭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共同打造好舊改項目。值得注意的是,修繕後的千禧坊還將舉辦具備有關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動。
據了解,今年以來,容桂加大投入打造了德勝河南岸夜景觀光帶,整條河岸線夜間亮化效果凸顯。夜景將岸邊景點串聯起來,激活了容桂夜經濟,吸引了周邊大量市民前來觀光消費。今後,發展夜間經濟將會是容桂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