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鼓勵方言教育,古城禁止露天燒烤

2020-12-13 澎湃新聞

蘇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示範區,歷經2500多年滄桑變幻,古城城址、規模都沒有重大變動改易,「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保持完好,傳統建築形制、風格與紋理,保持了「黑、白、灰」,「素、淡、雅」色彩基調,大量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相輝映,古城風貌猶存,文脈肌理延續不斷。

為了延續蘇州歷史文化的「根」和「魂」,更好地保護蘇州古城歷史格局、傳統風貌以及優秀傳統文化、加快建設古今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市制定了《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並將於明天(3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先來看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共四十九條,涉及重點保護歷史城區 、 齊抓共管管理機制、 規定保護內容和要求等諸多內容。

適用範圍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是歷史城區,具體範圍為:

一城:護城河以內的古城

二線:山塘線、上塘線

三片:虎丘片、西園留園片、寒山寺片

保護對象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對象包括歷史城區的整體格局與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河道水系、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園林、古建築、古城牆、傳統民居等。

比如,對傳統民居規定了四個方面的保護措施:

1、要求組織制定傳統民居形制導則和圖集,明確傳統民居的建築高度、體量、外觀形象、色彩、材料、細部特徵、工藝手法等要求。

2、要求傳統民居保護責任人對傳統民居日常保養維護、修繕和翻建、改建、擴建的,應當按照傳統民居形制導則和圖集要求進行,從而保持傳統風貌。

3、要求不得損毀、破壞傳統民居;有損毀危險的,應當及時維護和修繕;如保護責任人不具備維護和修繕能力的,姑蘇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進行保護。

4、要求市人民政府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購買或者租賃傳統民居。

保護措施

包括保護名錄製度和信息管理、明確公有住房保護責任、相關建設技術規範和方案、傳統民居保護責任、建立保護補償補助,以及道路、停車設施建設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等。

每一方面都有明確措施和要求,如:

鼓勵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蘇州方言教育,鼓勵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開展學習蘇州方言的活動,鼓勵新聞媒體開設蘇州方言欄目。

歷史城區禁止露天燒烤。

歷史文化街區交通結構以非機動車、步行為主,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加密軌道交通線網布局,城區外加大停車換乘設施建設。

歷史城區應當使用綠色環保公共客運汽車,並推廣使用綠色環保水上遊船。

《名城保護條例》中,在明確市人民政府負責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的同時,明確歷史城區的保護工作由姑蘇區人民政府具體組織開展,歷史城區以外的其他區域的保護工作由所在區域的區人民政府具體負責。

為此,姑蘇區今年將在去年實施基礎上,繼續推進「六大工程」:

古城保護示範工程(平江片區)、

違法建設專項整治工程、

老舊區域環境改善提升工程、

交通綜合整治工程、

城中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河道截汙清水工程。

再來看

《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

蘇州古有城門8座,分別是閶門、胥門、盤門、蛇門、匠門、婁門、齊門、平門。古城牆保護是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這次的保護條例明確了古城牆保護的適用範圍和定義、規劃管理和資金保障、保護措施、綠化管理,並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古城牆保護。

古城牆定義

始建於1949年前現存的磚石城牆(含城門)、土城牆及其遺址、遺蹟。近幾年來,我市在環古城河風貌整治工程中新建的相門、平門、婁門、齊門、蛇門等景觀城牆不在此次立法保護的範疇內。

禁止的行為

(一)建設與古城牆無關的建(構)築物;

(二)從事可能影響古城牆安全的施工、爆破、鑽探、挖掘、堆載作業;

(三)在古城牆和保護標誌上刻劃、塗畫、張貼;

(四)傾倒垃圾、汙水;

(五)擅自在古城牆牆體上打樁、掛線、鑿孔;

(六)在古城牆取磚(石)、取土;

(七)儲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八)其他危害古城牆安全、風貌、環境的行為。

《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全面理順了古城牆保護體制,並在古城牆的保護規劃、管理體制和資金保障等方面與《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進行了全面銜接。

在新聞發布會上,同時還宣布了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修改八件地方性法規和廢止《蘇州市漁業管理條例》的決定。

修改的八件地方性法規如下:

《蘇州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條例》

《蘇州市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蘇州市道路運輸條例》

《蘇州市集貿市場管理條例》

《蘇州市檔案條例》

《蘇州市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條例》

《蘇州市溼地保護條例》

《蘇州市陽澄湖水源水質保護條例》

(原題為《重磅!蘇州為保護古城出大招了,明起影響每個蘇州人!》)

相關焦點

  • 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鼓勵方言教育 古城禁止露天燒烤
    蘇州為保護古城出大招了,明起影響每個蘇州人!  蘇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示範區,歷經2500多年滄桑變幻,古城城址、規模都沒有重大變動改易,「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保持完好,傳統建築形制、風格與紋理,保持了「黑、白、灰」,「素、淡、雅」色彩基調,大量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相輝映,古城風貌猶存,文脈肌理延續不斷。
  • 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鼓勵方言教育 古城禁止露天燒烤
    蘇州為保護古城出大招了,明起影響每個蘇州人!  蘇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示範區,歷經2500多年滄桑變幻,古城城址、規模都沒有重大變動改易,「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保持完好,傳統建築形制、風格與紋理,保持了「黑、白、灰」,「素、淡、雅」色彩基調,大量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相輝映,古城風貌猶存,文脈肌理延續不斷。
  • 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有關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監督管理的工作。  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負責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規劃建設等違法行為的監督檢查,並依照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行使行政處罰權。  發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公安、消防、民政、財政、國土資源、林業、旅遊、公用事業、園林、房產、環衛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具體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庫。縣級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庫。
  •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啟動修訂,東西城成片傳統平房區「禁止破壞」
    如今,實施已有15年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啟動修訂。按照修訂草案,東西城的成片傳統平房區將「禁止破壞」「應保盡保」,進行「有機更新」,留住傳統風貌。今天上午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
  • 《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系列解讀三——從《條例》看濟南名城保護對象的方方面面
    本期推出《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系列解讀第三篇,跟大夥聊一聊保護對象的那些事,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歷史文化名城到底是保護什麼,有哪些家底,該怎麼保。歷史文化名城,是五千年華夏史孕育出來的文化底蘊深厚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在中華文明浩浩長河中佔有一席之地。
  • 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全文)
    為了加強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永州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對象包括歷史城區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文物,歷史建築,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地名,古道橋,古河湖水系和古樹名木等。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第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名城保護區內的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名城保護區,是指以《鎮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界定的,包括鎮遠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氵舞陽河名城段水體景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名城生態環境功能保護區的範圍。
  • 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明天施行,保護範圍內戶外廣告、牌匾應與整體風貌協調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應當遵循保護優先、科學規劃、依法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城市文脈,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 麗江古城禁止明火燒烤 不鼓勵經營酒吧餐飲
    麗江古城 (圖片來源於網絡)4月18日,記者從麗江政務網獲悉,《麗江古城內經營項目目錄清單》已正式發布,按照該清單,麗江大研古城禁止明火燒烤、經營歌舞廳、網吧;不鼓勵經營酒吧、餐飲等項目。新增禁止明火燒烤禁止經營項目是指與遺產風貌保護、麗江古城傳統商業文化不符,以及存在安全隱患、國家明令禁止經營的經營項目。
  • 蘇州公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人民日報電《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2035)》目前正在向社會公示。該規劃期末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從這份新規劃可以看出,蘇州將發揮「繡花功夫」,全面推動古城復興;同時還會協同環金雞湖-獨墅湖區域、獅山片區打造「國際化核心功能區」。
  • 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和利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給出答案
    千龍網北京10月28日訊(記者 劉美君)10月28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對於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底「保什麼」「誰來保」「怎麼保」「怎麼用」?
  • 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濟南##部門動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永斌:健全保護體系 釋放老城活力】經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定於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為切實提高公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近日,專訪了相關市直部門和區縣負責人,聽聽他們對於如何貫徹落實《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怎麼說。
  • 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濟南##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方輝:希望《條例》得到快速落地,助力泉城申遺成功】10月1日起,《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我市首部關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豐富內涵。濟南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老城市,我們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需要制度創新
    強化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意識,需要向公眾廣泛宣傳遺產價值,通過創新型文化創意街區建設和產品推廣,激發公眾參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積極性,也需要強化法律責任,加大行政處罰力度。此次修訂堅持「修復與補救優先,行政處罰為後盾」的原則,為更好處理保護、教育與懲罰之間的關係,確立了符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律的法規界限。《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徵求意見稿)9月6日起公開徵求意見。
  • 聊城市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聊城市的一張「金名片」。聊城市以地方性法規形式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守護城市的靈魂。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陳廣利介紹,經過前期的審議和徵求意見,目前《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已經基本成熟。
  •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提交審議
    來源:北京青年報關注市人大常委會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昨日召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提交審議,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提出,鼓勵歷史建築結合周邊區域的功能定位,引入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和服務功能,鼓勵歷史名園採取多種開放方式,使歷史名園貼近市民生活
  • 廈門島內擬禁止露天燒烤
    近日《廈門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簡稱《條例(草案)》)在廈門人大網站刊登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為建設高顏值廈門護航《條例(草案)》共七章59條旨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建設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其中《條例(草案)》提出禁止在思明區、湖裡區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
  •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開徵民意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了解到,根據本市立法工作安排,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徵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現公開徵求意見,時間為9月6日至10月5日。徵求意見稿提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涵蓋本市全部行政區域,並確定10類保護對象。
  • 歷史建築可轉讓出租,優先用於社區公共服務等《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今起徵求意見
    《條例》明確,名城保護涵蓋北京市全部行政區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園地區兩大重點區域和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三條文化帶等。除了明確保護範圍,《條例》還對合理利用歷史建築等作出規定,歷史建築可以轉讓出租,並鼓勵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發展多樣化特色產業。
  • 廈門擬立法禁止島內露天燒烤
    為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十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助力打造國際會展名城、守護藍天碧水、建設「愛心廈門」,《廈門經濟特區會展業促進條例(草案)》《廈門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廈門經濟特區志願服務條例(草案)》等三部涉及城市「高素質、高顏值」的法規草案提交常委會初審。另有四部法規草案也將在本次會議繼續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