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金秋時節,在深圳市中心區北端海拔不過百米的蓮花山山頂,武警廣東省總隊深圳支隊的黨員代表在一座銅像前,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這座高6米的銅像,塑造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身披風衣,器宇軒昂,步伐堅實,在山頂俯瞰著眼前這片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組建35年來,武警深圳支隊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的守護者,與這座城市一路風雨兼程。作為改革開放成果的受益者、改革開放事業的參與者,又是改革開放精神的實踐者、改革開放進程的捍衛者,官兵們始終牢記使命、履職盡責、不負重託,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
支隊先後16次被武警廣東省總隊評為基層建設先進支隊,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兩次,支隊沙頭角中隊被武警部隊授予「沙頭角好中隊」榮譽稱號,執勤十四中隊被武警部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
「如果說深圳是一艘滿載期望、奮力遠航的巨輪,那麼武警深圳支隊就是護航這艘巨輪順利前行的英勇水手。」武警深圳支隊支隊長紀振京說。
守護深圳特區繁榮穩定
武警深圳支隊正式成立於1983年1月1日。它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第三團第二營和寶安縣大隊一部,它的基因傳承自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東江縱隊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戰鬥精神,深深融在了深圳支隊的隊魂之中,紮根駐地、服務人民、守護深圳特區繁榮穩定,成為支隊官兵最重要的使命。
今天被譽為深圳一景的深圳河,當年淤泥深厚,臭不可聞。沒有一件大型裝備的武警深圳支隊官兵跳進臭水爛泥,輪番人工清淤,讓河道恢復了幾十年沒有過的清澈。
上世紀80年代,深圳開工建設第一所高等學府深圳師專。武警深圳支隊派出100多名官兵開進荒郊野嶺,投身校園建設。該校後來成為深圳大學一部,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學子。
武警深圳支隊執勤二大隊擔負著廣東省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守衛勤務,主要負責核電站外圍的警戒防護和各路口出入人員證件查驗,以確保核電站的安全生產。
記者來到執勤二大隊六中隊戰士周南江的哨位,這是一個看似面朝大海、充滿詩情畫意的「五星級海景哨」,但周南江卻無暇欣賞眼前的美景,他密切地注視著遠方海平面的情況,不敢有一絲懈怠。在他的身後就是大亞灣核電基地,6臺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每年能發電450億千瓦時,為粵港兩地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它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624萬噸,環保效益相當於在珠三角地區種植了近10萬公頃的森林。
大亞灣核電基地所在地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經常有颱風光顧。
「颱風來時,雨點像石子一樣打在臉上,海浪直接拍在8米多高的哨所玻璃上,官兵上下哨時稍有不慎就會被風浪捲入大海。」武警深圳支隊執勤二大隊六中隊中隊長陳永華介紹,「以前哨位條件還沒有這麼好的時候,我們需要用背包繩把自己綁在哨位上。」
如今官兵們已經開始在安全係數極高的新哨樓站崗執勤,即便遇到再大的颱風,哨兵的安全也不會受到威脅,但背包繩依舊靜靜躺在執勤櫃內,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支隊守護核電基地的忠誠故事。
這是一支經得起考驗的光榮部隊
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示範區」,武警深圳支隊不少中隊前面是酒樓、身後是崗樓,牆外是市場、牆內是操場,時刻面對鑄魂與「蛀魂」的較量。武警深圳支隊近40年的歷史證明,這是一支經得起考驗的光榮部隊。
「再富的富翁,也富不過我們中隊的弟兄。」在武警深圳支隊,執勤十七中隊的官兵有時這樣開玩笑。
深圳支隊執勤十七中隊時常擔負押運鈔票、黃金等重要物資任務,長年累月跟錢打交道。隨著特區經濟的迅猛發展,金融運轉與資金流動日趨頻繁,武裝押鈔任務也不斷增多。
每當受領押運任務之後,支隊就會組織參勤官兵進行專勤研究、專勤教育和特情推演,並成立流動黨小組,確保任務到哪裡組織旗幟就樹到哪裡、組織作用就發揮到哪裡。
「執行任務時,官兵在顛簸的悶罐列車車廂裡,24小時與成箱的鈔票形影不離,任務短則三五天,長則十天半個月,夏天車廂內最高溫度50多攝氏度,冬天最低零下20多攝氏度,吃喝拉撒睡全在狹小的車廂內。」中國人民銀行深圳支行保衛處處長王嶽輝告訴記者,「押鈔官兵每年行程在10萬公裡以上,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每次都安全、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駐地位於梧桐山下大鵬灣畔的武警深圳支隊沙頭角中隊,曾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後5次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被武警總部授予「沙頭角好中隊」榮譽稱號,被武警部隊評為首屆全國十大「執勤標兵中隊」。
沙頭角中隊曾駐守在毗鄰香港的沙頭角口岸,改革開放之初,這裡是最容易進入香港的一條通道。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一些不法分子千方百計拉攏駐守這裡的武警官兵。
在一次留置看護勤務中,留置對象跟戰士陳龍說:「幫我捎句話,給你10萬元。」陳龍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沒想到,對方加碼到20萬元、30萬元,最終出價七位數,但陳龍仍不為所動。對方洩了氣,喃喃自語地說:「這世上還真有不愛錢的人。」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1年以來,沙頭角中隊官兵拒絕幫地方老闆追債、看場、護私,以及拒絕為被看守人員親屬、朋友遞條子等近萬次。官兵心裡都有這樣的信念:守住黨和國家的利益、守護特區安全穩定,是無價的。
「我們時刻準備戰鬥」
深圳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維穩處突形勢複雜多變,武警深圳支隊官兵時刻準備著處置突發情況,在維護特區穩定的同時,樹立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位於珠江口東岸,是集海、陸、空、鐵聯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國際空港,今年上半年,深圳機場已經運送旅客243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8.6萬噸,起降航班17.6萬架次。
在深圳機場,記者看到武警深圳支隊機動三中隊巡邏小組的5名隊員攜帶防暴槍、應急棍、抓捕器、盾牌等裝備,邁著整齊的步伐巡邏在人群中。這個擔負機場外圍武裝巡邏和反恐維穩任務的中隊,每天執勤時間近18個小時。
「巡邏過程中,官兵們需要時刻保持規定的隊形與姿態。」機動三中隊中隊長王曉群告訴記者,「這樣做一是方便快速處置突發情況,二是為了在深圳機場過往群眾面前樹立良好的軍人形象。」
為提升反恐特戰訓練效果,武警深圳支隊每年與全市多支反恐隊伍同場競技,每季度組織特戰分隊進行「魔鬼周」野外生存特訓,每月組織機關帶實兵「不打招呼式」拉動演練。支隊先後11次在總隊比武競賽中奪魁,4名官兵被評為武警部隊優秀教練員、優秀帶兵班長,支隊連續5年在總隊特戰分隊對抗比武中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今年8月底,武警廣東總隊舉行特戰分隊對抗比武,身負25公斤裝具在大雨中經歷了一整天的高強度訓練後,武警深圳支隊特戰中隊狙擊手丁邦達與戰友共同參加「掏黑窩斬首」課目比武,這個在雨夜進行的課目,要求狙擊手使用一發子彈對頭環靶射擊,靶標顯靶時間只有10秒。
丁邦達迅速躍進至射擊位置,很快利用夜視瞄準鏡搜索到目標,但他並沒有急於射擊,而是不斷調整呼吸,「我一定要打出有把握的一槍!」在顯靶7秒後,丁邦達果斷扣動扳機,準確命中靶標。隨後,戰友們向目標發起總攻,順利完成「掏黑窩斬首」行動。
在武警深圳支隊特戰中隊的訓練場上,記者看到諸如模擬射擊訓練方艙、模擬公交車、模擬隧道等模擬城市作戰環境的設施。「在深圳這樣的大城市裡,城市作戰是特戰隊員必須掌握的技能。」特戰中隊中隊長吳桂文告訴記者,「我們有時還會到訓練場外的一些陌生廢棄建築內進行訓練,最大限度模擬城市作戰環境。」
「我們時刻準備戰鬥。」作為深圳地區的一支特戰力量,每逢重大節日或活動,特戰中隊都要在重點地域備勤,中隊長吳桂文說,「我們要努力保證這座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平平安安。」
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