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閔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2020-12-12 我愛分享事件

閔(Mǐn)姓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諡號魯閔公。古代閔與憫、愍字義相同,都有憐惜之意。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諡號「閔」為姓,稱為閔氏,世代相傳。閔氏是比較典型的漢族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約六十四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左右。閔姓也是韓國人的姓氏。

姓氏源流,閔(mǐn)姓源出有:源流一,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莊公之子子開,屬於以諡號為氏。春秋時期的周惠王姬閬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魯國君主魯莊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啟繼位為君,是為魯湣公。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叔叔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因此諡號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藹炫亂」的年華,因此史稱魯湣公。春秋戰國時期,「閔」、「愍」、「湣」、「銼」等字義相通,都有在大門口弔孝、憐惜、痛心之意,因此,魯湣公又稱為魯愍公、魯銼公、魯閔公,但是,絕不能寫作「魯泯公」,「泯」如果用作諡號,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閔馬父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閔馬父,又稱閔子馬,春秋時期的魯國大夫,主要活動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後,他留有一句千古傳誦的至理名言:「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十年之後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鑄無射變法」、「庶孽之禍」、「王子朝之亂」等一系列政治內亂中,遭到了徹底的滅門之災,果然讓閔馬父說中了。

在閔馬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閔馬氏、閔子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閔氏,世代相傳至今。 至於冉閔 姓冉或是閔,爭論, 當前多認為冉閔姓冉。源流三,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弟子閔損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閔、騫,仲尼弟子閔子騫之後。」

閔損,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魯國汶上人(今山東魚臺大閔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在著名的七十二賢人之中排列第二。閔損後來追隨孔子去列國遊學,病逝於泰山腳下(今山東長清)。閔損葬於何地尚無確址,但其兒子閔沃盈葬在閔家寨卻是人所共知。閔家寨的閔子祠面積約有二十餘畝,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餘通,正陽門三間,上懸清朝乾隆大帝手書「篤聖祠」三個金光大字,今尚有遺址,是海內外閔氏族人續譜和祭祀之處。在閔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閔氏、騫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宋國閔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閔邑,是夏、商時期的古有緡國所在地。有緡國君主為姚姓,是虞舜的後裔,屬於東夷族世系。在史籍《左傳·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記載:「椒舉曰:『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 在史籍《左傳·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晉國的叔向對韓宣子曰:「桀克有緡,以喪其國。」在典籍《韓非子·十過篇》中記載:「昔者桀為有戎之會,而有緡叛之。」在史籍《史記·楚世家》中也記載:「伍舉曰:『桀為有仍之會,有緡叛之。』賈逵注曰:『仍、緡,國名也。』」

在齊桓公吞併了緡邑(閔邑)之後,留居故地的原宋國遺民(有緡國遺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閔氏,世代相傳至今,就是金鄉閔氏。源流五,源於羋姓,出自西漢末期魯頃王劉閔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西漢王朝的魯國藩王族,發派祖名叫劉餘,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劉餘於西漢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漢景帝封為淮陽王,第二年改封魯王,建都魯縣(今山東曲阜古城),遂從長安遷居曲阜,肇基劉氏宗室的魯藩王族。

只有末代魯王劉閔家族,在以後的歷朝歷代皆抬不起頭來,紛紛被迫改為他姓,如王氏、文氏、魯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閔氏,世代相傳至今。至於冉閔 姓冉或是閔,爭論, 如今多認為冉閔姓冉。得姓始祖,姬啟、閔馬父、閔損、劉閔,閔琨,遷徙分布閔氏或是比較典型的漢族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約六十四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左右。閔姓也是韓國人得姓氏。

上古周朝時,魯國的魯莊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當了國君,當時還很年輕,只過了兩年,就被人殺害了。後來王室追加封號給他,稱為魯閔公。閔,就是憐憫,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魯閔公已經有了獨生子,後來他的子孫,就取閔字作為姓。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因為周朝剛建立時,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魯地,建立了魯國。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黃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黃帝嫡傳後代。閔姓後來在隴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隴西望。閔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閔氏源於魯國國都——今山東濟寧曲阜。戰國時魯地先為楚國所滅、後為齊國所據。閔氏子孫散居山東。秦漢之際,因避亂、仕宦、謀生等原因,逐漸遷於今陝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春秋時周大夫閔子馬封地隴西,歷兩漢四百餘年,為隴西望族。東漢中葉,隴西閔氏部分後人西遷山西太原,昌盛為太原郡大族。

西漢光武中興,閔業因功受封為關內侯,子孫遂落籍於今陝西西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運動之一開始了,閔氏後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樣避亂進入今安徽、江蘇、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唐宋之際,逐漸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播遷開來。北宋年間,閔稱道出使高麗。後定居朝鮮驪興。宋末元初,有避亂進入今廣東者。明初,山西閔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甘肅、山東、河南、寧夏、北京、天津、陝西等地。明中後期,大槐樹河南洛陽一支遷徙山東青州、臨朐交接地(青州支-閔廣禎補充)。明末,有沿海之閔姓渡過臺灣海峽,播遷於臺島,也有飄洋過海,遠徙東南亞及歐美各地。歷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區域更廣,今東北三省、內蒙、雲貴高原等地均有入遷,可謂開枝散葉,四處有籽。

今江蘇省的泰州市、儀徵市、蘇州市、如皋市、揚州市、揚中縣,遼寧省的錦州市、遼陽市、彰武縣,山東省的曲阜市、滕州市閔樓村、費縣、青州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六安市金寨縣、寧國縣,河北省的博野縣,上海市,北京市通州區,陝西省的商洛市、安康市,湖北省的武漢市武昌區、黃陂區、麻城市、漢川市、仙桃市、孝昌縣、房縣、通城縣,大冶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永修縣、九江市、贛縣、德安縣,浙江省的嘉興市、桐鄉縣、湖州市吳興區,貴州省的貴陽市、甕安縣、畢節市、錦屏縣,四川省的瀘州市、新都縣,河南光山縣、許昌市、桐柏縣,香港特別行政區,陝西省的商洛市,重慶市的彭水縣,臺灣省的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均有閔氏族人分布。

補充:安徽無為縣的閔姓族人,為明朝末年從江西東北部接近福建處移民濡須,即今無為縣。族人大約有數千人,現居住無為的就有千人,至今仍保留民國初期的族譜,其中有祖墳分布圖。在閔姓的60來萬人裡,無為閔姓算是繁衍茂盛了。當屬閔姓的最重要一支了。無為的閔姓應來自於魏晉時期的江南移民。

郡望堂號,郡望,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遊、武山以西的渭河上遊、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遊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遊、武山西部的渭河上遊、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遊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堂號,隴西堂:以望立堂。太原堂:以望立堂。孝悌堂:閔損少時為後母虐待。冬天,後母以蘆花衣損,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騫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為惰,笞之,見衣綻處蘆花飛出,複查後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極,欲出後母。子騫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其父這才饒恕了後妻。從此以後,繼母對待閔損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後人把這一故事稱為「單衣順親」和「鞭打蘆花」,孔子稱讚閔損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氏後世族人以孝悌為榮,立孝悌堂。驪興堂:朝鮮閔氏始祖閔稱道為閔損的後代子孫,在北宋年間以使臣身份渡海,後來被高麗王朝挽留,定居在驪興(今韓國京畿道驪州),成為朝鮮及韓國閔氏的始祖,因以為朝鮮、韓國閔氏堂號。

通用聯,四言,源自姬姓;望出隴西。——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閔姓的源流和郡望。蘆衣感母;簡牘相夫。——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字子騫,孔子弟子。幼時受後母虐待,冬天的棉衣裡被裝入蘆花,後母的親生二子則是棉絮。他父親知道了,要趕走妻子。閔損說:「母在一兒寒,母去三兒單。」後母聽了,感悟而悔恨,從此待三個兒子都一樣。下聯說清代錢塘人閔懷英,字畹餘,方祜俊的妻子,善寫筆札,曾在官署中幫丈夫管理文牘。又能詩,有《猗香樓吟稿》。

望隆五俊;德列四科。——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晉廣陵人閔鴻,與薛兼、紀瞻、顧榮、賀循號稱「五俊」(五個傑出的人)。初人京城洛陽,司空張華就嘆道:「此人是南金(南方傑出的人才)啊!」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也認為他是奇人,說:「此人不是龍駒,也是鳳雛。」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四科,指儒家評論人物的分類,包括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閔損被列入德行科。此聯另有版本上聯為「望隆五俊」。

英才獨秀;純孝流芳

五言,廷甲廉為政;子騫孝傳家。——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代萬曆進士閔廷甲。廉直有聲,官至通政使。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孔子弟子閔子騫,以孝聞於世。正齋秦漢志;仲叔節士風。——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畫家閔貞,字正齋。善畫,工篆刻,被譽有「秦漢遺志」。下聯典指東漢名士閔貢,字仲叔。世稱節士。

七言,門庭興旺家聲遠;文章華國道脈長。——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鶴頂格典嵌閔姓的「閔」字析字聯。萬捲圖畫秦漢志;千尋竹齋翰墨情。——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閔貞事典。下聯典指清代畫家閔冰翊,本朝鮮人,僑居滬上,所居曰「千尋竹齋」。十一言,德行純全,單衣順母言無間;志操高潔,片肝累令寓移開。——佚名撰閔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閔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字子騫,孔子弟子事典。下聯典指漢代賢士閔賢事典。

家譜文獻,全國閔氏族譜三卷,(民國)閔燮忠總理,閔延光編纂,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高縣川劇團。全國閔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排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湖北黃陂閔氏宗譜十八卷,(民國)閔民安、閔雲安編,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閻閒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九卷。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湖北菫春菫陽閔氏宗譜三十六卷,(民國)閔炳榮、閔華軒纂修,民國元年(公元1912)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浠水縣檔案館。四川新都閔氏族譜三卷,(民國)閔昌銓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有二部)。四川新都閔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閔昌銓纂,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石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重慶市圖書館。

夏墅閔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李訥芝纂,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閔氏宗譜十卷,(民國)閔信祖續輯,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孝友堂活字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閔氏宗譜,(民國)閔民安、閔之安纂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湘陰閔氏家譜,(清)閔承涵等纂修,清光緒七年植樹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六~八娟、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湘陰閔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植樹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五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新都縣閔氏族譜,(民國)閔昌銓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寧鄉閔氏六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百原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歙縣新安歙西巖鎮閔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閔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九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相關焦點

  • 百家姓于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于姓,得姓始祖為於邘叔。主要分布在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地區。于姓在2002年全國人口普查中于姓人口有1141萬人,佔全國人口的0.92%,姓氏排名仍為第二十八位。源流一: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邘叔的封地邘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新唐書》的記載,周文王的繼承者周武王姬發成功克商之後,大舉分封諸侯。
  • 關於百家姓「孫」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孫姓百家姓第3位1:錢孫2:郡望樂安郡寫法標音、羅馬字轉寫漢語拼音Sūn 注音符號ㄙㄨㄣ中國大陸Sun 臺灣Sun 香港Suen 澳門...少數民族使用孫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孫姓;清朝滿洲八旗姓孫佳氏全族改孫姓。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多數被同化成漢族孫姓。
  • 百家姓宋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宋(Sòng)姓源出有二:1、出自子姓,以國名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啟於宋說。宋傳國三十六世,後為齊、魏、楚三國滅而分之,子孫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有載:「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為大眾所認同。2、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賜姓而來。
  • 百家姓李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貴州、山東、安徽、廣西等省區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約佔全國漢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唐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均有分布。在韓國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在日本分布在九州,本州一帶。唐姓是中國姓氏排行26位大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
  • 百家姓郭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該支郭氏人數眾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駐守城郭軍隊的兵卒,姓源繁複,不可一論。因這類以城池居地而成為姓氏者有許多,例如池氏、城氏、圍氏、東門氏、南門氏、北門氏、西門氏、南郭氏、東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世代沿傳。第四個淵源:源於冒姓或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歷史商有引各種原因改為郭氏者,例如後梁政權中有大臣郭戌納,本姓成,後冒姓郭氏。
  • 百家姓夏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得姓始祖:夏啟.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替,散居尤為廣泛。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並遷往陝西、山東、安徽、山西、河北等地。1、出自姒姓。相傳帝堯時,鯀的妻子女志因夢裡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堯便賜禹以姒為姓。後來,禹治理了水患,指導百姓興修溝渠,發展農業,還領兵平定了三苗之亂,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舜封他於夏(今河南登封縣東),後來還把帝位傳給了他。夏禹死後,其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夏立國400多年,共傳13代,16王。
  • 百家姓戴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長知識了
    戴姓,中華姓氏之一,西周時期的宋國君主宋戴公為戴姓的姓氏始祖。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在大中國區及海外華人中皆有分布,其中華東地區約佔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姓氏流源:戴(Dài)姓源出有四:1、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為氏。
  • 百家姓蘇姓,關於它的知識,帶你去了解一下
    隋朝時蘇則三子蘇遁之八世孫蘇威因忠諫而為隋煬帝除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為光州固始蘇姓。唐初,陳元光入閩開基漳州,已有蘇姓人入閩,到唐末時,蘇威五世孫蘇益隨王潮、王審知入閩,死後贈上將軍、武安侯,葬於同安縣,是為蘆山堂同安蘇姓始祖。
  • 百家姓盛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盛(Shèng)姓,中國姓氏之一。源出有三:出自姬姓,出自組名為氏,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歷史名人有盛吉、盛度、盛宣懷、盛治華等。盛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五位,人口約八十六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54%左右。
  • 百家姓真的只有100個姓嗎?百家姓究竟有多少個姓
    百家姓當然不是只有100個。這個「百」 並不是具體指數字100,而是個虛數,是多的意思。《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
  • 百家姓霍姓,終於知道它的來歷了,帶你去了解一下
    霍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0位。在臺灣也沒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計,霍姓居山西省第71位。霍姓因為霍去病和霍光這一文一武兩兄弟的功績而聲名顯赫,從而使霍姓成為家喻戶曉的姓氏。歷史發展,姓氏源流,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六個兒子霍叔處,屬於以國名為氏。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姬處,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
  • 百家姓裡面竟然沒有這個姓,看看是不是你的姓氏
    而中國人的姓更加說明了這一點,百家姓記錄的清清楚楚。我國的《百家姓》出現在戰國時期,那時候還不叫座百家姓,它叫做《世本》,上面記載的是當時比較多被用到的姓氏。然後從它開始,我們不斷的往上增加姓氏,我們的人口也在不斷的龐大,直到今天我們的《百家姓》總共記載了568個姓氏,可以說幾乎包括了我們中國人百分之九十九人口的姓氏。
  • 牛排文化,你真的了解嗎?詳解關於牛排的知識
    導語:牛排文化,你真的了解嗎?詳解關於牛排的知識牛排是西餐中最經典的食物,將一塊牛肉做出豐富美味的口感,得到的很多人的喜愛,現在傳播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哪個地方沒有幾家賣牛排的西餐廳呢。在西方牛排還被譽為是蘊含西方文化的食物,一開始好多國人不會吃牛排還鬧出了不少笑話,牛排不僅僅只是一塊普通的牛肉而已,吃起來是很講究的,而且牛排的種類也非常多,很多朋友直接在選購牛排這一塊上就被搞得焦頭爛額了,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你真的了解牛排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說一下關於牛排的知識。
  • 《百家姓》:中華民族的姓氏。你的姓,總有個你不知道的有趣故事
    因為它是童蒙讀物《百家姓》中的一部分。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本書。一.你是否真正在意過自己的「姓」?全書568個字,504種姓氏,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而這僅僅是中華民族姓氏文化的冰山一角。不論是晴空萬裡還是風雨交加,每天都有新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也產生了第一次把家人智慧集中在一起的機會——取名字。
  • 關于姓氏的20個冷知識你知道嗎?
    你想過,有一天自己的姓氏也能申遺嗎?關于姓氏,你真的了解嗎?小編為你整理了20個關于姓氏的冷門知識,快來看看吧。資料圖。1、中國有23813個姓氏,目前在用姓氏共計6150個。2、「百家姓」佔全國戶籍人口總量的近85%。3、姓王的人最多,其次是李、張、劉、陳。4、筆畫最少的姓為「一」,由乙姓衍化而來。5、筆畫最多的姓有30筆,即「爨」,讀作cuàn。
  • 我的世界:你真的了解羊駝嗎?關於它你可能不知道的六個冷知識
    在我的世界眾多生物之中,似乎只有中立生物是我們平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但是對於很多玩家來說,並不是對他們了解得很深,其實很多中立生物身上還是存在很多有趣的東西的,可惜的是玩家經常忽略它們,就比如我的世界大陸上最可愛的生物之一——羊駝,很多玩家就並不了解,那麼這個生物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呢
  • 字解《百家姓》:錢鍾書的錢姓你了解嗎?
    錢鍾書和錢文忠都姓錢,據說有遠親。錢姓在《百家姓》上排名第二位,源流少但分布廣。那麼這個「錢」字的構形理據是什麼呢?「錢」是形聲字。從金,戔聲。本義是農具名,就是鐵鏟。從錢字的本義上來看,錢姓的來源應該是與金錢有關。實際上也的確如此。錢姓源於彭姓。黃帝七世孫彭祖,活了880歲,是神話老壽星的形象,他的真名叫籛鏗,受封於大彭,成為彭姓的始祖。他的兒子籛孚,在西周都城任錢府上士,是掌管錢財的官署。
  • 你的姓在《百家姓》排在哪裡?《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
    你的姓在《百家姓》排在哪裡?《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相信大家對這兩個問題都比較感興趣,沒事的時候大家都會查一查。《百家姓》的排名是經常改的,現在排名大都是按人口數量的多寡來排的。那作為第一本《百家姓》是怎麼來的?
  • 你身邊有這個姓的朋友嗎?人數超過700萬,卻不在《百家姓》之中
    《百家姓》收錄姓氏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人數最少的「福」姓人數不到10萬,「肖」姓有700萬人卻沒有被收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朗朗上口的《百家姓》既是中華文化的一件瑰寶,也是古代的一本啟蒙讀物。
  • 肖復興等都姓「肖」,《百家姓》《千家姓》中為何沒「肖」姓?
    最早知道「肖」這個姓氏是在小學時候學習的作家「肖復興」的一篇文章《荔枝》,至今還記得那篇文章的開頭幾句話「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歲的時候。那是十幾年前,我剛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攤兒前,腳挪不動步……」,後來為此還讀了不少有關於肖復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