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臺海形勢惡化 和平的主流民意未變

2020-12-17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13日快評說,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的評論文章,引用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不久前發布的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稱,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也是兩岸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依照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10月24日所公布的民調數據,認為兩岸應該「和平相處」者高達90.4%,而選擇繼續跟大陸「對抗衝撞」者,只有2.6%;對於「是否贊成兩岸人民多交流往來」,贊成者高達81.4%,不贊成者只有13.2%。兩個相關的題目問臺灣人民所得到的答案,主和者都超過8成。所以「和平」才是主流民意,也是兩岸關係的主旋律。

快評認為,上述分析和結論,對如何看待臺灣的政治發展和民意變化,以及對如何應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都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近幾年來,隨著臺灣「反中抗中」政治的發展,加上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持、煽動,兩岸關係不斷惡化,兩岸民粹的對抗對罵也不斷升級,兩岸交流大幅減少,許多人都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深表憂慮,煽動、支持或擔心兩岸終有一戰的大有人在。但是,反對兩岸戰爭,希望兩岸和平相處、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還是臺灣民意的主流。

對於臺灣的這種主流民意,大陸也相當清楚,因此一再強調要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強調臺灣問題但凡有一線和平解決可能,都不願開戰,展現出高度的定力和自信。

相關焦點

  • 臺海局勢不佳,港媒:兩岸和平仍是臺灣主流民意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的評論文章,引用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不久前發布的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稱,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也是兩岸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 港媒: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一、什麼才是臺灣的主流民意? 先來看臺灣的「主流民意」是什麼?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但在如此形勢下,在民進黨當局瘋狂鼓譟「反中」「仇中」之時,臺海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民調,揭示了此時此刻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這項調查由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發布,綜合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
  • 臺海形勢複雜嚴峻 港媒評析五大原因:不必悲觀
    汪洋指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對臺工作面臨風險挑戰」。香港中評社4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是中央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臺海關係發展態勢的基本判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在去年(2017年)1月20日舉行的全國對臺工作會議上說,「2017年兩岸關係和臺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汪洋此次在2018年的全國對臺工作會議上也說,「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表明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程度是呈進一步加深的態勢,對臺工作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可能增加。
  • 港媒:臺灣2020大選是決定未來五至十年臺海和平安全的十字路口
    但島內主流輿論均認為,郭、柯雖不選,仍將在2020選舉中扮演一定角色,依然有影響甚至左右選情的實力。 由此可見,雖然2020選舉藍綠對決、韓蔡對決的主線已經逐漸浮現,但藍綠以外各股政治勢力的競爭與合作、第三勢力和中間選民的選擇,都會讓此次選舉成為2000年以來最為複雜詭譎的一次。
  • 兩岸對談:ECFA帶動臺灣經濟 兩岸交流才是主流民意
    今年9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滿10年,島內輿論熱議ECFA對臺灣經濟的帶動作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究竟都帶來了哪些利好?對此,臺灣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對話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於強,就相關話題展開討論。
  • 臺媒:「臺獨」的戰爭風險太大,島內主流民意是追求和平
    民意其實分成兩個結構,一是淺層結構,另外一個是深層結構,淺層民意變動快速,尤其近年政治經濟環境急劇變化,加上手機上網與自媒體發達,淺層民意變動更快,卻忽略深層民意,及其對政治發展的制約,因而政治判斷往往失準。從長期趨勢來看,過去10多年以來,臺灣民意的變化其實並不算大,穩定的藍綠兩大黨政治,以及維持兩岸現狀的目標。
  • 「仇中牌」失靈,「臺獨」終跨不過臺灣民心 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
    有觀點指出,自2016年以來到2018年,再到2020年,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年島內兩次政黨輪替,島內民意確實如流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
  •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原標題: 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民心,蔡英文更是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倒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大力度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利造福。
  • 周志懷:蔡英文當局切香腸式「臺獨」增加臺海風險
    為了避免兩岸關係硬著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應該是未來兩岸互動的最佳切入點。臺海局勢進入新的高危期周志懷指出,兩岸對當前臺海形勢面臨風險的體認大體相似。他從全局和局部等方面分析,指出當前臺海局勢進入新的高危期。
  • 大陸臺灣問題專家談臺灣形勢
    北京聯合大學臺研所所長徐博東教授說,只有兩岸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臺灣問題才有走向和平解決的可能。如果臺灣當局推動的所謂「公投立法」是不設限的,這就使「臺獨」分子獲得「統獨公投」的「法源」依據,等於把引發臺海戰爭的控制器握在了他們手中。他認為,大陸強烈地表達關注的立場,是一種預警的動作。
  • 解放軍今日臺海軍演 港媒:「前菜」之後是「大菜」
    【文/觀察者網 何書睿】解放軍今日(18日)在臺海舉行實彈軍演。早前就有輿論直指,解放軍此次臺海軍演亮劍,將震懾「臺獨」反制美國。香港「中評社」今日對此評論稱,「418軍演」只是「前菜」,之後上的,會是「大菜」。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然而,因有選舉和任期制的存在,在「大周期」之下,臺灣政治和民意仍然存在著往復運轉的「小周期」。換言之,臺灣民意的「鐘擺效應」在今年初步顯現,可以視為今年島內政治生態的一大重要變化,也給我們觀察和把握現階段島內政局和兩岸形勢帶來三點啟發。  第一,民進黨利用外部因素煽動民粹、通過製造和升高兩岸敵對,來掩蓋對內施政問題的伎倆,已經被島內主流民意看破。
  • 展望2021年臺海關係走向:周志懷稱要看三個狀態
    (中國臺灣網 符海川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31日北京訊 展望2021年的兩岸關係,高度對立與緊繃的臺海變局能否撥亂反正,能否修復與回暖,牽動著臺海和平,也關乎著普羅大眾民生。但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臺海和平仍然看不到機會之窗,更不會出現戲劇性的所謂轉折。  周志懷指出,觀察未來臺海形勢走向,要看三個狀態會否出現變化、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出現變化:一是臺美間的勾連會否收手;二是民進黨當局會否停止「反中仇中抗中」的政治操作;三是兩岸民意對抗的螺旋會否走低。
  • 「名家薈萃」如何認識當前兩岸關係和島內民意?
    12月9日,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信陽市舉行,多位大陸知名對臺研究專家學者圍繞兩岸關係新形勢下的臺灣民意變化發表看法。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王建民指出,目前臺灣島內瀰漫著一股強烈的「抗中仇中反共親美」的氣氛,臺灣社會民眾心態的重要變化,是中美戰略對抗、島內政局格局變化、兩岸關係惡化以及疫情蔓延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進一步激化了兩岸民間的對抗情緒,兩岸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關口。
  • 解放軍臺海軍演 島內一片緊張情緒:堪比1996年
    針對解放軍軍演,民進黨當局防務主管部門13日聲稱,臺軍運用聯合情監偵作為,對於臺海周邊情勢及海、空域動態,均有嚴密掌握,目前狀況正常。臺灣方面陸委會則叫囂,解放軍近期對臺針對性的軍演,是「破壞臺海和平」,臺灣「絕不妥協」。臺媒的反應卻與民進黨當局略顯不同。臺灣《聯合報》指出,解放軍挑明對臺軍演,臺海緊張再現。
  • 總結2019展望2020 國臺辦:兩岸交流依然熱絡 臺海形勢持續嚴峻
    &nbsp&nbsp&nbsp&nbsp馬曉光:2019年,面對複雜嚴峻的臺海形勢,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對臺工作取得紮實進展。
  • 彰化縣長:臺海要和平 不要再發生臺海危機
    她也特別提到,近期兩岸關係緊張,以古鑑今,沒人希望引發戰事,希望臺海和平,不要再發生臺海危機。彰化縣紀念金門八二三戰役62周年大會,今天在花壇鄉麗園大飯店舉行,邀請轄區內當年參戰官兵一同向當年陣亡的將士表達崇敬與追思,彰化縣長王惠美代表縣府出席向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及其22分會的參戰官兵致意。
  • 島內傳出一個危險信號,解放軍連續亮劍臺海
    一段時間以來,臺當局多次無視兩岸民意,執意破壞兩岸友好和平關係,企圖背靠美國「以武拒統」。近日,島內傳出一個危險信號,「無限高」飛彈試射再度開始,蔡英文果然坐不住了!對此,解放軍連續亮劍臺灣以示警告。面對臺當局傳出的危險信號,解放軍果斷出手,連續4天時間連續亮劍臺海!據島內媒體報導,12月12日上午,解放軍軍機進入臺灣所謂的「防空識別區」,下午1時許,解放軍軍機再次進入西南空域,島內媒體指出,此次巡航,解放軍軍機最近距離只在恆春外海約103公裡遠。有媒體指出,自9日開始,解放軍已連續4天在臺海附近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