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石.

2021-02-19 吟嘯

飛來石篇

  ◆  ◆

老炳靈的地標,除去炳靈大橋,應該就是飛來石了。我也不知道飛來石為什麼叫「飛來石」,聽起來有些古怪,但也算通俗易懂。顧名思義,應該就是塊飛來的大石頭吧。反正打我記事起,這塊大石頭就在政府外的池子裡躺著了。

炳靈沒有專門供人玩耍的地方,飛來石算是一處。外公說,飛來石是從瓦屋山飛下來的石頭,掉落時斷成了兩截。一截落在張壩的田裡,像牛的腦袋;一截落在龍灣的溝裡,像牛的身體;這兩塊大石頭合起來,就是頭完整的石牛。

後來政府把像牛頭的這塊大石頭圍了起來,劃成了公家的。也就是日後我們口中所說的「飛來石」了。

我們總愛溜去飛來石玩耍。

順著圍欄大搖大擺的翻進去,

再小心的踩在水池邊上,縱身一躍,

就能輕而易舉跳到石頭上。

照相師傅抓拍得真好。

就在我絞盡腦汁的為描寫這個場景而苦惱時,

照片後面偷偷入鏡的小男孩兒,

生動形象的為我們展現了這個過程。


這個動作讓我想起了我美麗的紅拖鞋。

當大家身輕如燕的翻圍欄跳石頭時,

我還是個毛手毛腳的小屁孩兒。

一腳沒踩穩,拖鞋飛到了水池裡。

我當時急哭了,下也下不去,上也上不來。

那是我當年最寵愛的一雙鞋啊,

就這樣在我笨拙的身手下英勇犧牲了。

水池裡常年都有青蛙、蝌蚪和綠油油的水草。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

因為就算沒有這些東西,

我們也能蹲在石頭上玩他個一下午。

在只有一家照相館的年代裡,

每戶人家能保留至今的照片屈指可數。

有趣的是,在這些屈指可數的照片裡,

都能看見飛來石的身影。

可見,這是塊多麼有頭有臉的大石頭了。

它所處的位置,也是塊風水寶地。

政府的大鐵門一開,正中央就是它。

圓圓的水池中,它就寂靜的待在那裡。

其實池子算是為它量身定做的。

因為是先有它,再有池子的。

母親的青春在我未曾觸及的時光裡。

我很難憑如今的容貌去揣測她年輕時的樣子。

叔叔阿姨們只說,我和母親年輕時很像。

一樣的愛笑,一樣的圓圓臉。

只不過我黑了些,胖了點兒,

沒她老人家好看。

excuse me,我黑嗎?

是,我承認我確實沒我媽白,

但也不至於淪落到黑吧。

在母親好友們的一番吹捧下,

我對她過去的樣子甚是好奇,

究竟我媽年輕時是個什麼樣兒呢,

這個問題在我心裡盤桓已久。

我實在是很難把人到中年的的母親,

同她們嘴裡的舊時光美人兒聯繫在一起。

好在哪個女孩兒沒有愛美的心,

年輕時總要臭臭美嘛。

少不了要拍一堆少女情懷泛濫的照片。

獨特的造型,誇張的服飾、動作、表情,

看一眼就準能猜出年代來。

每個媽媽都擁有少女時期,

都有同我們一般的懷夢年紀。

只不過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

才甘願向歲月妥協。

學著去做個任勞任怨的母親。

我打心底感激飛來石的存在。

無數少女在它身旁莞爾一笑,

將逝去的光陰定格在這裡。

正因它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堅守,

才留住了媽媽們年輕時的樣子。

只是後來,它還是銷聲匿跡了。

整個鎮子拆遷時,

我一直以為他們會把它牽走的。

這麼好的一塊大石頭,被水淹了多可惜。

只怪當時我才九歲,沒錢又沒勢,

根本沒人願意聽一個小破孩兒的心聲。

我甚至想過叫上好幾輛大卡車把它拉走。

這樣一來,飛來石又能繼續活在我們當中了。

可是他們並沒有。

房屋一拆,村子一毀,它就被拋棄了。

被扔在廢棄的鎮上,讓水庫一併淹了。

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就這麼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風光了幾百年,

至此,這塊默不作聲的大石頭,

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本來想一本正經的講飛來石,結果一不小心又扯了這麼遠。想起小時候寫作文老師總說我跑題,反正這麼多年也改不過來了,那就一路跑到底吧。

文 · 唐子艾

丁酉年 · 四月十二

(感謝劉永、李瑤、羅玉嬌提供照片)

長 按 二 維 碼 識 別 關 注

感 謝 您 的 閱 讀

相關焦點

  • 飛來石
    飛來石李定富
  • 《空穴》——飛來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怪手不怪
  • 飛來石
    飛來石李定富在平水裡九甲(今鐵廠鎮河西村黃灘組)有這樣一砣大石頭,團不攏聳的
  • 黃山絕景—飛來峰上的飛來石【組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葉永清 方立華)11月25日,筆者在黃山風景區貢陽山觀賞到雲海中飛來石美景當天,波浪起伏的雲海在飛來石周圍翻滾,如潮水般地拍打著險峰峭壁上。單獨聳立飛來石,就象一艘帆船一樣在波濤海面中航行,美得讓人窒息。登上飛來峰,只見10餘米高巨石孤聳峰頭,仰視大有傾倒壓頂之感。立於平臺,憑欄近觀遠眺,若置身畫境;周圍大小峰巒拔地而起,錯落有致;松石相間,姿態萬千;雲起雲落,鋪壑纏峰。飛來石是黃山的鎮山之寶,是黃山數百處巧石中傑出代表。
  • 登飛來石
    家鄉南陽的有不少奇石,方城的「刺蝟石」、臥龍的「懸天樓」、鎮平的「定南針」、唐河的「遠古石屋」……這次,要去參觀的是南召的「飛來石」。                               疾馳前行       「飛來石」有些像「定南針」,位於四棵樹鄉的神仙涯村,距南陽五十公裡。天氣有些寒意,可還是阻止不了熱愛戶外運動的騎友們的步代。
  • 威寧么站有塊飛來石!
    在貴州威寧縣么站鎮有一地名為「飛來石」,因為這個地方有一塊不明原因的飛來巨石而得名,真的是飛來巨石嗎?筆者查詢資料、實地考察得出如下見解。 據《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載「飛來石、在府城南,高大如連屋,相傳自烏蒙飛來。」在明朝、清朝《貴州通志》、《威寧縣誌》等資料都有「飛來石」的記載。
  • 威寧么站有塊飛來石
    在貴州威寧縣么站鎮有一地名為「飛來石」,因為這個地方有一塊不明原因的飛來巨石而得名,真的是飛來巨石嗎?筆者查詢資料、實地考察得出如下見解。 據《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載「飛來石、在府城南,高大如連屋,相傳自烏蒙飛來。」在明朝、清朝《貴州通志》、《威寧縣誌》等資料都有「飛來石」的記載。
  • 【Hi專欄】邱家和 「飛來石」落地以後
    近日有機會採訪中國嘉德、泰康人壽的董事長陳東升先生,被他關於「飛來石」的故事所吸引:那就是武漢大學新的地標性建築萬林藝術博物館。當然,對「飛來石」的設計者、著名的建築師朱鉳而言,身處武大校園的中心位置卻意味著艱巨的挑戰。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山形水界」是武漢大學校園的自然環境特徵,而萬林博物館就坐落在校園的中心。
  • 忠義場鎮「飛來石」巨石來歷有傳說
    忠義鎮的名字源於當地一塊奇特的石頭,當地村民叫它「飛來石」「擎天柱」,位於鎮政府往東約500米處。它的奇特,在於它不知怎麼形成,就像一根樹幹,獨獨地立在地面上。柱高約三四丈,直徑丈餘,呈七十度傾斜,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泰山。  關於「飛來石」有不少傳說。
  • 到底是來自何方 靈渠「飛來石」摩崖石刻之謎(組圖)
    「飛來石」到底來自何方?摩崖石刻「虯如」,又作何解?  欣賞「飛來石」產生三疑問  記者文燁近日,桂林遊客韓先生打電話諮詢記者,說他欣賞興安靈渠「飛來石」摩崖石刻時,產生了三個疑問:一是有兩處摩崖石刻為何「不翼而飛」?二是「飛來石」到底來自何方?其中的摩崖石刻「虯如」,又作何解?
  • 巴中通江:諾水河溶洞群——飛來石
    在去往諾水河風景區的路上有一塊龐大的石頭叫飛來石,據說這塊石頭是從山上飛下來的,人們叫它飛來石,幾十年來,它在公路邊一動不動的,成了一道美麗的景觀。諾水河被譽為世界地質公園,地下就是地質博物館,其溶洞面積,景觀堪稱天下第一。
  • 泰山封禪的傳說:飛來石的由來
    在泰山之上,有很多奇觀景點讓人流連忘返,而就在五大夫松之下,就有一處奇觀:一塊巨大的石頭陡立於此,看起來好像隨時就會滾落下來一樣,這就是「飛來石」。關於這塊「飛來石」的由來,要從古代君王到再來說說這「飛來石」。
  • 東坑「飛來石」的傳說
    傳說古時,餘朋巖下有一位名叫鄧泗的道人,此人懂得奇門異術,而且心懷志遠,常為百姓消災建福,能保一方人眾平安,四方鄉人敬之,尊稱其為鄧泗伯公。飛來石      閩江上遊的九龍溪是福州、南平、永安通往清流、寧化的主要交通航道,舊時沒有公路,南來北往的物資航運要過九龍十八灘,民間稱九龍分別為:霧龍、馬龍、三門龍、大長龍、五伯龍、貳龍、香龍、小長龍、安龍。
  • 陽爺爺講故事 |忠義鎮與「飛來石」的奇特傳說
    」的奇特傳說撰文、攝影/ 杜先福出雁江區忠義鎮政府往東約500米,有一處非常奇特的景觀,當地村民叫它「飛來石」,又叫「擎天柱」。飛來石的奇特,在於它不知怎麼形成,就像一根樹幹,獨獨的立在地面上,柱高約三四丈,直徑約丈餘,呈現七十度傾斜,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泰山。
  • 陽爺爺講故事—— 忠義鎮與「飛來石」的奇特傳說
    如今的雁江區保存最完好的古鎮應該是忠義鎮忠義鎮是雁江三賢之一萇弘的故鄉忠義鎮不僅有許多關於萇弘的傳說還有一個忠義鎮名稱由來的美好傳說這個傳說源於一塊非常奇特的石頭——出雁江區忠義鎮政府往東約500米,有一處非常奇特的景觀,當地村民叫它「飛來石」,又叫「擎天柱」
  • 貴州威寧么站鎮「飛來石」昭通飛來之謎
    在貴州威寧縣么站鎮有一地名為「飛來石」,因為這個地方有一塊不明原因的飛來巨石而得名,真的是飛來巨石嗎?
  • 黃山:黃山飛來石,天外飛來,鐵拐李送的一份大禮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是自然文化的遺產,它有很多奇石,今天主演講的就是飛來石,它因兩個之間的巖石接觸面小,似乎是像一塊石頭,從天外飛來,所以名字叫飛來石,而相傳飛來石還有一個經典的傳說。而單福也和他三徒弟被仙人扇到了修建橋的地方,這時,鐵拐李還怕不夠,他拿起扇子,又對著身下立著的一塊巨大的石頭扇了三扇子,他就站在那塊巨石上,直接飛到江邊,暫時站在巨石上,底下全部都是人,他不敢讓巨石落下,這是又聽到單福大聲的說道,石頭夠了,已經不用了,他便架起了雲,飄蕩了起來,直當飛到的黃山,只見黃山裡面的風景特別秀麗,他便決定將這塊石頭落下,這便是黃山飛來石的一個故事
  • 舒城望母山中飛來石的神話故事
    望母山中飛來石的神話故事相傳兩千年前,此山全是灌木叢,是一片大森林,據說有一天,雷雨交加,狂風大作,這塊巨大的石頭從空中飛來,首先是落入山七鎮西北部,因地力承受不住,此處七下冒火,八下冒煙,於是神石又飛走,後來人們把此處命名為「七寶尖」。
  • 西湖景區除了飛來峰還有飛來石,你知道在哪嗎?
    吳山廟會   『這裡竟還有飛來石?』   瑞石古洞、月波池這兩個景點位置相近,連著一個大平臺。   「鰲峰」乾隆御詩   瑞石古洞內,最好玩的石頭是飛來石。也許是造化鍾神秀,這塊不大不小的石頭,正好卡在了石洞的頂上,如同飛來一般。
  • 沒想到興安靈渠的飛來石,還藏著這麼多很少人知曉的歷史故事……
    飛來石雖小,但自宋代以來歷代詩文摩崖題刻竟有11件之多。其中有7件尚有文字可辨,有4件文字被剷除或剝蝕不清。因其書法學黃庭堅,其題刻的「靈渠」以及落款,字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當為飛來石上首屈一指的書法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