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村 村灣美了,日子甜了

2020-09-15 鹹寧新聞網

鹹寧網訊 特約記者胡劍芳報導:一灣碧水映古屋,一架水車搖歷史,一口飯菜漾鄉愁……9月12日,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村,醉人的風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沿河而興的11家農家樂生意火爆,年接待量達100萬餘人次。

劉家橋是如何變為鄉村旅遊打卡地,並走進人們的視線的?

2002年,劉家橋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貧困落後山村,村民過著清苦的生活。

退休幹部劉明恆偶爾回到家鄉,翻族譜發現劉家橋劉氏子孫是漢武帝劉徹胞弟劉交後裔,並自費2000元仿做漢代標誌性什物水車放入河水中,那轉動的水車搖起水流的場景與當時央視一套播放的《漢武大帝》圖景相似,勾起人們穿越歷史的遐思。

隨後,在鹹安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劉家橋成功申報為中國第三批傳統文化村落,明成化年間修的單孔古橋,明清年代建的古民居也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項目來了,規劃來了,資金來了,修葺古民居,清淤白泉河,砌好河岸坡,建好停車場,興起農家樂……青山環抱中,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面吸引遊客。

跟著劉家橋環境改變的,還有3600餘村民越過越甜的日子。

「老伴有心臟病,自己高血壓,就近務工可兼顧一下家,這不曬太陽不淋雨的,每月2300元工資,很知足了!」12日,在劉家橋秀嫂農莊的後廚裡洗苦菜的貧困戶阮六鳳笑道,村灣變美了,日子過好了。

像阮六鳳一樣在家門口打工的還有40多個,58歲的邵琴英、50歲的曹梅花等村民都在不同農莊幫廚,都說:「感謝政府建美了村灣,在家門口打工,比做農活強多了,對家庭有很大幫助。」

「剛摘下的新鮮板慄,6元一斤。」鄭嫂提著一籃板慄剛坐下,遊客便圍了上來。只見在河兩岸,不少村民拿著自家的幹苕粉條、幹蘿蔔片、幹辣椒皮、幹豆角、幹筍等農特產品叫賣,每天收入百餘元以上,心裡樂開了花。

9月5日至10日,桂花鎮政府請來西廂房等設計團隊,對劉家橋下新屋進行了微改造,讓古村落變身小遊園、觀景臺,與老屋、小河、古樹等相得益彰,用詩意點亮生活,吸引更多遊客駐足。

旅遊旺,農莊火,村民做起了農產品生意,或直銷農莊,或就地擺攤,收入見增。19組貧困戶徐通鹹養起了生豬,隨著行情看漲,豬肉不用出村,直銷農家樂便有現錢到手。還有的村民養土雞土鴨等,到劉家橋農莊直銷或直接到河邊景點賣給遊客。

「讓更多遊客來劉家橋賞桂花,看古橋,品文化,吃農家菜,體驗江南慢生活。」桂花鎮黨委書記李子牛說。

相關焦點

  • 湖北鹹寧劉家橋:村灣美了,日子甜了
    湖北鹹寧劉家橋的美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賞桂花、看古橋。劉家橋成了鄉村旅遊的熱門打卡地。在湖北鹹寧劉家橋,一條公路達通山,一灣碧水映古屋,一架水車搖歷史,一口飯菜漾鄉愁……醉人的風景吸引了不少遊客,沿河而興的11家農家樂生意火爆,年接待量達100萬餘人次。2002年,劉家橋還是個貧困落後的山村。退休幹部劉明恆回到家鄉,翻族譜發現劉家橋劉氏子孫是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劉交的後裔。
  • 鹹寧這裡成了「網紅村」!年接待量達100萬餘人次
    一灣碧水映古屋,一架水車搖歷史,一口農家菜喚起鄉愁……金秋時節,鹹寧市鹹安區劉家橋,醉人的風景透著鄉村風味,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沿河而興的11家農家樂生意火爆,年接待量達100萬餘人次。
  • 5天時間,他們將如何改造劉家橋?
    有這樣一群人正在劉家橋進行嘗試與探索 9月3日,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工作坊」活動在劉家橋村舉行,同時正式啟動鄉村旅遊微景觀改造項目。,努力達到小改造有大改觀、小座談有大智慧的效果,擦亮「中國香谷·桂花小鎮」的生態品牌,引爆帶動桂花鎮及鄂南山區旅遊脫貧發展,促進「全國生態文化村」「湖北旅遊名村」「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荊楚最美鄉村」「鹹寧十大美麗村莊」——劉家橋村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
  • 劉家橋將迎來大變化
    有這樣一群人正在劉家橋進行嘗試與探索9月3日,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工作坊」活動在劉家橋村舉行,同時正式啟動鄉村旅遊微景觀改造項目。,推進劉家橋旅遊規劃,努力達到小改造有大改觀、小座談有大智慧的效果,擦亮「中國香谷·桂花小鎮」的生態品牌,引爆帶動桂花鎮及鄂南山區旅遊脫貧發展,促進「全國生態文化村」「湖北旅遊名村」「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荊楚最美鄉村」「鹹寧十大美麗村莊」——劉家橋村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
  • 鹹寧這裡成了「網紅村」!年接待量達100萬餘人次
    鹹寧這裡成了「網紅村」! 一灣碧水映古屋,一架水車搖歷史,一口農家菜喚起鄉愁……金秋時節,鹹寧市鹹安區劉家橋
  • 鹹寧這裡成了「網紅村」!年接待量達100萬餘人次
    一灣碧水映古屋,一架水車搖歷史,一口農家菜喚起鄉愁……金秋時節,鹹寧市鹹安區劉家橋,醉人的風景透著鄉村風味,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沿河而興的11家農家樂生意火爆,年接待量達100萬餘人次。劉家橋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跨入新世紀,劉家橋還是個名不經傳的貧困落後山村,村民們過著清苦的生活。2002年,退休幹部劉明恆回到家鄉。
  • 2020看中國大好河山之湖北古鎮:土司城,劉家橋村,七裡坪鎮
    劉家橋村劉家橋村位於鹹寧市鹹安區桂花鎮,這裡四面環山風景優美,劉家橋古民居始建於明崇禎三年,劉家橋古民居採用特點鮮明的徽派建築,具有明清古莊園建築雛形。劉家橋村被稱為楚天民俗第一村。村裡面保存了很多古代的工具比如紡車和花轎以及石碾等。
  • 劉家橋啟動微景觀改造擦亮生態品牌引爆鄉村旅遊
    鹹寧網訊 鹹寧日報記者見博報導: 9月3日下午,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工作坊」鄉村旅遊微景觀改造工作正式啟動。此次活動邀請了武漢西廂房鄉建聯合機構鄉儂學堂、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綠維文旅集團湖北分院、鄂東南傳統建築保護與發展中心等團隊在劉家橋開展為期5天的「鄉村旅遊微景觀」研討工作。
  • 在鹹寧的劉家橋,領略大漢皇族後裔的田園風俗畫卷
    在湖北鹹寧市鹹安區的桂花鎮境內,有一個聚族而居已有四個世紀的古民居群落,名叫劉家橋村。劉家橋村是漢皇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劉交的第60代後裔劉伯常遷居於此後,建築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劉邦幼弟,西漢楚元王劉交,又被封為「彭城王」,是為劉家橋人的封王始祖,由他而始,傳承至劉家橋已有八十一代。
  • 鹹寧劉家橋民居第三期維修工程開工
    香城都市報訊(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徐婷)7月14日,鹹安桂花鎮劉家橋民居——彭城世家(南附房)搶險加固工程開工暨技術交底會順利完成,為項目後續施工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劉家橋民居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好劉家橋民居,自2015年至今,省廳下達劉家橋民居保護維修專項資金共495萬。鹹安區文旅局、博物館和桂花鎮根據資金下達實際情況,在2017年和2018年對劉家橋民居上新屋和下新屋開展了保護維修工程,此次為第三期維修工程,投入資金100萬元,工期60天。
  • 改造後的劉家橋景區人氣爆滿
    香城都市報訊(記者 葉子)「沒想到改造後的劉家橋景區更具有人文氣息了,太美了!成為了咱遊客旅遊打卡地了!」這是10月2日從武漢來鹹旅遊的明女士重返劉家橋景區發出的一番感嘆。 今年來, 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啟動「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工作坊」鄉村旅遊微景觀改造,經過改造後,成為今秋首個旅遊小長假。改造後的景觀有什麼變化?10月2日,記者對改造後的劉家橋景區進行了走訪體驗。 進入景區,眼前一灣碧水映古屋,一架水車搖歷史,抬頭青磚黛瓦、綠樹成蔭,小橋、流水、人家,呈現出一幅水墨江南的幽美畫卷。
  • 「疫」後觀察⑨ | 劉家橋景區經過微景觀改造後受熱捧
    (記者 陳宗譜)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工作坊」鄉村旅遊微景觀改造後,迎來首個小長假。改造後的景觀有什麼變化?是否成為鄉村觀光休閒的熱門打卡地?10月2日,記者對改造後的劉家橋景區進行了走訪體驗。
  • 湖北劉家橋村:前後有36位皇帝,現在劉氏皇族後裔9000多人
    今天想給大家講一個位於湖北省鹹寧市桂花鎮的古村落。這裡四面環山,河流穿村而過。它看起來像一幅古畫,非常漂亮。這個村叫劉家橋村,出現於明崇禎三年。被譽為「湖北回族第一村」,「楚天民俗第一村」。很多人都被這個村莊的風景所吸引,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後的故事。今天,書生就給大家講講這個「楚天民俗第一村」背後鮮為人知的一面。
  • 劉家橋畔賞桂花
    十月金秋,受朋友之邀,去鹹寧桂花鎮看桂花。朋友說,桂花鎮是桂花之鄉,桂花遍野,香飄十裡。 武漢到桂花鎮,不到一百公裡的車程,在車上剛打了個盹,一睜眼就融入了桂花的海洋。街道兩旁是桂花,公園綠地是桂花,處處桂花盛開。一下車,陣陣幽幽濃濃的香氣就撲面襲來,令人陶然欲醉。
  • 2017—2019年度市級文明鎮(村)公示
    、鹹安區官埠橋鎮、鹹安區賀勝橋鎮、鹹安區向陽湖鎮、鹹安區汀泗橋鎮、橫溝橋鎮、嘉魚縣魚嶽鎮、嘉魚縣陸溪鎮、嘉魚縣官橋鎮、嘉魚縣簰洲灣鎮、嘉魚縣渡普鎮、赤壁市赤壁鎮、赤壁市柳山湖鎮、赤壁市趙李橋鎮、赤壁市官塘驛鎮、赤壁市中夥鋪鎮、赤壁市茶庵嶺鎮、通城縣雋水鎮、通城縣麥市鎮、通城縣沙堆鎮、通城縣大坪鄉、崇陽縣白霓鎮、崇陽縣銅鐘鄉、崇陽縣肖嶺鄉、崇陽縣沙坪鎮、崇陽縣港口鄉、通山縣九宮山鎮、通山縣通羊鎮、通山縣南林橋鎮
  • 湖北劉家橋村:先後竟出過36位皇帝,現居住九千多劉氏皇族的後人
    湖北劉家橋村:先後竟出過36位皇帝,現居住九千多劉氏皇族的後人書生今天要和大家說一個位於湖北省鹹寧市桂花鎮的一個古村落,這個地方四面環山,小河穿過村莊,仿佛古畫一樣,非常的好看。這個村莊叫做劉家橋村,在明崇禎三年就出現了,被譽為「湖北第一徽莊」、「楚天民俗第一村」。很多人都被這個村莊的景色所吸引,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後的故事,今天書生就和大家說說這個「楚天民俗第一村」背後鮮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