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王堅」在右。這一句話用在王堅的身上一點都不過分。30歲時候是擔任心理學教授,31歲時候成為博士導師,32歲當了系主任,這樣的一個職位,無論是放在誰的身上都是那麼的耀眼矚目,而就在20年前,他放棄了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光輝,毅然決然的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在中國開闊疆土的時候,加入其中。
當馬雲第一次見到王堅博士的時候,王堅博士對於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聯想便是震撼了馬雲,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而在集團戰略會議上聽到王堅對於未來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馬雲驚嘆於王堅對數據技術的理解和執著,也就是這樣,才會有了如今的阿里雲。而這也就是阿里雲的前生今世。
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什麼是阿里雲。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阿里雲是一個全球領先的一個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科技公司,像是出售伺服器,資料庫,負載均衡等等一系列相關的產品。各大公司在搭建網站的時候,就是從這些公司來購買伺服器來放源碼的,用我們通常的話來說,阿里雲,就像是我們通常喝水一樣,在以前的時候,我們需要自己來打口井才能喝得了水,現如今都是依靠自來水廠的便利,直接打開水龍頭就像了,而公司做的網站,包括APP這些都是需要伺服器來搭載的,作業系統這些IT基礎設計就像是水,而阿里雲就像是一個自來水廠,所有的用戶只要需要這些基礎的設計,直接找到阿里雲就可以了,在「打井」這一過程中大大的節約的時間和成本。
從08年王堅帶領團隊進入到阿里雲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是用「騙子」的眼光在看待王堅,因為王堅本身就有著兩個標籤,第一個就是根本不會代碼,第二就是心理學出生,這兩個標籤也是代表著,王堅在當時只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傢伙,在阿里雲的第二年,王堅被阿里雲各種的故障搞得已經崩潰了,在一次和馬雲散步的時候,王堅表明已經想放棄了,而馬雲也說了,阿里雲,才是未來。
是啊,阿里雲才是未來,每當高層質疑王堅技術的時候,馬雲總是會站出來回答, 每一年投資10個億,一直投資10年,如果沒有結果,你們可以說,但是現在,什麼話都不要講。
如馬雲所見,王堅帶領的阿里雲也如期所願,2013年5月17日,支付寶的最後一個小機下線,2016年的時候阿里云為中國37%的網站保駕護航,為全球76萬用戶提供了可靠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服務,在目前為止,中國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
現如今的阿里雲年收入247個億,估值已超過5000億,是馬雲當初投資的500倍,10年前,有人說王堅是個騙子,10年後,他是一個偉人,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的一個偉人,更是代表中國的一個偉人,沒有這樣偏執的人,世界怎麼會被改變?
世界上總是存在著這麼一批人,走在一條黑暗寂寞的道路,伴隨著謾罵,指責,只能一步步向前,當所有的執拗成為過往,時間才會告訴我們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