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楓橋夜泊景區的前世今生

2020-12-14 每天一篇古詩詞

唐天寶十四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十五年玄宗倉皇奔蜀,不少文士也紛紛逃往政局比較安定的江南避亂,詩人張繼就是其中之一。深秋的一個夜晚,他泊船於蘇州寒山寺邊上的楓橋,在靜謐的夜色裡聽著悠遠的古寺鐘聲,望著江上的點點漁火,聯想到動亂的時期和自己的一路漂泊,張繼寫下了著名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

當年詩人張繼即泊船於此,牆前面的詩碑為明代著名書法家沈度筆跡。圖片中間即為楓橋,楓橋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存楓橋為清代同治六年(1867)重建,橋上銘文詳記其事:「同治六年丁卯八月重建。」圖片右上角的城樓叫鐵嶺關,又稱楓橋敵樓。 當年詩人即泊船於此,牆前面的詩碑為明代著名書法家沈度筆跡。圖片中間即為楓橋,右上角的城樓叫鐵嶺關,又稱楓橋敵樓。

楓橋是江蘇蘇州西郊的一座古橋,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存楓橋為清代同治六年(1867)重建,橋上銘文詳記其事:「同治六年丁卯八月重建。」。楓橋舊名「封橋」,因漕運夜間封此橋禁止船隻通行,後訛為「楓橋」。現與寒山寺、鐵鈴關和楓橋古鎮共同組成楓橋景區。

此圖為在楓橋上拍攝的鐵嶺關。明嘉靖年間倭寇為患,留竄蘇城,為了抵禦倭寇,巡撫御史尚維持修建此關,牌匾上的四個字為「禦寇安民」。

寒山寺內楓橋夜泊詩碑,由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書寫,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絕。詩碑高約3.5米,寬約1米。遠處可見城市高樓,楓橋景區的古風古韻與城區的現代化建築相得益彰,別有一番味道。

相關焦點

  • 因一首唐詩《楓橋夜泊》而走紅的蘇州楓橋景區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代進入到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態,當時那個叫張繼的失意落榜書生在流落在蘇州時候,也就是那麼一個平常的月落烏啼的夜晚,寒山寺鐘聲敲打響起,於是才有了這首羈旅詩《楓橋夜泊》,如今看來並不出奇,但是當時作為落榜書生的他
  • 蘇州楓橋景區,因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炮而紅,千年不衰
    楓橋景區是蘇州最有名的風景名勝區,因為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炮而紅,千年不衰。如果沒有那個叫張繼的失意落榜生,如果沒有那個月落烏啼的夜晚,如果沒有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敲打,恐怕也不會有《楓橋夜泊》。
  • 蘇州楓橋景區,因唐詩《楓橋夜泊》而走紅,卻與寒山寺分開經營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代進入到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態,當時那個叫張繼的失意落榜書生在流落在蘇州時候,也就是那麼一個平常的月落烏啼的夜晚,寒山寺鐘聲敲打響起,於是才有了這首羈旅詩《楓橋夜泊》,如今看來並不出奇,但是當時作為落榜書生的他,內心其實有很多惆悵。
  • 《楓橋夜泊》與日本的前世今生
    《楓橋夜泊》中日對照版本如下:中文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日文版:楓橋夜泊(張継) 月落ち烏啼いて霜天に満つ 江楓漁火秋眠に対す 姑蘇城外の寒山寺 夜半の鐘聲客船に到る
  • 蘇州楓橋景區,因唐詩《楓橋夜泊》而走紅,卻與寒山寺分開經營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代進入到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態,當時那個叫張繼的失意落榜書生在流落在蘇州時候,也就是那麼一個平常的月落烏啼的夜晚,寒山寺鐘聲敲打響起,於是才有了這首羈旅詩《楓橋夜泊》,如今看來並不出奇,但是當時作為落榜書生的他,內心其實有很多惆悵。
  • 《楓橋夜泊》的一樁公案
    唐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這首詩寫得極有意味,可嘆神品。可能是張繼先來,加之《楓橋夜泊》在詩學史上過於耀眼,也就掩蓋住了杜樊川暮煙秋雨過楓橋的光輝。   《楓橋夜泊》最初被中唐的高仲武選入《中興間氣集》的題目是《夜泊松江》,等到了北宋《文苑英華》裡,這首詩就改作了《楓橋夜泊》。
  • 楓橋景區承辦「楓橋夜泊」大運河文化詩會
    10月8日,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央視網主辦,蘇州市楓橋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承辦,「楓橋夜泊」大運河文化詩會將在楓橋景區舉辦。本次活動作為第二屆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園林板塊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詩詞文化為載體,充分利用大運河「最精彩一段」,深度挖掘「江南第一詩境」資源優勢,活動通過全方位演繹獨具魅力的江南詩詞文化,呈現出一臺充滿江南詩韻視聽盛宴,以延續楓橋歷史文脈,賦能城市創新發展,滋養並堅定文化自信。
  • 蘇州:夜泊楓橋 訪碧瓦黃牆的寒山寺
    導讀:楓橋景區距蘇州古城3.5公裡,佔地面積10公頃。 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古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使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
  • 蘇州筆記:在楓橋夜泊處
    從這個意義上說,楓橋景區在蘇州旅遊乃至全國旅遊中的重要地位與意義都可堪歷數矣。人必然是受自身文化、置身其間的環境及其歷史影響的限制的;其自由在怎樣的程度上也難以擺脫文明的「束縛」,如果這也可以稱為一種束縛的話。人們也正是在這樣的「束縛」裡,形成了相對共同的文化感受裡和文化倫理。
  • 蘇州再添絕美夜景!這樣打開「楓橋夜泊」最愜意~
    為助力「姑蘇八點半」夜經濟,昨晚(8月22日),由楓橋風景名勝區推出的「楓橋夜泊」遊船夜遊項目正式啟動,來自江西、山東等全國各地的百餘名遊客,首批登上「夜遊客船」,聆聽古寺鐘聲,感受張繼「一宿千年」的風雅,體驗「最江南」的姑蘇夜生活。晚上7時許,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陸續在鐵鈴關碼頭登上了楓橋景區的「夜遊船」,開始了「楓橋夜泊」之旅。
  • 蘇州再添絕美夜景!這樣打開「楓橋夜泊」最愜意~
    為助力「姑蘇八點半」夜經濟,昨晚(8月22日),由楓橋風景名勝區推出的「楓橋夜泊」遊船夜遊項目正式啟動,來自江西、山東等全國各地的百餘名遊客,首批登上「夜遊客船」,聆聽古寺鐘聲,感受張繼「一宿千年」的風雅,體驗「最江南」的姑蘇夜生活。晚上7時許,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陸續在鐵鈴關碼頭登上了楓橋景區的「夜遊船」,開始了「楓橋夜泊」之旅。
  • 唐詩《楓橋夜泊》與蘇州寒山寺
    這首歌曲也是那時的年輕人常去歌廳打卡的必點曲目,歌裡面唱到,「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哏,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歌聲婉轉纏綿,讓人進入到愁思的情感。其實,這首歌曲的靈感來自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張繼、湖北襄陽人,他是約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的進士,與劉長卿是同時代人。唐代時,考上進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還有一個侯錄的程序,唐代叫銓選。
  • 唐詩《楓橋夜泊》與蘇州寒山寺
    這首歌曲也是那時的年輕人常去歌廳打卡的必點曲目,歌裡面唱到,「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哏,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歌聲婉轉纏綿,讓人進入到愁思的情感。其實,這首歌曲的靈感來自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
  • 江蘇蘇州:楓橋景區景色迷人免費開放,周末吸引來眾多遊客!
    江蘇蘇州,免費開放的蘇州楓橋景區景色迷人,位於京杭大運河畔的蘇州楓橋景區自去年12月8日免費開放以來,每天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覽,尤其是在周末假期中,該景區去年提升改造後全方位體現「楓橋夜泊」和「江楓漁火」的文化意境。
  • 夜泊楓橋 大運河邊「一宿千年」
    在蘇州的古橋中,地處寒山寺外、橫跨古運河的楓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膾炙人口,傳頌千古,堪稱歷代吟誦蘇州詩詞中的經典之作。但正是憑藉著這一首《楓橋夜泊》,張繼的光芒就永遠不會黯淡。  在每一個朝代,《楓橋夜泊》都吸粉無數。
  • 夜泊楓橋 大運河邊「一宿千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蘇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市。河道縱橫,一座座古橋串聯起古城的街巷脈絡。在蘇州的古橋中,地處寒山寺外、橫跨古運河的楓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膾炙人口,傳頌千古,堪稱歷代吟誦蘇州詩詞中的經典之作。月落烏啼,楓橋邊那個無眠夜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
  • 跟著姑蘇八點半,一起遊楓橋夜泊吧!
    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  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  使楓橋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  今天,跟隨姑蘇八點半  一起欣賞它那獨特的夜景吧!景區介紹  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特色景觀  楓橋  明代高啟曾有詩云「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是一座橫跨於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
  • 楓橋夜泊的誕生地,和蘇州園林一樣都是姑蘇的象徵蘇州人的驕傲
    楓橋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古驛道與楓江的交匯處,由楓橋大街和寒山寺弄組成,隨河成市,因水成街,依寺成鎮,具有獨特的水鄉風韻。《楓橋夜泊》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對於寒山寺的最初印象,應該是來自張繼《楓橋夜泊
  • 蘇州寒山寺的名人故事,除了《楓橋夜泊》張繼你還能記得誰?
    蘇州寒山石,位于楓橋景區,這個景區核心就是寒山寺。寒山寺有兩絕:古鐘和碑刻。這二絕記錄著寒山寺的歷史故事。古人喜歡用古銅鐘記錄重大事跡,或者當做時鐘,還有一個是用於祈福,寺廟敲鐘的鐘聲可以消除人的煩惱。
  • 蘇州寒山寺的名人故事,除了《楓橋夜泊》張繼你還能記得誰?
    蘇州寒山石,位于楓橋景區,這個景區核心就是寒山寺。寒山寺有兩絕:古鐘和碑刻。這二絕記錄著寒山寺的歷史故事。古人喜歡用古銅鐘記錄重大事跡,或者當做時鐘,還有一個是用於祈福,寺廟敲鐘的鐘聲可以消除人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