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十四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十五年玄宗倉皇奔蜀,不少文士也紛紛逃往政局比較安定的江南避亂,詩人張繼就是其中之一。深秋的一個夜晚,他泊船於蘇州寒山寺邊上的楓橋,在靜謐的夜色裡聽著悠遠的古寺鐘聲,望著江上的點點漁火,聯想到動亂的時期和自己的一路漂泊,張繼寫下了著名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
當年詩人張繼即泊船於此,牆前面的詩碑為明代著名書法家沈度筆跡。圖片中間即為楓橋,楓橋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存楓橋為清代同治六年(1867)重建,橋上銘文詳記其事:「同治六年丁卯八月重建。」圖片右上角的城樓叫鐵嶺關,又稱楓橋敵樓。 當年詩人即泊船於此,牆前面的詩碑為明代著名書法家沈度筆跡。圖片中間即為楓橋,右上角的城樓叫鐵嶺關,又稱楓橋敵樓。
楓橋是江蘇蘇州西郊的一座古橋,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存楓橋為清代同治六年(1867)重建,橋上銘文詳記其事:「同治六年丁卯八月重建。」。楓橋舊名「封橋」,因漕運夜間封此橋禁止船隻通行,後訛為「楓橋」。現與寒山寺、鐵鈴關和楓橋古鎮共同組成楓橋景區。
此圖為在楓橋上拍攝的鐵嶺關。明嘉靖年間倭寇為患,留竄蘇城,為了抵禦倭寇,巡撫御史尚維持修建此關,牌匾上的四個字為「禦寇安民」。
寒山寺內楓橋夜泊詩碑,由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書寫,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絕。詩碑高約3.5米,寬約1米。遠處可見城市高樓,楓橋景區的古風古韻與城區的現代化建築相得益彰,別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