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剛哥非常喜歡的beyond樂隊,有一首很有名氣的歌叫農民,在這首歌裡,家駒是這樣寫農民的「春與秋撒滿了希冀,夏與冬看透了生死。一天加一天,每分耕種汗與血,粒粒皆辛酸,永不改變人定勝天。」農民是非常辛苦的,古詩裡有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大家以為這是形容農民辛苦種田之後,獲得豐收的喜悅的,其實這首詩後面還有兩句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由此可見古代農民人生之悲慘,辛苦努力,勞作一生仍免不了餓死的命運!
下面小剛哥就來和大家說說,古代農民為什麼這麼辛苦!
1.抵禦風險能力差
首先種地因為缺乏機械,只能選擇人工種植,往往是一家齊上陣,帶上黃牛耕地、播種、施肥、鋤草、翻地。等種子種下去之後,又害怕風不調雨不順,乾旱與洪澇、蟲災等自然災害,只要發生一起災害,就有可能令一家人辛辛苦苦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費,打擊不可謂不大。碰到災年經常是糧食歉收,稅不減少,以致餓殍遍地。總的來說就是抗風險能力差,收成全看天。
2. 勞作辛苦
在古代大家都只重視科舉,稍微有些聰明的人都去讀書,走科舉路線希望鯉魚躍龍門。所以才有了那句話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讀書科考,那麼科技就被視為奇技淫巧,農民們除了少量的工具輔助生產,其他的幾乎全是靠肩扛手提,面朝黃土背朝天。陶淵明有一首詩說「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早上天還沒亮就下地鋤草,到了月亮都升起來了才拿著鋤把回家,頂著嚴寒酷暑,蚊蟲叮咬,風吹雨曬。末了,可能一場大風、連續的暴雨、乾旱就可能毀掉一家人所有的收成和希望。所以農民是真的苦呀!
3. 剝削嚴重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是封建制度,小農經濟是主體。這就意味著國家的收入十分仰賴農業方面的稅收,而且古代皇帝權利十分大,農民過得好不好,幾乎依靠皇帝的個人能力就能決定。當一個人的意志可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所有人時,那麼這個人有能力的話,農民還可以有溫飽,收稅只是二十取一。若是個昏庸無能、橫徵暴斂的皇帝,甚至可以做到十取二三,甚至十取五六。這麼嚴苛的稅,再加上各層官員地主的層層剝削,怪不得張養浩感嘆地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不過2003年,我國終於取消了延續幾千年的農業稅,實在不能說不是農民之大幸呀!
以上就是小剛哥給大家帶來的關於古代農民辛苦勞作的原因,如果覺得不錯的話,不要忘記點擊文章上面的關注哦,小剛哥每天在這裡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