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2021-01-12 曹宇榮家常事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

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感覺這種詩人文人雖然文學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但是感情生活上都可稱得上是「渣男」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接著又去了北大,後返回上海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幾所高校幾經輾轉後,來到了英國倫敦。正是因為這些豐富的經歷,以及與各類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徐志摩回國後,便大量發表文章,並且創辦了新月社。徐志摩的死是意外,他因為要參加演講會乘坐飛機,後飛機失事墜崖而死。

自古才子多風流,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人有著情感糾葛。他和髮妻張幼儀並沒有感情,即使張幼儀為他生下了一個孩子,但是在他遇見林徽因後,便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一起,各走各路,只有單純的感情把他們牽絆在一起,但是最後林徽因嫁給了梁思成。最後,徐志摩遇見了陸小曼,她是朋友的妻子,可即使這樣,二人還是相愛了,並且結婚。但是因為陸小曼的大小姐脾氣,徐志摩只能到處掙錢來供養他。這首詩把徐志摩當時的情景表現了出來,雖說是抒發對康橋的情感,但是免不了要聯繫起自己當下的處境。此時的徐志摩正在和陸小曼的糾葛之中,陸小曼脾氣大,身體又不好,徐志摩的父母與他們斷絕了關係,所以徐志摩只能多賺錢來補貼家用,但是他賺的永遠不夠陸小曼揮霍,所以他也是十分痛苦的。可以說徐志摩也是死在了女人手裡,他為了去見林徽因,參加演講會,但是陸小曼不肯去北京,這就使他踏上了那班失事的飛機。

《再別康橋》所述是英國劍橋大學之景,徐志摩在此留學時,心得頗多,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這是徐志摩第三次來到劍橋大學時寫下的,足見他對這所學校思念至深。第二段寫這首詩表面寫景,實則抒情。這首詩中的「金柳、新娘、青荇、水草、長篙」都是劍橋大學裡的景物。的是康河的風景,巧妙地運用了比擬手法,表達出作者對康橋的日牽夜掛之情。第三段寫的是康河的水草和青荇,寫他們自由自在的樣子,這也是作者特別希望的生活。第四段,從虛幻的夢境回到了現實裡,夢境終究是破滅了,他的理想也破滅了。接著他懷念起了自己在康橋求學時的理想與抱負,於是對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最後一節是全詩的感情高峰,作者對劍橋的思念到了極致,但是終究是不得不離開了。過去的生活只是過去,悲傷的現實還在眼前,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不舍以及不得不離開的無奈之情

這首詩裡面包括了新月派的三美「繪畫、建築和音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互相呼應,構成了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疊詞的使用更加加強了這種感覺。這首詩中既有視覺的感觸,又有聽覺的輔助,二者十分巧妙地結合了起來,這是建築美。繪畫美則體現在那些景物之中,各種比喻以及擬人的手法,把風景的優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相關焦點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感覺這種詩人文人雖然文學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但是感情生活上都可稱得上是「渣男」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賞析
  • 徐志摩:再別康橋,徐志摩林徽因的愛情(附MV)
    林徽因愛上徐志摩溫文爾雅的氣度,而徐志摩愛上林徽因那一雙清澈如水的大眼睛,只要一對視,彼此的心湖都會微微蕩漾。  其實他們的相愛有許多的前因,他們的投緣是有著他鄉遇故知的情結。林徽因生於浙江杭州,徐志摩是浙江海寧人,江南山水滋養出的人物自是不同凡響。他們從多情之地走出來,只是江南那把油紙傘是否擋得住倫敦的煙雨?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康橋是徐志摩最美的夢——評《再別康橋》
    創作背景:康橋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是他夢的開始,他曾經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應該是詩人精神的園地,是詩人的繆斯。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節選——《再別康橋》詩情:詩歌寫作詩人再一次回到康橋,回歸故地,一草一木,思緒萬千,喚起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以無限的眷念描繪了劍橋的風景,康橋在詩人心中是神聖和充滿靈性的。提及康橋,他總是不忍去寫,小心翼翼,惶惶恐恐,生怕破壞它的美感。
  • 重溫經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
    今天分享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人通過描寫和康橋的告別來表達對自己心中理想的告別。1928年的秋天,徐志摩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舊譯康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也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經典名句。
  •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2020-09-2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志摩《再別康橋》:動人的靜美與無言的哀愁
    就好比在《再別康橋》中,離別之時,志摩知道,此時他要告別的康橋是他一生中最沉重,最久遠的記憶。他輕輕的離開,不忍打攪,不敢佔有,不帶走一片雲彩,也不想帶走他的記憶,他的夢,甚至他自己。在那一片寧靜的記憶中,志摩自由享受著康橋的舊夢。1928年,當徐志摩三次到倫敦,重訪昔日「培育」他的劍橋大學。走在校園的路上,過去的種種便像電影一般在腦海放映。
  • 《再別康橋》新解:徐志摩隱藏六層靈魂的秘密
    一、《再別康橋》是需要重新解構的輕輕悄悄的無字真經  研究中國文學這麼些年,我有一個奇異的發現,新詩《再別康橋》和古白話小說《西遊記》都是寫「西天」取經,而徐志摩小時候也接受過志恢和尚的摩頭,並被預言「此人將來必成大器」,所以父親給他取名志摩。
  • 徐志摩《再別康橋》原文欣賞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
  • 《再別康橋》是不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再別康橋》是近代詩人徐志摩的詩,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 濮存昕朗誦:徐志摩《再別康橋》
    濮存昕朗誦《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林徽因與徐志摩那一場康橋絕戀
    林徽因生於浙江杭州,徐志摩是浙江海寧人,江南山水滋養出的人物自是不同凡響。他們從多情之地走出來,只是江南那把油紙傘是否擋得住倫敦的煙雨?也許只有康橋,才給得起他們美麗的相逢。知道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人,都知道那一場康橋之戀,知道他們曾經在康橋柔波下熱情相擁,又在康橋沉默的夜色中揮別。其實他們都因為有了彼此,才有了詩情,才可以寫下觸動靈魂的詩句。
  • 徐志摩:再別康橋
    ◆ ◆ ◆        再別康橋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在北方上大學時期,正直軍閥混戰,目睹屠殺無辜慘象的徐志摩,開始厭惡社會,於是決定到美國留學。1918-1920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兩年的徐志摩,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講求物質利慾感到厭倦。同時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決心去英國。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重溫經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
    今天分享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人通過描寫和康橋的告別來表達對自己心中理想的告別。1928年的秋天,徐志摩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舊譯康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
  • 徐志摩的經典詩歌: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現代.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再別康橋(徐志摩詩歌賞析)
    再別康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是中國近代為數不多的幾個眾所周知的詩人之一徐志摩的代表作。
  • 再別康橋的作者介紹 《再別康橋》原文
    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生於1897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是一位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徐志摩的詩集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他的《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都是傳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