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九寨溝突發7級強震。
根據四川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官方消息:截至8月11日16點,全省共安全轉移疏散團隊遊客4萬餘人。
四萬人的龐大客流,能在三天之內及時疏散到安全地帶,並且沒有發生一起次生事故,除了及時趕到現場救援的各種力量功不可沒外,還有一支隊伍做出了令人欽佩的奉獻。
他們既是地震的經歷者,也是救援者。他們有的是小夥,有的是年輕母親,有的家就在震區。地震來時,他們同樣感到害怕,但他們沒有逃避,他們第一時間開展疏散和救援工作,為保護遊客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們,是散布在九寨溝景區的導遊。
其中,既有在震中區折返多次救人的「錘子兄弟」張立、李文華,也有經歷團員罹難的悲痛,帶領大家平安返程的女導遊李雲芳;既有成長在阿壩本地的藏族女導遊陳安香、徐母座,也有曾經當過解放軍戰士,而今舉起導遊旗的勇敢小夥夏超;既有剛20歲出頭的小姑娘陳雨、李尹韓,也有具備二十年左右從業經歷的資深導遊楊嫻、李曉;既有家在極重災區九寨溝甘海子村的劉敏,也有冷靜敬業的旅行社負責人餘文超……
作為同樣往返於九黃線上的導遊,李文華和張立的命運,在8月8日聯繫在了一起。地震當晚,唯一的念頭:「生死有命,怕錘子。要一個都不少的將遊客帶出去!」此前素不相識的兩人,在災難降臨的夜晚,成為了最默契的搭檔,將兩個旅行團的遊客一個都不少地帶離危險區。並且一次次折返,一次次努力,將傷員和被困群眾帶出。
藏族女導遊徐母座(阿杜)是本地人,震後,她冒著危險迅速將13名來自浙江的遊客找到,讓大家安全匯合。遊客們說:「幸虧有導遊阿杜在,她是我們的主心骨,真的非常感謝她,一晚上沒合眼地照顧我們。」
同為藏族女導遊的陳安香在地震當晚,為了避免遊客在溫差極大的戶外環境中受寒感冒,冒著落石和餘震的危險,步行半小時,到樹林撿拾柴火,給遊客們生火取暖。她和司機師傅前後來回折返跑了多次,燃起了五六堆火,但兩人並沒有湊上去烤火,「我就是擔心自己佔了位置,讓遊客們不能烤火取暖」。
女導遊劉敏也是出生在九寨溝。撤離過程中,好幾位遊客受了傷,她不停地往返於酒店、醫院之間,照顧大家的安全,幫助傷員治療,卻始終來不及和身處重災區的家人聯繫。將大家安全送上歸程後,劉敏才回到九寨,參與村莊的救援。作為村兩委委員,她說:「黨員要給老百姓做點實事,再苦再累,都要一起度過,守望家鄉,不忘初心。」劉敏的「初心」,大概就是對家鄉和對導遊事業的熱愛吧。
20歲的小姑娘陳雨,在漆黑一片、哭喊聲此起彼伏之中,憑藉著微弱的手機燈光,疾呼:「我是導遊小陳,快向我靠攏!」將遊客們帶到安全之地。她不顧個人安危,硬是將因地震跑散的遊客們全都找齊,並安全地將他們送上歸程。面對遊客的感激和外界的讚許,她說:「我是導遊我自豪,這就是我的責任。」
導遊夏超曾當過五年兵,這個26歲的小夥子,用職業的擔當和軍人的勇氣,帶領著驚魂未定的遊客們,走出震區,安全返程。在翻越最危險的關門子塌方路段時,遊客們猶豫不決,他站在最高處,冒著落石的危險,掩護大家平安通過,他說:「我衝,你們再衝!不要怕,我會在最高點掩護你們,等大家全部安全後我再過!」
樂山樂水旅行社負責人兼導遊餘文超,經過不懈努力,在地震發生12個小時後,帶領著自己的53人團隊和另外兩個樂山團隊的81名遊客,20餘名自駕遊客人安全離開了九寨溝縣,踏上回家的路,他以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冷靜的應急處置,贏得了團員們的無數讚許。
為了確認一位住店客人的安全,24歲的李尹韓在凌晨獨行40分鐘,穿越落石區,跑回酒店。雖然當時面臨巨大的恐懼,但她說:「從成都帶了32位客人到九寨溝,我就必須得帶32人回去,一個都不能少,安安全全地出來。」
女導遊李雲芳的團隊,在地震中有兩名團員罹難,她拼盡全力,將大家帶回成都。不斷有遊客發給她順利抵達家鄉的消息,阿布對他們說:「拿雀拿嘎!」,藏語的意思是——「我愛你。」有位遊客送她一件T恤,圖上是一位姑娘,右手託著鴿子,左手拿著絲帶,帶領一群人在攀爬,文字說:謝謝生命的急湍遇見你,夜都不再黑。
70後「老導遊」楊嫻對遊客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從業二十年,沒有一起投訴。九年裡,兩次經歷大地震時,她都帶團在九寨溝,總以冷靜的處置,讓悲傷的故事最終大團圓。地震來臨之際,安危重擔一肩挑,楊嫻心裡堅定地說:「放心吧,即使是在泰坦尼克上,我也會等遊客走完了最後一個離開。」
80後導遊李曉,一位五官小巧、身形單薄的女子,勇敢穿越5公裡落石區尋找遊客;撤離路上盡心安排遊客的食宿起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為遊客提供多一頓的熱飯、多一點的休息,以此安撫遊客的心情;甚至「大膽」改變團隊線路,為遊客準備「意外」的旅途收穫,讓他們在離開四川時放下因恐懼而沉重的心緒,毫無遺憾。
這是一群可愛的熱血青年,這是一支勇敢的特殊隊伍,憑著一顆愛心、一種信念和烙印在內心深處的情愫與責任,在這次九寨溝抗震救災中,譜寫出一曲曲動人心弦的讚歌,輝耀出一縷縷彰顯大愛的人性光芒。而對這些身處一線參與志願搶險的導遊來說,也是一次洗禮,一場考驗,一種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