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震驚的消息
韓國疾病管理廳10月31日通報,截至當天0時,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人數上升至83人。
本來就有很多人認為接種疫苗危險,這次更造成打疫苗的恐慌了。
特別是新冠還在肆虐的時候,世界各國的新冠疫苗還都沒有完成3期臨試驗。
讓人們對戰勝這次疫情產生一定的陰影。
死亡的原因
韓國疾病管理廳在對其中72人的死亡原因進行調查後認為,其餘11人的死因仍在調查中。按年齡層計算,37名死者介於70至79歲,34人介於80至89歲,8人在60歲以下,另有4人介於60至69歲,但是在接種後不到24小時就死亡的病例有13人。
韓國疾病管理廳調查結果認為死亡原因與疫苗接種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因此決定繼續推進流感疫苗接種計劃。
臺灣於10月30日,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的案例達205例,創下有通報以來的紀錄。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累計已達7人,但是經過調查也是認為死亡病例和也和疫苗關係不大。
基本上顯示,調查結果都是認為死亡基本和患者自身心腦血疾病有關,所以韓國和臺灣都沒有叫停流感疫苗的注射,但來注射疫苗的卻明顯減少。
新加坡10月26日宣布,暫時停用法國藥廠賽諾菲和南韓SK生物科學生產的相關疫苗。
大家不用擔心,我國沒有進口這款疫苗。
到底要不要注射疫苗
每年到了流感季,韓國大約有3000多人死於流感,而因為流感死亡的多數是老年人,5歲以下幼兒,有基礎疾病的(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肥胖的人,和孕婦。
這些人是注射疫苗的主要人群,因為這些人得了流感,很容易發展成重症病例,所以死亡病例也多在這群人中產生。
目前韓國和臺灣都沒有叫停流感疫苗注射,我想一方面認為疫苗還是安全的,另一方面考慮新冠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為了更好區分和保護人民的健康。
但是一旦確定疫苗有問題,嚴重的併發症和死亡是疫苗引起的,必須要馬上叫停疫苗接種的。
疫苗有哪些種類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多數情況下分為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抗毒素、亞單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
1、減毒活疫苗:從自然界篩選出毒力減弱或基本無毒的活微生物製成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結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痺症)等。這種減毒活疫苗出現不良反應可能會多一些。
2、滅活疫苗:就是接種的病原體是死的,安全性好,但免疫原性也變弱,往往必須加強免疫。如A肝疫苗。
3、類毒素疫苗:細胞外毒素處理後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為類毒素。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等。
4、亞單位疫苗與多肽疫苗:除去病原體中無保護免疫作用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後,製成的疫苗。
5、基因重組疫苗: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製成,如重組B肝疫苗。
6、DNA疫苗:是將病原或腫瘤整個或部分蛋白抗原的基因克隆在真核表達載體上,直接注入體內,從1992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兩種DNA疫苗上市。
接種流感疫苗只是一種防護措施
接種流感疫苗不能保證一定不得流感,因為醫療的效力是一方面,還有流感病毒還可能變異,但是如果沒有變異,接種的疫苗和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正好是一種,那麼就太好了。
這時候疫苗就會起作用了,可能會因為疫苗的保護,你不得流感,或者得了也會症狀相對輕微。
韓國和臺灣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比例是很高的,這次事件讓很多想接種的人猶豫不決。
但是接種流感疫苗只是防護流感的一種措施,防護流感不只是這一種辦法。
今年流行新冠期間,大家感覺到沒有,感冒和流感是不是明顯減少了?
主要是新冠和流感都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所有預防新冠的方法對預防流感都是有效的。
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
所以,我們嚴格遵守這些預防措施,也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