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發酵麵團,在冷藏和常溫的不同環境下,效果有什麼變化?

2020-12-25 吃飯最快樂

很多人會選擇麵食當做早餐,一包麵粉可以變換出很多不同的花樣,品種豐富、口感柔軟、消化方便,很適合早上吃一點兒,比如包子、饅頭等。不過,如果是自己做的話,必須花很多時間等待發酵,就不太適合早上來製作了,一般都想多睡一會兒,根本沒心情去處理麵食。而要是提前一個晚上就將麵團和好,放在常溫環境中,麵團又發酵過頭了,會出現塌陷的現象,並且有一股酸味,很影響食慾。

因此,不少人會進行冷藏發麵,也就是所謂的低溫發麵,將處理好的麵團放進冰箱的冷藏室裡,令酵母菌在低溫狀態下繼續繁殖,發揮作用。儘管這樣的用時更長了,但利用的是休息時間,因此還蠻方便的,不會耽誤太多事。今天就跟小編分別用冷藏發酵和常溫發麵來蒸饅頭,看看口感有何不同。

所用的食材都是一樣的,冷藏的溫度要求是2℃,常溫的溫度要求控制在23℃。另外,冷藏時間是10小時,常溫時間是1小時20分。最先感受到的應該就是體積的差別了,冷藏發酵的麵團比較小,內部的蜂窩組織也比較小。在手感上也有不同之處,冷藏發酵的麵團很冰,沒那麼柔軟,在揉面排氣的時候,能感覺到是偏硬的,沒那麼好揉開。

那麼。是不是用冷藏發酵的麵團所蒸的饅頭也不夠鬆軟?這還得看看排氣之後的效果,看著是沒有什麼區別,說明內部組織是一樣的,接著,要把麵團分割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準備開展二次發酵的程序。第二次醒發了之後,體積還是差不多的,那就直接上鍋蒸吧。蒸好了之後,其實也不太能看出冷藏發酵的和常溫發酵的有什麼區別,因此,說明鬆軟程度是沒什麼差的。

看來可以用冷藏發酵代替常溫發酵了,其實,在揉面排氣的過程中,冷藏發酵的麵團就經歷了回溫,成品的效果自然就很相似了。值得注意的是,冷藏發麵之前,要用溫水和面,激發麵團裡的酵母菌。雖然用冷水和面也可以,但發酵時長就得增加了。但水溫也不用過高,不能超過三十五度,否則酵母會失去活性。不管對上班族還是學生黨來說,想要自己製作一道麵食早餐的話,小編建議用冷藏發麵喔,省時省事,值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就不用每次花那麼多時間了。

相關焦點

  • 冷發麵團為什麼冷藏條件下還會發酵過度呢?
    配方比例錯誤、酵母失去活性、環境溫度過低等都可能造成這樣的事故。但會讓Dr.Pizza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另一些小夥伴們的遭遇:製備的冷發麵團,在冷藏條件下,膨大速度卻很快,無需12小時,可能數個小時後就已經發得很大很大了,而且還有一股酸酸的味道……麵團是有小脾氣的,沒摸清它們的小脾氣,不好好打理它們,那不好的事情就隨時都可能發生了。
  • 關於麵團的冷藏和冷凍的小知識
    ,放置於常溫下解凍,然後再進行發酵、整形和烘烤的一種低溫製作過程。,都必須先放在常溫下一段時間,待其自然解凍後才能進行下面的步驟,原則上未經解凍的麵團不能為了要求快速解凍而馬上放入溫度上升的環境中,否則麵團會因表面先接觸溫度的影響,使得麵團內外的發酵程度不一,品質影響甚大。
  • 披薩麵團發酵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披薩麵團應該在怎樣的環境溫度下發酵呢?為什麼會發酵失敗?披薩麵團發酵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這樣的困惑呢?
  • 麵包製作中麵團冷凍與冷藏:
    ,即是將剛攪拌好尚未進行發酵的麵團,或將基本發酵完成的麵團及已經做好花樣的麵團,放入冷凍或冷藏的冰庫中,待需要時再由冰庫中取出,放置於常溫下解凍,然後再進行發酵、整形和烘烤的一種低溫製作過程。一般來講,冷凍麵團放置在零下20℃左右,可保存48小時,而冷藏麵團在0~5℃間,保存時間可達12小時。麵團冷凍與冷藏的處理方法無論是冷凍或冷藏的麵團,從冰庫取出後,都必須先放在常溫下一段時間,待其自然解凍後才能進行下面的步驟,原則上未經解凍的麵團不能為了要求快速解凍而馬上放入溫度上升的環境中,否則麵團會因表面先接觸溫度的影響,使得麵團內外的發酵程度不一,品質影響甚大。
  • 全集 | 冷藏冷凍麵團知識,收藏這篇就夠!
    ,則需要放入冷藏冰箱中做鬆弛和抑制發酵的動作。將麵團進行分割預整形後的麵團,通過降低其溫度,達到低溫長時間的鬆弛,可以做到隨取隨用,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因為麵團在低溫環境下,進行了長時間的鬆弛發酵,也更加方便整形及最終產品的外觀會更好。
  • 烘焙技能 麵包生產發酵法《冷藏麵團發酵法》
    冷藏麵團發酵法(低溫冷藏發酵,扎袋封口限制發酵法)低溫冷藏發酵的方法已屢見不鮮,這裡介紹的是紮緊口袋以防發酵過度的方法。低溫發酵,一來酵母可以在低溫的環境下慢慢發酵醞釀好味道,其次取用麵團更靈活,在接下來的1-3天內隨時都可以取用,做出來的麵包柔軟度好,發酵風味也更佳。
  • 烘焙技能:麵包生產發酵法《冷藏麵團發酵法》
    冷藏麵團發酵法第一種,低溫冷藏發酵。
  • 發麵時,加入酸奶、啤酒或醋,真的能促進麵團快速發酵嗎?
    現在自己做麵食的人越來越多,經常有朋友說,剛剛看到一個新方法可以加速麵團發酵,在冬天也很實用什麼的,馬上去試試,然後過幾天又聽到,哪些都是瞎編的,什麼加速方法,沒什麼太大用。首先來看看麵團發酵的原理,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微生物,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生物膨鬆劑。 發麵機理是酵母在麵團中進行新陳代謝,產生利於人體吸收的營養和風味物質,並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麵團在一定溫度、溼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氣,促使麵團膨脹的過程。
  • 如何判斷麵團的基本發酵
    這一步,也被稱為是麵團的基礎發酵。什麼是基礎發酵?就是讓打好的麵團內部的酵母開始有一個繁殖活躍的過程,使得整個麵團開始膨脹。這樣,我們才可以進行接下來的操作!一般來說,我們在基礎發酵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常溫下來進行,同時蓋上包面紙防止麵團表面風乾。
  • 高溫天氣如何降低麵團溫度?學會這幾招就夠了
    麵團溫度的分布通常不是均勻的,一般麵團中心的溫度比外部的溫度變化更慢,因為麵團的導熱性比金屬、液體遜色多了。也就是說,當你將麵團放入一個不同的溫度環境下,最開始變化的是外部的麵團,然後逐漸向內傳導熱量。因此,為了測量面溫更加準確,我們通常將溫度計探針插入麵團的中心位置來測量。
  • 冬季麵團發酵失敗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麵團是披薩的基本關鍵環節,發酵不好的麵團會嚴重影響披薩的製作和品質,從而導致顧客的差評率上升。 so,在製作麵團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每一個細節,保證麵團的發酵穩定性。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他們會大量繁殖。當酵母菌在溼潤的麵團中作用時,他們開始快速生長繁殖,溫度越高,繁殖越快(溫度不能超過40度), 溫度越低,繁殖越慢(不能低於0度)。當溫度達到35度左右的時候,是活性最強的時候,繁殖迅速,容易產生酸味。所以我們建議大家採用專業的福優仕披薩發酵粉,這種發酵粉屬於複合型酵母,添加了維生素,抑酸物質等其他原料。可以有效的控制麵團酸味的產生。
  • 麵團發酵過程與麵團蓬鬆方法
    那麼酵母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作用呢?我們來看看酵母發酵的原理。 酵母在麵團中的發酵主要是利用酵母的生命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質,同時發生一系列複雜的變化,使麵團蓬鬆富有彈性,並賦予包子麵包特有的色、香、味。酵母不同於化學物質,它有自己的生命現象,是一種典型的兼性厭氧真菌微生物,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都能夠存活。
  • 麵團發酵過度了,先別扔!這樣補救,真不錯!
    經常有小夥伴在後臺留言,說自己的麵團老是發酵過度,辛辛苦苦揉出來的面就這樣丟棄,著實有點可惜。
  • 酵母粉與發酵粉有什麼不同?農村家庭發酵麵粉用哪一種比較好?
    酵母粉是做什麼用的?與酵母粉有相同作用的還有哪些產品?常吃酵母粉有沒有危害?大部分做麵食的家庭基本都會使用老面來發酵麵粉,也會使用酵母粉來發酵,因為老面、酵母粉對麵粉發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兩者都含有酵母菌,酵母菌發酵麵食能使麵食更鬆軟,口感更佳。
  • 餳面與醒發、醒面以及發酵麵團
    餳面與醒發(醒面與發酵):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餳面:指水調麵團或其它麵團活面後,經過特定(一般麵包溫度為20℃)溫度靜置,這種原理-我的原創《麵粉中的澱粉與蛋白質在各種水溫度下的變化》;其目的是讓蛋白質與澱粉形成穩固蛋白澱粉骨架
  • 北方人做烙餅得心應手,晚上揉面,低溫冷藏發酵,早上烙餅省時間
    烙餅的種類其實有很多,有發酵的、不發酵的,發酵方式又可以分常溫發酵和低溫發酵,老面發酵和酵母粉發酵等,和面的水又分熱水、溫水、涼水,不同的搭配和做法製作出來的烙餅口味也不太一樣,所以經常聽到來自南方的小夥伴跟我說北方的麵食實在是太複雜了!而這些麵食我們從小吃到大,反而覺得再簡單不過。
  • 披薩麵團發酵的主力軍——酵母君
    酵母會利用麵粉和糖提供的能量進行發酵,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由於麵筋網絡組織的形成,這些氣體會留在麵團內,使得麵團體積膨大,而內部組織疏鬆多孔。酵母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保留在麵團內,提高了麵團的持氣能力,也就起到了增強麵筋擴展的作用。而應用化學膨鬆劑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 【乾貨】麵包的5大發酵法門及發酵關鍵
    都知道,做麵包必須要發酵,發酵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簡單的說,酵母分解麵粉中的澱粉和糖分,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二氧化碳氣體被麵筋所包裹,形成均勻細小的氣孔,使麵團膨脹起來。很多食譜上寫著 一次發酵法 、二次發酵法、還有將麵團冷藏過夜發酵的~~對於烘焙小白級別的我來說,只想仰天長問,有什麼區別麼???
  • 冷藏發酵做吐司,掌握這個發酵法,又香又軟,放三天都不硬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烘焙行業發展較快,麵包的種類也是非常的繁多,無論是傳統的老式麵包,還是時下流行的網紅麵包,都證明了麵包在不斷地改革和發展,現在口味和種類也較前些年翻了好幾番。消費者追求的是口感,那商家追求的是利益,實際上麵包的品質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 乾貨分享 | 基礎篇--麵團發酵指南及發酵過程中的變化跡象
    發酵麵團基本時間指南作為一個非常基本的時間範圍,發酵的最小時間為4小時 ,不到4個小時的話較難形成足夠的麵筋結構或風味。也取決於其他變量,例如:1、麵團中已使用多少酸發酵劑或發酵劑2、麵團的溫度及其環境發酵麵團的時間可以從4小時延長到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