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選擇麵食當做早餐,一包麵粉可以變換出很多不同的花樣,品種豐富、口感柔軟、消化方便,很適合早上吃一點兒,比如包子、饅頭等。不過,如果是自己做的話,必須花很多時間等待發酵,就不太適合早上來製作了,一般都想多睡一會兒,根本沒心情去處理麵食。而要是提前一個晚上就將麵團和好,放在常溫環境中,麵團又發酵過頭了,會出現塌陷的現象,並且有一股酸味,很影響食慾。
因此,不少人會進行冷藏發麵,也就是所謂的低溫發麵,將處理好的麵團放進冰箱的冷藏室裡,令酵母菌在低溫狀態下繼續繁殖,發揮作用。儘管這樣的用時更長了,但利用的是休息時間,因此還蠻方便的,不會耽誤太多事。今天就跟小編分別用冷藏發酵和常溫發麵來蒸饅頭,看看口感有何不同。
所用的食材都是一樣的,冷藏的溫度要求是2℃,常溫的溫度要求控制在23℃。另外,冷藏時間是10小時,常溫時間是1小時20分。最先感受到的應該就是體積的差別了,冷藏發酵的麵團比較小,內部的蜂窩組織也比較小。在手感上也有不同之處,冷藏發酵的麵團很冰,沒那麼柔軟,在揉面排氣的時候,能感覺到是偏硬的,沒那麼好揉開。
那麼。是不是用冷藏發酵的麵團所蒸的饅頭也不夠鬆軟?這還得看看排氣之後的效果,看著是沒有什麼區別,說明內部組織是一樣的,接著,要把麵團分割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準備開展二次發酵的程序。第二次醒發了之後,體積還是差不多的,那就直接上鍋蒸吧。蒸好了之後,其實也不太能看出冷藏發酵的和常溫發酵的有什麼區別,因此,說明鬆軟程度是沒什麼差的。
看來可以用冷藏發酵代替常溫發酵了,其實,在揉面排氣的過程中,冷藏發酵的麵團就經歷了回溫,成品的效果自然就很相似了。值得注意的是,冷藏發麵之前,要用溫水和面,激發麵團裡的酵母菌。雖然用冷水和面也可以,但發酵時長就得增加了。但水溫也不用過高,不能超過三十五度,否則酵母會失去活性。不管對上班族還是學生黨來說,想要自己製作一道麵食早餐的話,小編建議用冷藏發麵喔,省時省事,值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就不用每次花那麼多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