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資本和年輕人加持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2020-12-21 金融投資報

金融投資網記者 蘇啟桃 實習生 劉敏

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

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而12月14日,泡泡瑪特上市後第二個交易日開盤後快速跌破10%,可謂一「驚」,盤中轉跌為升,「驚喜」又至,截至收盤,報74.5港元/股,漲幅達7.97%,市值再破千億。

泡泡瑪特市場表現「驚」與「喜」交織,在玩家和投資人的「吹捧下」,其「泡泡」還能吹多久?

業績翻番背後是近70%毛利率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其中2018和2019年的營收連續兩年保持高速增長,增幅為225.4%、227.2%。同時,公司2017-2019年的分別實現淨利潤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業績更是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之勢。弗若斯沙利文報告稱,分別以2019年的收益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益增長計算,泡泡瑪特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事實上,在此之前,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只是一家普通的線下潮玩店鋪。且公司於2017年新三板上市前,業績還持續處於虧損狀態。2014、2015年和2016年1-5月,公司營收分別是1700萬、4500萬、2900萬,淨利潤分別為-277萬、-1600萬、-2480萬。

泡泡瑪特能在在短短幾年內實現利潤爆炸式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引入盲盒概念的同時進行IP合作,也就是「IP+盲盒」的營銷模式。公司創始人王寧曾談到,2015年,泡泡瑪特調整公司模式,砍掉各種雜項,專心經營潮流玩具,並挖掘了玩偶MOLLY,至今仍是公司核心IP。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泡泡瑪特的線下直營門店已經突破了150家,擁有超900臺機器人商店,深度覆蓋了全國63個城市,併入駐中國港臺、歐美、東南亞和澳洲等22個地區和國家。

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共運營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品牌IP產品的毛利率自2018年以來均超過70%,2019年毛利率為71.3%。舉例來看,以2019年盲盒平均售價51元計算,其成本僅為14.6元。

此外,泡泡瑪特的發展還得益於中國潮玩零售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華金證券分析認為,中國潮玩市場正處於爆發式增長階段,作為行業領路人,泡泡瑪特也受益其中。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潮玩零售市場規模為207億元,並將以29.8%的複合年增長率繼續增長至2024年的763億元。

大IP造就機遇也帶了瓶頸

金融投資報記者統計發現,泡泡瑪特的招股書中共提及了384次IP,而IP就是泡泡瑪特的核心業務。可以說,Molly這個IP是泡泡瑪特逆襲的關鍵,而這恰恰也體現出其業績過於依賴大IP的問題。

公司在招股書中坦言,其自有IP生成的收益由2017年的4100萬元增加426.1%至2018年的人民幣2.16億元,主要是得益於基於Molly形象創作的自主開發產品生成的收益增加。「目前,Moll和Pucky這兩大IP的營收幾乎佔了了公司總營收的一半,其他的IP的營收佔比都沒有超過10%的了,總共只有4個IP的累計銷售額超過了1億元。因此,一旦大IP受歡迎程度削弱,公司業績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Molly帶來的營收佔比已呈現大幅下降趨勢。2017-2019年、2020年1-6日,基於Molly形象的品牌產品所得收益佔比分別為89.4%、62.9%、32.9%及16.3%。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基於Molly形象自主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的銷售額分別約佔2107年、2018年、及2019年總收益的26.3%、42.6%及27.4%。公司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及市場接受程度可以保持在現有水平。因此,公司無法保證未來可持續從銷售Molly潮流玩具產生產出收益。倘Molly受損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無法保證公司可以開發或物色可資比較的IP作為替代品,或新IP玩具的銷量足以彌補Molly產品銷量的減少。

但是爆款IP的打造又是非常難的,不僅需要設計師靈感。還需要公司精細化的運營,以及需要一點運氣成分。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瑪特在IP開發方面,主要倚靠籤約外部設計師、IP提供商以及內部設計團隊,其中外部設計師是目前公司IP的主要創作者。而長期倚靠外部設計師,也讓公司業績存在一定風險。泡泡瑪特招股書風險要素中就提到,公司面臨著合作方合約到期不續的風險。

資本的狂歡OR割年輕人韭菜?

泡泡瑪特從新三板奔向港交所,市值的「驚喜」除了屬於創始人王寧夫妻,還屬於背後的一眾資本。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泡泡瑪特共經歷了8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今年4月。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公司從新三板退市後,同年5月由股份自公司改為有限公司,並經一系列操作從內資企業轉換為中外合資企業,最後成為臺港澳法人獨資企業。多次融資間,公司獲得了紅杉資本、金鷹集團、華強資本等諸多知名機構的追捧。招股書顯示,紅杉資本就持股4.39%。

儘管有資本的加持,但於沒有買過泡泡瑪特盲盒的人而言,其給人的印象就只是賣玩具的。一些業內專家也並不看好公司發展,直指公司「割年輕人的韭菜」、「收智商稅」。

百度指數顯示,泡泡瑪特的用戶畫像年齡分層集中在20至39歲,對應80至90後,女性佔比接近55%,這類人群具備高消費能力,且熱衷分享與展示。據泡泡瑪特CMO果小介紹,公司的核心用戶中,75%為女性;58%在30歲以下,其中「Z時代」佔了32%;90%月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間。

零壹智庫認為,玩「盲盒」就像抽獎一樣,是一個概率遊戲,當你抽不中自己心儀的款式時,心理會有更想獲得的傾向,進而買入拆開更多的「盲盒」,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衝動,甚至花大量的價錢從市面其他玩家手上收購。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有大量泡泡瑪特玩具的交易信息,除了「退坑」出售手上娃娃之外,不乏溢價出售隱藏款娃娃的交易。

「在手機遊戲上,絕大部分遊戲都存在扭蛋抽卡機制,並且在監管要求下,需要披露物品出現機率,保證一定程度的透明。據了解,泡泡瑪特一個系列的娃娃,只需要購買一整盒12個盲盒,可以保證集齊12款不同,但是想要獲得隱藏款,就可能需要購買多個盲盒,而泡泡瑪特並沒有公開具體數值。概率的不透明,容易引起輿論和消費者的不滿,若這類消極輿情發酵,可能會引起監管注意,面臨一定的政策風險。」零壹智庫指出,有泡泡瑪特玩家統計過隱藏款出現的概率為1/144,即需要12個整盒的盲盒才能夠抽出來,而12個整盒對應的價錢為8496元。根據這個數據來看,隱藏款在市面的交易價格能夠達到數千元,是可以理解的。理論上,如果一個玩家想要獲得隱藏款,就要購入大量的「盲盒」抽獎,大量的普通款就會在該玩家手上,多數人會選擇出售普通款。當市面上類似的玩家越來越多的時候,也意味著拆出來的普通款會越來越多,供給的大量增加,若沒有匹配的新進玩家,那麼貶值是必然的結果。另外,由於隱藏款概率出現,必然引起溢價,對於不同的隱藏款來說就會有不同的炒作空間,再加上一些故事背景和絕版等理由,大幅增加娃娃售價,泡沫只會越吹越大。而玩家購買娃娃基本是用來收藏,實際上市面上的娃娃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消耗。泡沫之後剩下的只是一個普通的玩具人偶。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當時已經賣了6年的小浣熊靠著1包面+1張卡的抽獎玩法點燃了全國中小學生的消費激情,坐上了乾脆麵界的王座。這個套路能得人心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它不但激發了廣大青少年的「收集欲」,還通過隨機性給整個消費過程加入了刺激感。這個刺激感就像二氧化碳,直接把糖水升級成可樂了!套路本身不複雜,但是直到看了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橙哥才發現,原來這個套路可以玩兒到這麼大!
  • 泡泡瑪特 資本狂歡or割年輕人韭菜
    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
  • 千億市值驚豔市場,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除了資本加持,泡泡瑪特也收穫了大量年輕用戶。百度指數顯示,泡泡瑪特的用戶畫像年齡分層集中在20至39歲,對應80至90後,女性佔比接近55%,這類用戶具備高消費能力,且熱衷分享與展示的特點。據泡泡瑪特CMO果小介紹,公司的核心用戶中,75%為女性;58%在30歲以下,其中「Z時代」佔了32%;90%月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間。
  • 誰將泡泡瑪特推上千億市值神壇 是年輕人還是資本?
    能上市離不開資本加持這是一份值得細數的名單,從紅杉、華興等頭部創投機構、到黑蟻資本等備受關注的新消費基金,從2010年成立以來,泡泡瑪特經歷了8輪融資,得到眾多VC、PE加持。根據已披露的融資消息,交易金額最高、最新的一輪融資是:今年4月,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從華興新經濟基金、正心谷資本獲得的超1億美元戰略融資。華興的入場讓人驚訝。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已經融資8輪的泡泡瑪特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泡泡瑪特上市進行時:Molly這顆「搖錢樹」還能紅多久?
    泡泡瑪特「IP+盲盒」的經營模式使其迅速捕獲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心,同時,業界對於泡泡瑪特的疑問也隨之而來:其一個個小盒子裡到底有什麼秘密?上市後,泡泡瑪特又還能紅多久? 據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了16.83億元。這期間公司的淨利潤也從156萬元增至了4.51億元。泡泡瑪特營收利潤堪比印鈔機的暴漲的同時,也迅速吸引了眾多資本的青睞。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泡泡瑪特至今為止一共完成了八輪融資,其中最近一次融資金額超1億美元,為今年4月29日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股聯合領投。
  • 年輕人的金融遊戲,泡泡瑪特憑什麼有千億市值?
    正文共3108字,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收盤價為69港元/股,市值達953億港元。
  • 估值50億美金的泡泡瑪特,會不會是一個巨大的資本泡沫?
    但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一般鞋業服裝等零售毛利率能達到30%;一般玩具零售毛利率在40%左右,像喜茶和美甲這樣的暴利行業,毛利率可達到60%-70%。 泡泡瑪特無疑是國內潮玩行業的開創和領航者。曾經日本扭蛋盒蛋的國內售價僅僅是10-50元區間,而泡泡瑪特僅靠Molly,單品能賣到399元。
  • 泡泡瑪特,年輕人戒不掉的精神按摩
    如果把泡泡瑪特和其他一家玩具店開在一起,或許隔壁響起的,是此起彼伏的小朋友哭鬧,夾雜著家長勸說「乖,咱不買」的聲音。但是在泡泡瑪特,永遠只有成年人「開衝」的喧囂。在微博上,有關泡泡瑪特和盲盒的話題,閱讀量過億,討論量高達數十萬。
  • 泡泡瑪特,年輕人的博彩遊戲
    兩年後的今天,泡泡瑪特即將赴港上市,售價每股38.5港元,全球發售合計超50億港元的股票,已經公開獲得356倍的超額認購,前景無限。據說暗盤已經漲了1倍了。不少外界聲音表示不理解,尤其是成年人覺得盲盒經濟完全是智商稅,玩具成本低,定價全靠吹,有網友評論「搞不懂是怎麼火的,並且隱隱覺得過不了多久就會涼涼」。
  • 泡泡瑪特,頂著「泡泡」講故事?
    如今泡泡瑪特旗下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與泡泡瑪特迅猛的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到2018年,泡泡瑪特仍算不上一個創投圈的明星項目,在當時的投資人眼裡,泡泡瑪特似乎沒有什麼投資價值。結果才兩年時間,泡泡瑪特面向一級市場融資的大門已經永遠關閉,沒有上車的投資人內心想法肯定是:瑪特,誰能想到你這泡泡竟然能吹這麼大。
  • 泡泡瑪特的「泡泡」會被戳破嗎?
    那麼,究竟是哪些人使得泡泡瑪特的得以爆發式增長呢?據統計,Z世代用戶為盲盒產品消費的主力軍。截至2017年,國內Z世代(特指1995年-2010年出生的年輕團體)人口總數為1.49億,其中超60%的用戶每天使用電商平臺。Z世代群體多分布於一二線城市,不僅娛樂消費上有著強烈需求,並且還能夠快速吸收新技術、新潮流。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潮玩是一種亞文化,亞文化的誕生,源自於年輕人對主流文化的叛逆! 來源:紫金商業評論(ID:Zijin-BusinessReview) 作者:三妹  | 編輯:花曉蓉 2016年1月9日,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發了條微博:「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還喜歡收集其他什麼呢?」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 泡泡瑪特有泡沫嗎?
    北京時間周五(11日),中國「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9992.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開盤首日一度大漲逾110%,股價漲超80港元/股,總市值超1100億港元。截至發稿股價漲91.04%,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潮玩市場的追捧。
  • 另一種盲盒:泡泡瑪特市值千億,其他玩家還能「驚喜」多久?|深度
    日前配售公告顯示,33歲的創始人王寧夫婦持有泡泡瑪特49.8%股權,身家近500億港元;最大的機構股東紅杉資本,持股4.39%,帳面價值達41.8億港元。▲今日掛牌上市的泡泡瑪特,截至收盤,股價上漲79.22%,總市值高達953億港元。圖片來自網絡。
  • 泡泡瑪特是什麼?
    在前幾年,「盲盒」還只是一個小眾新奇詞彙,而現在卻成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使其成為了中國潮玩新零售市場第一名。在過去的三年裡,正是由於其近十倍的銷售增長,才使得盲盒以及背後的潮玩經濟得以正式映入資本的視野。
  • 泡泡瑪特:做年輕人的茅臺,割中年人的韭菜
    正如年輕人不理解一瓶售價3000元+的茅臺白酒還供不應求,中年人也難以相信竟然有人「傻」到為這麼個小玩意兒去花錢。不確定的刺激疊加「限量款」的稀有性,驅動了盲盒愛好者重複消費心理,「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也使泡泡瑪特成為了一家評價兩極分化的公司。
  • 老虎證券:泡泡瑪特憑什麼估值40億美元?
    Molly這一個IP還能火多久?過去三年擴張過程中,你會發現商場和地鐵裡的泡泡瑪特扭蛋機(官方叫機器人商店)多了。但賣得更多的還是Molly系列。考慮買2018年泡泡瑪特那批轉讓的老股時,正心谷創新資本合伙人葉春燕當時表示願意投資泡泡瑪特,但也擔心Molly這一款玩具銷售佔比過高,因此估值低於創始人王寧的預期,沒能達成協議。
  • 泡泡瑪特和迪士尼之間,差了一個「HelloKitty」
    來源: 億歐6月1日晚間,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在此之前,泡泡瑪特上市的傳聞已久,Molly不僅被年輕人簇擁,也被資本市場所追捧。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方面將盈利能力歸結為搭建了一個IP開發與運營、藝術家發掘、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和潮玩文化推廣構成的全產業鏈平臺。
  • 靠賣盲盒一年收入16億,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這一股風潮也把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推上了資本市場,12月11日,泡泡瑪特即將上市。以潮玩為主的泡泡瑪特,主要通過盲盒這種形式來出售,營收三年翻了十倍,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8億元。2020年上半年超八成收入靠盲盒產品貢獻,銷量為1351.4萬個。 潮玩和盲盒都是舶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