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名勝古蹟眾多

2020-12-18 默默地彎腰

各位讀者,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介紹福州的文章,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福州的情況。

福州福建省省會,歷史文化名城和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簡稱城,又名三山,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國江下遊,東臺灣海峽與臺灣省遙遙相望,北界寧德地區,西與三明、泉州二市為鄰,南與田市連。轄5區7縣。總面積11968平方公裡,其中市區1043平方公裡,城市建成區面積49平方公裡。總人口519.2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26.91萬人。

商周時期屬《西賈》九州的揚州,為七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設國中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元諸助漢滅楚有功,復立為國越王在屏山的治山建都城,明治城此後,福州均為歷代都、州或省的政治中心。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因治城故址過於狹小,在屏山南建立所城,名「子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國州都督府改為福州都督府,福州之稱始見於史,唐末五代十國時福州城市形基礎定。宋末端宗、明末隆武都曾入國,在此稱帝建都清朝時先後設為福州府、國縣和侯官縣,民國時為福建省、國海道、國侯縣治所。1946年設福州市,1949年解放後為省會。

地處國東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低山、丘陵和平原為主要地艦類型,北部與南部分別是峰山和戴雲山脈蜿而東的餘脈,中部國江幹流自西向東流貫全境入海,在東部形成地勢平坦開的衝積一海積平原,其上間有波狀的淺丘群分布。市區處於江下遊福州盆地中心,周圍群山環抱,中間為省內四大平原之一的福州平原。近海海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羅列,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暖熱溼潤年日照1888小時,年降水量1342毫米,無霜期326天。省內最大河流國江流貫境內。境內非金屬礦產蘊藏豐富,有葉臘石、高嶺土、明礬石和花崗質石料等。地熱資源豐富,水量大,水溫高,水好,分布在市區中心,南北長約5公裡,東西寬的1公裡,為國內三大溫泉區之一。境內水力資源豐富,國江水系梯級開發裝機容量可達463萬千瓦,境內8縣水力資源理論範藏量達189萬千瓦。入海河口江海交匯,灘涂水域水質好,餌料充足,適宜發展貝、藻、蝦、魚等水產養殖。

已發展成為福建省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有工業企業2500餘個,其中市區1100餘個。形成了以機械、食品、化工、紡織、塑料和新興電子工業為支柱,以輕型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產品種類達2000多種,大中型骨千企業近60家。重工業以機械工業為主,已能批量生產各類電機、工具機、工業鍋爐變壓器、柴油機、拖拉機、電器開關和電線等400餘種產品。輕工業和手工業有新的發展,尤以特種工藝品、紡織,食品、量、鞋帽、瓷、塑料製品、日用玻璃、造紙、印劇、香料、醫藥等行業基礎雄厚。福建脫胎漆器、壽山石等工藝品均是滿中外的傳統名牌產品,罐頭、茶葉、蜜等食品也負聲譽。近年來,電子工業迅速幅起,主要產品有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收音機、錄音機、測量儀器等100餘種。市內已形成功能基本明確,並具有相當規模的幾個工業區。主要有市區西部新工業路一帶的輕工與機械工業區:東部連江路、福馬路一帶的化學工業區:南部鑑峰洲一帶的造船、木材加工和港口工業區,還有港頭、三又街、新店、晉安河北段等規模較小的工業片。

有耕地15萬餘公頃,有山地近67萬公頃,海岸線總長1255公裡,可供養殖及圍顯的沿海灘涂5萬餘公頃除水稻、甘、小麥等糧食作物外,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甘、席草等,境內還盛產經濟價值較高的枝、龍眼、柑枯、做欖、批把等南亞熱帶水果和莉花、白玉蘭、米蘭等香料作物,全市已建立魚,、蝦等水產養殖基地。長樂縣的港海蚌為世界珍品。

已形成了由鐵路、公路、運河、海運、航空構成的交通運輸網,成為東南沿海地區的交通框組。來(舟)福鐵路西行出境與鷹廈線相連,可直達鷹潭、廈門、南昌、杭州、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境內還有福州至馬尾的鐵路溝通鐵路與海上運輸。境內公路與北、國南、國東等公路幹線相連,可直達省內30多個縣市和省外溫州、廣州、油頭、深圳、香港等地。連接市區與馬尾技術開發區的快速幹道亦已建成。馬尾港位於市區東南,港區海岸線長16公裡,目前,馬尾港除與上海、廈門、廣州、湛江、香港等國內大港直接通航外,還可達新加坡、泰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州機場有柱返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昌、廈門、香港等地的定期航班。

歷史上即為圓江流域土特產和各類物資的集散地,是國內著名的茶葉、木材市場。為省內最大的商業中心,商業、飲食業和服務業網點共6萬餘個。市區擁有各類網點1.9萬餘個其中商業網點13000餘個。還擁有各類貿易中心和專業市場,初步形成了有批發、零售、專業、綜合等多種功能的市場網絡。近年來,對外經濟貿易有較大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均有較大發展,為全省的科學文教衛生中心,有科學研究機構、各類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共1650餘所。

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也較快,有許多影劇院、專業文藝團體、公共圖書館。市區主要集中在北起華林路,東西分別以晉安河、白馬河為界的長方形範圍內,國江北支從市區南部流貫,位於市區以東20公裡處江北岸的馬尾區已被闢為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區中心位於五一廣場一帶八一七北路東街口一帶、八一七南路、臺江路、觀井路等為市區主要商業街。近年來,城市建設發展較快。城市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在市區外圍開始建設和規劃一批衛星城鎮或工業小城鎮,主要有以新技術開發為主的港口城鎮馬尾;接近國江入海口處的工業城鎮長發;位於國江南支烏龍江群的螺洲鎮;國候縣境內的鐵嶺等。

名勝古蹟有鼓山華林寺、崇妙保聖堅牢塔、定光塔等。境內還多有歷代修建的名人故宅、祠廟、陵墓等紀念地。以福州傳統名菜為代表的閩菜為中國8大名菜系之一,向以風味獨特而聞名中外,其中「佛跳牆」、福建魚丸、扁肉絲、肉鬆等名菜、名點膾炙人口。重要集鎮有螺洲、馬尾等。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述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聊一聊呀,喜歡小編的也要點擊關注,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業內拔尖卻少人知
    導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千古留名的城市。這些城市,有的曾是某個甚至是多個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例如西安、南京;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例如上海、蘇州;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例如遵義、延安;有的因為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蹟而享有盛名,例如亳州、大同;有的則因為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例如景德鎮、揚州等等。這裡歷史文化名城的留存,不僅為我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了一個窗口,也是我們了解一座城市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
  • 河南「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不是洛陽、開封
    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裝瀟灑,有本錢耍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乾淨的地方,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
  • 明明是二線大城市,名字卻被調侃「老土」,名勝古蹟眾多
    中國城市數量多,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發展狀況、經濟水平,一般來說,省會城市發展比省內其他地區好,城市地位高,佔有更多的發展資源和優勢條件,經濟快速上升,但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的這個省會,它卻被網友吐槽成名字老土,堪稱是國內最土的省會了。
  • 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蹟眾多
    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蹟眾多。境內有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遺址,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遺址,西漢初開鑿的古運鹽河遺址。戰國時期的昭陽墓,《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墓,南京吏部左侍郎儲山雚墓等亦在泰州。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業內拔尖卻少人知
    導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千古留名的城市。這些城市,有的曾是某個甚至是多個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例如西安、南京;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例如上海、蘇州;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例如遵義、延安;有的因為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蹟而享有盛名,例如亳州、大同;有的則因為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例如景德鎮、揚州等等。這裡歷史文化名城的留存,不僅為我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了一個窗口,也是我們了解一座城市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都拔尖卻少人知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一些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重大歷史事件而聞名的城市。當然,各省有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然而,在中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有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安徽省,卻似乎被人遺忘了。即使裡面有很多歷史遺蹟,都是行業頂尖的,但是知道它名字的人並不多,這讓它很無奈。安徽省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11個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 河南「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不是洛陽、開封
    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裝瀟灑,有本錢耍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乾淨的地方,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
  • 河南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不是洛陽、開封
    正所謂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作為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早在五十萬年前便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了,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更是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在此建立都城,我國的八大古都光是河南就佔了一半,然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河南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不是洛陽也並非開封,而是一個縣。
  • 中國名城系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東方瑞士」歷史文化名城青島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青島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新一線城市、經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譽為「東方瑞士」。
  • 中國被遺忘的沿海開放城市:號稱西部第一大港,卻被列為5線城市
    一般來說,沿海開放城市是具有一定特殊政策扶持的濱海港口型城市,這些城市的經濟活躍度一般較高,也因此被稱為延伸的經濟特區,眾所周知,中國在1984年首次設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這些城市曾被寄予區域經濟崛起的楷模,諸如東北唯一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大連,其依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度的政策扶持
  • 河南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不是洛陽、開封
    正所謂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作為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早在五十萬年前便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了,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更是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在此建立都城,我國的八大古都光是河南就佔了一半,然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河南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不是洛陽也並非開封,而是一個縣。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都拔尖卻少人知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一些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重大歷史事件而聞名的城市。當然,各省有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然而,在中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有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安徽省,卻似乎被人遺忘了。即使裡面有很多歷史遺蹟,都是行業頂尖的,但是知道它名字的人並不多,這讓它很無奈。安徽省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11個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 挖掘歷史文化底蘊 擦亮城市品牌——遼陽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在適應新常態、培育新動能的進程中,遼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同樣在謀劃兩盤大棋: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繼剛剛入圍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參評城市公示名單喜訊後,遼陽市又將在近期迎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檢驗。
  • 明明是二線大城市,名字卻被調侃「老土」,名勝古蹟眾多
    中國城市數量多,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發展狀況、經濟水平,一般來說,省會城市發展比省內其他地區好,城市地位高,佔有更多的發展資源和優勢條件,經濟快速上升,但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的這個省會,它卻被網友吐槽成名字老土,堪稱是國內最土的省會了。
  • 南戲的故鄉,歷史文化名城浙江溫州
    溫州,浙江省轄地級市,簡稱"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溫州歷史悠久,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溫州文化屬甌越文化,溫州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海鮮雞蛋之鄉,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溫州方言也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
  • 蘇州市是風景名勝型歷史文化名城,是「天下四聚」之一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蘇州,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說到歷史名城不光有無限風光,而且還有歷史文化的標誌,我現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海口市一個炎熱的沿海城市,但它卻歷史文化名城,這裡充滿驚喜
    所以,說到海南省會海口,很多人以為它是一座炎熱的熱帶沿海城市,但實際上它是一座充滿文藝新鮮感和小資氣息的城市。海口從1988年起成為海南的省會,也被稱為「椰子城」,它是海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海口出現於宋代,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對於很多遊客來說,也許三亞比海口更有吸引力和名氣,所以很多人直接飛到三亞或者只是在海口中轉。
  • 中國「最美」的城市,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批魅力城市之首
    中國直轄市之一,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在GaWC發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系統排行榜上被選為「世界一線城市」, 科爾尼公布的2019年世界城市綜合排名是世界第19位,中國第3位, 在2019年世界城市商業環境指數和百強城市排行榜上,上海名列世界第48位,中國第
  • 歷史文化名城,榆林市榆陽區擁有眾多文物遺址
    榆陽區,陝西省榆林市市轄區,是榆林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榆陽區境內文物遺址眾多,素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之美譽。信天遊、大秧歌風俗獨特,剪紙、泥塑、石雕巧奪天工。已普查收錄各類文物點1417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多達13類255項。
  • 粵西名城湛江,風光旎麗景點眾多,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14個城市沿海...
    在1984年,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城市被國家批准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其實,沿海開放城市是指中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並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特殊待遇的一系列港口城市,也可以說是經濟特區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