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996 都狠的日本加班文化
世界範圍內,加班文化盛行的國度, 996 的中國也要排在日本後面。有調查顯示,日本常年在發達國家員工滿意度上排名墊底,很大原因就是其拼命加班的風氣讓員工感到窒息。
日本職場的官僚氣息濃厚,管理者們也經常希望探討加班問題如何解決,於是他們決定在下班以後開會,會議的議題是如何解決下班後開會的問題。這種黑色幽默以後,他們通常只能說「すみません(對不起),我們努力過,沒轍呀」。
這就是日本職場,加班文化盛行,員工如社畜,下班後的深夜不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而是去酒吧喝酒放縱、緩解壓力,最終醉倒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的街邊、地鐵站裡。
更令人悲哀的是,有時候下班去喝酒甚至不是放鬆,而是工作的延長,工作場所的轉變。數日間總有那麼幾次,上司召集他們一起出城「用一杯酒熱絡感情」,然後在酒館裡狂嗨到深夜。公司甚至對此設有專項資金。
日本員工沒法說不。
微軟日本:做個試驗
一些公司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家公司可能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微軟日本。
一般情況下,成熟的跨國型企業不需要過多去對自身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員工就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就像一顆生產線上的螺絲釘。
今年 8 月,微軟日本分公司開展了一個「工作改革計劃」的項目,名為「2019 年夏季工作與生活選擇挑戰賽」。整個 8 月,該公司每周實施為期三天的周末,該月的每個星期五讓 2300 名員工休假。而且,這種「特殊帶薪休假」並不以其他休假時間為代價!
結果那是相當令人震驚。
全面減少:員工當月的工作日減少了 25.4%,列印的紙張減少了 58.7%,辦公室的用電量減少了 23.1%(因為辦公室多關閉了一天)。所有這些都為公司省下了一大筆費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 39.9%!這意味著,即使員工的工作時間有所減少,實際上卻完成了更多的工作!
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主要歸因於大大改變了會議模式。由於一周只有四天時間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許多會議被砍掉、縮短,或者改為虛擬會議,而不是面對面的會議。
92.1% 的員工表示他們喜歡試驗的每周四天工作制(顯而易見,不喜歡的人成分存疑)。由於今年取得了成功,微軟計劃在明年夏天的其他時間段再來一次。
總加班的人,很難有創造
如果你對日本的產業有了解,可以知道日本的網際網路行業其實並不發達,尤其是 IT 產業嚴重依賴於大公司,而這些大公司本身也並不擅長 IT 商業化。所以日本知名的公司仍舊是那些老牌企業,而少有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湧現。
用一句話形容日本的 IT 產業,就是「Software as a production」,軟體即製造。
此前 Ruby 語言之父松本行弘先生也談到過日本的加班文化,在他 30 多年的軟體開發生涯裡,日本的 IT 產業即便並不發達,但加班現象也很嚴重。在當時,他甚至聽說有人一周上了一百多個小時的班。
通常來說,加班有兩種人:一種是因為可以拿到加班費,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工作效率低下而加班。
但這兩者其實都不可取。他認為,軟體開發人員應該儘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單位時間內為公司提供儘量多的價值,同時公司也為開發者提供豐厚的報酬,這樣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他拿自己舉了個例子,最初開發 Ruby 語言的時候,他的工作非常閒,當時正趕上了日本經濟的蕭條期,企業都在艱難求生,很難有很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的工作要做。所以當時的他有大把的時間去創作一門屬於自己的程式語言。
當一個人很忙的時候,是基本不可能去創造一個新東西或者搞出什麼創新來的。不加班,擁有自由的時間。利用自己的時間創造新的東西,做一些創新性的工作,這才是正道。
那麼問題來了,一周四天工作制什麼時候引入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