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如所期.
祝 教 師 節 快 樂
○從2006年起
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在今年遺產日當天
人民日報公眾號
出了一個連結《世界遺產旅行手帳》
讓大家通過自己選擇
看看打卡收集過哪裡
我國的世界遺產有55處
居世界第一
這其中就有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
平遙古城
PART 01 平遙印象
對於平遙古城的印象也很有趣,我第一次對它產生嚮往大概是在5.6歲的時候,媽媽去山西出差,回來給我帶了幾包平遙牛肉,牛肉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吃完以後,我又央求媽媽多買幾包,媽媽笑著說有時間帶你去平遙古城玩,那裡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呢。於是,平遙古城這個名字就在年少的我心中扎了根,理由很簡單因為牛肉好吃。
這次冬日山西之旅的第六站,就是平遙古城,我終於可以來親身感受下古城的魅力了。平遙古城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傳說當時的皇帝朱元璋命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主持擴建,因為劉伯溫擅長風水堪輿。他在平遙古城有個協同慶票號,其地下有個金庫,金庫的柱子是一根用千年樟木雕刻的,傳說這根稱為神龍寶柱的柱子是皇帝朱元璋送給劉伯溫的禮物。這根神龍寶柱正好位於平遙古城的中心位置,人稱龍脈,此柱插在龍脈上,可保平遙風雨無恙。因此,平遙古城才能區別於其他古城,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不過,以上種種都是傳說。
PART 02平遙縣衙
在古城中,有幾個必去的地方。第一就是「古衙之最」平遙縣衙,它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最早的建築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
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平遙縣衙大堂為五楹廳堂,中間三楹為公堂,正中後方屏風上繪山水朝陽圖,屏前為官臺,上方有官閣,也稱"暖閣"。閣上方懸有匾額,書"明鏡高懸"。
傳說康熙年間,範村人宋忠原背著一把大雨傘進平遙城看病,路遇鄰村人毋連遲。當時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雨了。宋忠原撐起背著的大雨傘,邀毋連遲同行,兩人風雨同舟,互濟互助。誰知雨過天晴之後,毋連遲反而誣賴傘是他的,兩人爭吵起來一直鬧到平遙縣署。知縣王傑了解事情原委後,一時作難,不好判斷。沉默了一會,王傑猛然間把驚堂木一拍說:「刁民!屁大的事到縣衙擊鼓告狀!想試探本官的軟硬智愚……」隨即把傘撕的粉碎,擲下堂來,喝令退堂。原告宋忠原從堂上下來,淚涕滿面,被告毋連遲則幸災樂禍,洋洋得意。四個衙役趕了出來,傳喚二人重回縣衙。知縣王傑和顏悅色地判斷,傘是原告宋忠原的,被告毋連遲屬誣賴,重責四十大板,罰錢十貫,賠原告一把新雨傘。事後宋忠原感激給王知縣,便送了一塊匾額,上刻」明鏡高懸」。
PART 03日昇昌票號
第二個必去的就是日昇昌票號,它成立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遙縣西達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理雷履泰共同創辦。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開中國銀行業之先河。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號遍布全國30餘個城市,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
餘下還有文廟、清虛觀、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南大街、被譽為「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等都非常值得細細品味欣賞。平遙古城還有平遙牛肉、擦疙鬥、平遙碗託、栲栳栳、曹家燻肘等美食,夜晚還可以在平遙古城的平遙會館住一晚土炕房,木結構建築、雕刻繪畫、紅燈籠等,穿越感悠然而生,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