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氣候艙」體驗「火星風暴」,到「火星健身房」感受10千克啞鈴在火星的「重量」,利用手中的零件打造自己的「火星未來基地」……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北京天文館推出「熒惑不惑——火星探秘」展覽,邀請市民「探秘火星」。
展覽從「好奇號」火星車每天發布的「今日火星天氣」入手,帶領觀眾了解火星和地球的基本差別。繼而展示了人類早期用肉眼觀測火星,後改用天文望遠鏡觀測的「火星觀測史」。20世紀60年代以後,空間探測器出現了。人類派出的空間探測器可以飛掠、環繞,甚至登陸火星表面進行「現代火星探測」。
展覽還對「火星氣候」和「火星地理」分別進行了展示。觀眾可現場體驗「火星上的風暴」,也可以欣賞火星表面由大自然塑造的壯美結構。沿著展線,到「火星健身房」稍做運動,還可以作為太空人在「火星風景」中拍照留念。隨後在「火星土壤與種植」處,可以觀看多種多樣的土壤樣品和植物的對比試驗。觀眾還可以進入「火星未來基地」,利用手中的零件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火星基地。展覽以火星和地球的同框照片結束,並向觀眾提出疑問:我們距離火星有多遠?這既是對地球和火星距離的疑問,更寓意著人類距離登上火星、徵服火星已經不遠。
展覽以火星為核心,在各板塊內容中巧妙地穿插展示了十八到十九世紀望遠鏡、火星隕石等珍貴藏品。同時,集中展示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提供的模擬火星土壤、模擬月壤樣品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提供的中國代表性土壤樣品。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樂琪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