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已經全面開啟夏日模式,避暑成為重慶人最關注的話題。但周邊這麼多地方,到哪兒才合適呢?這周末我去了一趟綦江,爬了一下古劍山。作為距離重慶主城區不到100公裡的景區,地理位置上,古劍山是有明顯優勢的。那麼古劍山到底怎麼玩,值得前去打卡嗎?接下來就跟我一起,開啟綦江行第一站--探幽古劍山。
古劍山,當地人又稱其為「雞公嘴」,因為古劍山最高峰的形態貌似雞嘴而得名。古劍山因為景色優美,植被豐富,被評為「巴渝十二景」中的一景。而其海拔1300米左右,也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高度。不僅夏日涼爽,而且空氣品質優異,不會因為海拔過高而產生身體不適。所以古劍山一直以來都是重慶人納涼避暑的熱門選擇地。近年來在這裡還有露營帳篷營地等項目在此開展,也證明了古劍山的宜居特性。
古劍山不僅擁有上述這些自然條件優勢,它自身還帶著文化的光環。古劍山是西南地區的佛教名山,早在清雍正年間,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佛教重地。而且最頂峰有一座千年古剎,名曰「淨音寺」。這座寺廟始建於公元960年,也就是宋朝開國元年。而且這座寺廟所處古劍山之巔,其山勢雄偉、奇峰突兀、自成孤峰、凌空屹立、狀似公雞,故又名雞公嘴。最讓人稱奇的是,雞公嘴三面均為懸崖,地勢險峻,僅有一條石徑小道從山體而延伸出去,從天空俯瞰,蔚為壯觀。
淨音寺不像城市裡網紅寺廟那樣嘈雜,因為在大山之中,雖然香火旺盛,但來往人群並不多。據悉,淨音寺在各大節日時,上香膜拜人群才會漸長,平時挺幽靜。其實作為寺院,幽靜本是基本屬性,只是現代人把喧囂帶了進去,讓不少寺院變得不倫不類,讓安靜變成奢侈。然而在淨音寺中,我能真正的用耳去聆聽故事,用信念去品味佛理,這實屬難能可貴。
在淨音寺門口,就能立刻感受到這座寺廟的古色古韻。首先是環境,四周都是茂密的樹林,顯得十分幽靜。寺廟門前是一排石階,往上攀爬,方可到達寺門。寺門築為扇形,正門通往院內。而兩旁的牆壁分別刻有「福」與「壽」,這是人們祈福的兩個最大心願。門口兩邊鑲著對聯:「蒼巖半入瑞雲堆,寺門高開光明地」。而正門的匾額部分分為兩檔,上面是「淨音寺」的門楣,而下面則是「法界聖境」的字樣。給人非常的神聖莊嚴的感覺。
當地人說起淨音寺,除了稱讚其「很靈」之外,還有一個說法頗有意思,叫做「應遠不應近」。但糾起這個說法,還有個傳說呢。相傳雞公山旁住著一個王泥匠,他情願讓自己的兒子有出息。當兒子長大後,果然被貴人相助,成為人中龍鳳,並被派遣到楚州(今重慶市區)任職。後來這個兒子回雞公山還原,同行的有南州(今綦江區)縣官。在還原時,兩人又一起許願,後來泥匠兒子再次提拔。而南州官員則未能如願,所以笑著感嘆:這雞公嘴的菩薩硬是應遠不應近吶。所以後人把「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的說法擴散開來,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不遠萬裡來這裡燒香許願!
當然傳說歸傳說,故事歸故事。但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一直沒有變過。即使千年之後,國富民安,但淨音寺的魅力依然不減。如果你有機會來到綦江,來到古劍山。也請你一定去淨音寺走走看看,一來欣賞其險峻地勢,二來也為自己或者家人許上心願。綦江好地好風景,這樣的古劍山,你可有心動呢?
(圖文均為老黃帶你去旅遊原創,未經允許,不得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