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份,舉世矚目的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在法國南部城市坎城舉行。大家關注的除了亞洲電影再次拿下金棕櫚獎的榮耀和紅毯上爭奇鬥豔的女星之外,還有受邀的中國電影人們。其中,三代謀女郎——鞏俐、章子怡和周冬雨三人齊聚坎城引爆了話題,甚至有電影愛好者早早做了「封面」,想看她們的合影。
其中,章子怡出席了坎城大師班分享會,成為首位獲邀的亞洲女演員,也是大師班創辦以來最年輕的女性電影人。
鞏俐出席「躍動她影」晚宴,並接受由坎城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萊斯庫爾和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裡福茂頒發的「躍動她影」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的亞洲女性。
周冬雨也受邀參加同個晚宴,她也是「躍動她影」論壇嘉賓裡除鞏俐之外唯一的中國影人。周冬雨穿著職業裝,知性穩重地談論嚴肅正經的話題,且全程用英語與主持人交流。她雖然有些中式口音,但表達很流利。這段採訪上了熱搜。好多人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英語不好的學渣層面,因此看到這段採訪,都震驚於周冬雨英語進步之大。
但其實,三位謀女郎都曾經歷過從英語很爛到能流利表達的過程。那她們是怎樣提高英語的呢?有沒有我們可以借鑑之處呢?和優小加來看看她們的蛻變歷程吧~
鞏俐
在2010年之前,有關於鞏俐英文不好的報導時常出現。在早前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上,擔任評委會主席的鞏俐由於語言不通,造成多次尷尬的冷場局面,成為國際影展爭相報導的花絮新聞,國內一些媒體也對此提出了批評。從那時候開始,作為國際影星的鞏俐意識到了熟練掌握英語對於「國際」二字的重要性。因此,從2003年開始,鞏俐的身邊除了經紀人相伴外,還有位神秘的人物,她就是鞏俐聘請的私人英語老師。
經過惡補之後,鞏俐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國際影人、西方媒體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障礙。不僅全英文出演了不少知名影片。如《藝妓回憶錄》、《M》等,還在路易威登的專輯中,用聲音開啟了北京漫行之旅,大秀了一把英文。說英文的鞏俐,嗓音中帶著法式的慵懶、優雅,講述了老北京人靜謐、安寧的生活,讓國人大為驚嘆。
章子怡
章子怡的英語學習之路開啟的很晚。23歲的她去美國參加《藝伎回憶錄》試鏡時,不會英語的她僅僅聽得懂三個詞,「停」、「開始」和「安靜」。別人跟她講戲、溝通的時候,她只會不停點頭「yes,yes」……其實壓根沒用聽懂,被外人嘲笑是Rubbish English。
正是大家的恥笑激起了她惡補英文的決心。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除了專門請外教,她也煞費苦心,去到紐約近郊的大學進修,獨自面對全英文環境,逼迫自己處在一個英文的陌生世界裡。談及英語學習的辛酸歷程,她回憶道:每天早起除了化妝、拍戲、一定會花 2 個小時看英語書來學習英語。必須學完2小時才睡覺。除此之外,她一閒下來就不停抓住片場中的外國人,勇敢地和他們對話,並讓對方指正自己的發音缺陷。說不好的地方她就讓對方錄下來,私底下看大量的英語材料,一點一點的積累。
功夫不負有心人,伴隨她漸漸獲得認可的演技和作品,她的英語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現在的章子怡,已經不愧於她「國際章」的名號。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面對外媒提問,她應答自如;在北京出席美寶蓮廣告宣傳活動,她自告奮勇擔當外籍老闆翻譯;坎城影展,章子怡出任評審,棄用大會安排的翻譯員,流利的英語發言,讓人刮目相看......
她說:「我學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拍電影,而是為了能夠真正在國際上立足並繼續發展。現代年輕人應該要具備掌握英語的能力,懂得講英語就多了與外國人溝通的機會。」
周冬雨
周冬雨這位從石家莊走出來的金馬影后,初出茅廬時,也是個「英語渣渣」。當初宣傳《山楂樹之戀》,面對外國記者的採訪,根本不敢張口說英語,只能求助竇驍幫忙翻譯;在綜藝節目《中餐廳》中攬客,「I ask……I ask for……I ask our host……」,英語說的磕磕絆絆,一直攬客失敗,最後還需要別人幫忙;在金磚國家電影節的頒獎典禮上,面對臺下眾多的國際友人,她只說了一句英文,不僅讓臺下的觀眾為她捏了一把冷汗,她自己還專門發文自嘲道:「有生以來最緊張的一次,笑我吧」。
前輩吃過的虧,周冬雨也不可倖免的中了招。在這些經歷的背後,我們不知道周冬雨承受了多少壓力和難堪。為了提高英語水平,周冬雨請了英語私教,24小時貼身教學,創造英語環境。甚至有網友在片場還看到冬雨在背英語。
如今的周冬雨,在坎城搖身一變,不僅有英語訪談,還接受英文的快問快答,說英文語氣自信堅定,發音流利。從不會說,到張口磕磕絆絆,到在大場合敢於開口,再到如今的對答如流。周冬雨的逆襲,可以想像她在背後下了多大的苦功夫。
口語好能為一個人的魅力和價值增光添彩,而對於大部分的國人,英語最被詬病的就是口語發音問題。口語練習是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不斷犯錯不斷修正的過程,但是只要有恆心,找對學習方法,一定能克服這個難關。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有效的方法來提升口語呢?
放慢說話速度
怕鬧笑話所以不敢開口,這是我們的通病。想要克服這個恐懼,可以嘗試放慢說話速度,說的慢就給了你更多選擇的時間,讓你的口語更清晰、更準確。
很多時候我們說話說慢了,怕對方沒耐性。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比起草率的回答,人們更加喜歡那些經過深思熟慮的回覆。
多用固定短語
與人交流過程中可以多說固定短語,來避免尷尬的沉默,通過重複問題,加一些短句、短語來給自己留出思考與反應的時間。用這個方法,就不用老是「額」來「嗯」去的,減輕壓力的同時,可以讓口語聽起來更加流利。
記住句子,而不只是單詞
這個方法同樣可以緩解「口語壓力」,在記單詞的時候,可以把它的例句也順便背下來,能夠解決只懂記單詞,卻不知如何運用的問題。
記住例句句還有一個好處,一般的例句都是經典常用的,日常可以直接拿來用,都不用考慮語法問題。這樣,連單詞都記得更牢了。
學會傾聽
當我們說英語時,有時候會過分關注自己要說什麼,自己說得對不對,反而忽略了對方說的是什麼。
對方話語中所包含的信息,比如一些準確的數字、日期、地址之類的單詞,或者語法運用。這些信息在你接下來要說的話中完全有可能再用到。所以,在用英語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方說了什麼。
學會提問
交談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如果我們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總是別人問我們答,未免顯得太冷淡太不禮貌。所以,不光要學會如何回答對方的問題,更要懂得如何提問。
練習,練習,再練習
方法知道的再多,不練習有什麼用呢?
我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經常會走錯方向,掉入許多英語學習的誤區,其實學習英語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持之以恆永不放棄,增強自己的信心,就一定能把英語這一門語言給攻破。
最後,優小加祝願大家,通過技巧+練習,都能收穫流利的英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