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百姓要做上帝的子民,使萬國得福

2020-12-15 基督人文

世界上只有兩種宗教。一種就是敬拜耶和華神——賜下聖經作為特殊啟示的全能創造真神;一種就是敬拜巴力。在門徒跟隨主的道路上,敬拜巴力的概念常常被我們所忽略,而又有可能不知不覺的陷入其中,誤入歧途。巴力主義是確實存在的一種感官體系,真實的涉入靈界的存在,敬拜人所造的。它不僅存在於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中,也顯現在當代。基督的門徒所順服的,所敬拜的,心思意念放在其中事奉的,不是真實的,公義,聖潔的耶和華神,那似是而非的宗教感覺,無所不在的侵蝕,就已經讓我們陷入巴力主義的網羅……

大海知道神的榮耀計劃

神呼召他的百姓,要他們以信心,來順服,事奉獨一真神。耶和華神呼召亞伯拉罕,讓他成為一族,一國要用來祝福萬國……縱觀以色列的歷史,南國北國,帶領百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情的王卻寥寥無幾,雖然被擄,歸回,卻很快又陷入封閉宗教,偏離耶和華神賦予他們為多國祝福的使命。雖然,以色列人失信於神,但耶和華神卻在對他們,沉寂了400多年以後,繼續執行與以色列人所立的永約,以基督耶穌道成肉身施行拯救,一次性付上贖罪的代價,重新與他們和好,在約中同行,繼續展開祝福萬國的應許進程……由此可見,耶和華神是歷史的掌管者。他是開始,又是結束。耶穌基督已復活,在一切事上得勝有餘,是我們事奉得力的源頭和保證。

神的帷幕在人間

對比了以上兩種對立的信念,不管在任何文化裡,都存在著爭戰。特別是現今中國文化的處境下,擴張神國的地界,那必須回到創始成終的耶和華神要拯救萬國的旨意,計劃,應許上,來看待面對巴力主義的爭戰。一方面,要確保「已得之地」的門徒,在信心中順服獨一的全能真神,謹防巴力主義的酵,那麼地方教會致力於聖經的查考,有效的牧養造就信徒的靈性生命,分辨能力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另一方面,門徒要同步繼續的執行,耶和華神「使萬民都成為他的門徒」的旨意,拯救的計劃,以信心來順服神的命令事奉。這不僅僅是信心中的順服,更是在這末後的世代,神兒女跟神同工,回應他的呼召,完成他的委任,即便在中國文化中排擠,甚至於抵擋耶和華神的氛圍中,仍舊執著履行,見證他的榮耀與得勝。

神的榮耀計劃與作為在聖經裡

人類犯罪墮落,神卻一直沒有放棄人類。祂揀選亞伯拉罕、以利亞、但以理、以色列民族,…… 為的是要他們在世人面前樹立榜樣,他們敬拜的神才是獨一的真神!(王上18:36-40)(但3:26-28)也為了透過他們的宣教,使萬民得福(創12:1-3)。神一直願意把我們這些罪人帶回祂的面前悔改。祂讓我們心裡有平安。

祂始終掌管歷史

基督教三位一體的神是獨一的創造者,是自有永有的是慈愛聖潔公義的神。歷史是講祂的故事,祂超越時空,掌管歷史(包括過去 現在和未來)。祂是主動啟示的那一位,祂把祂自己啟示給世人,賜他們恩典和能力,有祂自己的形象,並且與他們同住「看哪,我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祂的子民」(啟21:3)把他們救贖回來,帶領他們 安慰他們 教導他們 差遣他們,……祂是愛是光是真理是生命,祂要永永遠遠與他們在一起。

用敬拜與事奉擴展神的國度

神在歷史中作為的重要性:聖經信心的焦點是神大能的作為(這作為顯明在歷史中),包括,第一,神在歷史中主動的創造、介入與拯救,以完成祂對全人類的議程為內涵和賜福為目的;第二,神在歷史中顯明祂的信實,祂對自己話語的保守和應許的成就;第三,神在歷史中不斷帶領人來信靠、敬拜、順服、事奉祂,在這種敬拜中實現人的尊嚴與社會的公義。第四,神的計劃和榮耀是這個過程中所關注的。

相關焦點

  • 因為神的祝福,以色列人重得國土,復興國家,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
    「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大衛的帳幕」有二意:(1)指聖城耶路撒冷,它的城牆曾被毀壞;(2)指大衛王朝,它的王位曾被中斷一段很長的時間。「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也有二意:(1)重建耶路撒冷城牆,修補一切的破口漏洞;(2)重建大衛王朝,意即復興合而為一的以色列國。耶和華是我們的保障,哪裡有破口,祂就在那裡堵著,做大家堅立的後盾。
  • 聖靈要住在我們心中,神與信祂的人同在
    2 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3 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4 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5 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這詩篇和《撒母耳記》下第七章有異曲同工之妙,大衛住在自己的王宮內,想到約櫃還在幔子(帳幕)裡,就想要為神建殿。大衛在這詩篇中把他的迫切表達得十分透徹:「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 他覺得神的約櫃沒有住處,他也無法住得安穩,這是大衛對神的愛。
  • 神啊 你到底在哪裡?
    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太1:23)早在七百多年前,先知以賽亞就已經預言;將有一位童女生子,起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譯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的希伯來文就是神來到了世人中間,不可思議,神怎麼可能來到人間?他可是全宇宙的主宰,怎麼可能來到人間呢?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 百姓從頭到尾的更新是從上帝而來,唯有耶和華才能成就這樣的奇事
    神從各國召集以色列回到故土,祂要用清水潔淨子民,使他們身上不再有汙穢。神要賜給子民一顆新心,賜給百姓新靈,百姓就順從祂的命令,遵守祂的律法。百姓從頭到尾的更新都是從上帝而來的,唯有耶和華才能成就這樣的奇事。以色列人當棄絕偶像,除了要棄掉用手所做的銅、鐵、木、泥的雕像;更要除去心中的老我,自高自大及優越感;除去貪婪,定睛在耶穌基督身上。這樣的話他們就必得救。
  • 百姓的背叛傷透了耶和華的心,他們完全忘記困境中神的拯救與恩典
    耶和華問以色列人祂是否欺騙過他們,以致他們要離開祂去跟隨偶像?他們都忘記了耶和華,就是那位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帶領他們越過許多危險的上帝。神帶領子民進入迦南美地,使他們可以吃那地的美食和果子;但是子民卻汙穢了那地,成為可惡的地方。
  • 從利百加的不孕來看:神為什麼讓祂的百姓受苦?
    這裡就給我們一個思考的問題,上帝應許了以撒必有後代,可是照樣叫他等候20年才有孩子,並且這孩子還是以撒跟耶和華求來的。這是為什麼呢?聖經是這樣形容上帝的——[民23:19神非人,必不致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他發言豈不要成就呢?]耶和華豈不是信實的主嗎?祂的應許必然成就。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以撒去求,要他去等候那麼久呢?
  • 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行了許多的神跡奇事,祂沒有難成的事
    耶利米知道上帝是無所不能的。神做事有謀略,祂察看世人的一舉一動,照每個人所行的事報應他們。耶和華拯救子民出埃及所施行的「神跡奇事」,在耶利米時代百姓的心中仍然記得。祂用神跡奇事和大能的手,伸出來的膀臂與大可畏的事,帶領百姓以色列出埃及。
  • 這才是真正的「與神建立關係」!不只是禱告、讀經、寫筆記
    [1] 我們可以說,是「約」把神與人聯繫在一起,使人可以與神有親密關係的可能性,而且這種「約」的關係是由神親自賜下的、是按照祂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賞賜給人、使人來享受祂、讚美祂的!這是何等的福分啊!因著「約」的關係,我們這些本體不過是塵土的人,居然可以有份於神自己!
  •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祂差遣使者救護倚靠祂的僕人:不肯敬拜別神
    【但三28】「尼布甲尼撒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祂差遣使者救護倚靠祂的僕人,他們不遵王命,捨去己身,在他們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尼布甲尼撒王是一個兇暴的人,他造了一個金像,命令無論來自哪個國家的人都要來拜這個金像,人們聽到樂聲之後,就要俯伏敬拜,不遵從者要被扔到烈火的窯中。但是有三個猶大人不肯俯拜偶像,不肯侍奉假神,他們就是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他們被人告到王那裡去,於是尼布甲尼撒非常惱火,他命令人把那三個人捆綁起來扔到烈火的窯中。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不怕得罪皇上,是因為他們怕得罪上帝,他們敬畏神,是難能可貴的。
  • 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
    1 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2 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3 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份上,免得義人伸手作惡。當詩人舉頭觀看,回想大衛王怎樣戰勝耶布斯人,神怎樣保守這塊地,不生免生出許多讚嘆。錫安代表神的居所,就是神與祂子民相會的地方。耶路撒冷常與錫安合用,代表彌賽亞要在那裡作王掌權,凡被贖的子民都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裡。「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耶路撒冷的地勢:耶路撒冷位於以色列中央山脈最高處的平臺上,海拔約750公尺。
  • 上帝要與以色列人另立新約,這約不像帶領他們出埃及時候立的舊約
    上帝要與以色列人另外立定新約,這約與舊約不同。神要把祂的律法放在子民心裡;上帝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上帝的子民。子民從年齡小到年齡大的人都認識耶和華,上帝要赦免子民的過犯,不再紀念他們所行的惡。人對神的恩惠和憐憫,會有切身樂意的領受,使人得蒙神赦罪之恩,而產生感謝之心,湧出順服和讚美之念,不再為律法之約的刑罰懼怕,而是完全活在神的愛中得以自由。這是神所立的新約,是豫言基督恩典之約,代替了摩西律法之約(羅十4)。這是耶利米在豫言中所見的異象和希望,在基督身上已經完全應驗出來,在希伯來書中已將這個主題清楚的解明了。
  • 「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在上帝眼中是最完美的
    祂將祂所有的心思,都靠祂完全的智慧和能力集中在這一個使命上。亞伯拉罕定意要到他兒子以撒娶一個他原來本地本族父家的女子。亞伯拉罕不允許以撒娶一個迦南女子,不要以為亞伯拉罕是思念故鄉,或是思想不開放,這是人的思想,神的意念和人的意念不同。神不許可應許之子以撒和當地迦南的女子通婚。這絕不是一個婚姻習俗的問題。
  • 以色列君王所羅門,世上最有智慧的人也因女色而沉淪
    公元前970年,以色列君王大衛,在臨終前按上帝的旨意,立他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所羅門在位40年,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富強的時期。 「歷代志上22:8」 耶和華對大衛說:「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作太平的人;我必使他安靜,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他的名要叫所羅門(即「太平」之意)。
  • 西奈山上的立約——上帝的公義(二)
    上帝領以色列人到西奈山,祂要在那裡和祂的百姓立約。上帝曉諭摩西對以色列人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做屬我的子民。」摩西將這些話對以色列人說,以色列人可以選擇是,也可以選擇非。
  • 上帝說大衛的後裔世代有人在寶座上坐著為王,祭司供職的人員增多
    上帝又對耶利米講話了,祂說:白天夜晚都是祂創造的,如果人們可以廢掉祂立的這些規律,令到白天與晚上不能輪流轉換。祂就能廢棄與大衛立的聖約,使他沒有後裔在世代的寶座上坐著為王。且能廢棄神與祭司利未人立的聖約。
  • 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主的慈愛不離開祂的兒女,約不改變
    神是信實的,祂的慈愛不離開子民9~10神向世界發出震怒,或向人發出責備,是為除去蔓延於世的罪孽,如挪亞洪水與以色列百姓被擄巴比倫。從審判波及的範圍看,二者略有不同。前者涉及整個人類;後者只局限在以色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