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兩種宗教。一種就是敬拜耶和華神——賜下聖經作為特殊啟示的全能創造真神;一種就是敬拜巴力。在門徒跟隨主的道路上,敬拜巴力的概念常常被我們所忽略,而又有可能不知不覺的陷入其中,誤入歧途。巴力主義是確實存在的一種感官體系,真實的涉入靈界的存在,敬拜人所造的。它不僅存在於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中,也顯現在當代。基督的門徒所順服的,所敬拜的,心思意念放在其中事奉的,不是真實的,公義,聖潔的耶和華神,那似是而非的宗教感覺,無所不在的侵蝕,就已經讓我們陷入巴力主義的網羅……
神呼召他的百姓,要他們以信心,來順服,事奉獨一真神。耶和華神呼召亞伯拉罕,讓他成為一族,一國要用來祝福萬國……縱觀以色列的歷史,南國北國,帶領百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情的王卻寥寥無幾,雖然被擄,歸回,卻很快又陷入封閉宗教,偏離耶和華神賦予他們為多國祝福的使命。雖然,以色列人失信於神,但耶和華神卻在對他們,沉寂了400多年以後,繼續執行與以色列人所立的永約,以基督耶穌道成肉身施行拯救,一次性付上贖罪的代價,重新與他們和好,在約中同行,繼續展開祝福萬國的應許進程……由此可見,耶和華神是歷史的掌管者。他是開始,又是結束。耶穌基督已復活,在一切事上得勝有餘,是我們事奉得力的源頭和保證。
對比了以上兩種對立的信念,不管在任何文化裡,都存在著爭戰。特別是現今中國文化的處境下,擴張神國的地界,那必須回到創始成終的耶和華神要拯救萬國的旨意,計劃,應許上,來看待面對巴力主義的爭戰。一方面,要確保「已得之地」的門徒,在信心中順服獨一的全能真神,謹防巴力主義的酵,那麼地方教會致力於聖經的查考,有效的牧養造就信徒的靈性生命,分辨能力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另一方面,門徒要同步繼續的執行,耶和華神「使萬民都成為他的門徒」的旨意,拯救的計劃,以信心來順服神的命令事奉。這不僅僅是信心中的順服,更是在這末後的世代,神兒女跟神同工,回應他的呼召,完成他的委任,即便在中國文化中排擠,甚至於抵擋耶和華神的氛圍中,仍舊執著履行,見證他的榮耀與得勝。
人類犯罪墮落,神卻一直沒有放棄人類。祂揀選亞伯拉罕、以利亞、但以理、以色列民族,…… 為的是要他們在世人面前樹立榜樣,他們敬拜的神才是獨一的真神!(王上18:36-40)(但3:26-28)也為了透過他們的宣教,使萬民得福(創12:1-3)。神一直願意把我們這些罪人帶回祂的面前悔改。祂讓我們心裡有平安。
基督教三位一體的神是獨一的創造者,是自有永有的是慈愛聖潔公義的神。歷史是講祂的故事,祂超越時空,掌管歷史(包括過去 現在和未來)。祂是主動啟示的那一位,祂把祂自己啟示給世人,賜他們恩典和能力,有祂自己的形象,並且與他們同住「看哪,我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祂的子民」(啟21:3)把他們救贖回來,帶領他們 安慰他們 教導他們 差遣他們,……祂是愛是光是真理是生命,祂要永永遠遠與他們在一起。
神在歷史中作為的重要性:聖經信心的焦點是神大能的作為(這作為顯明在歷史中),包括,第一,神在歷史中主動的創造、介入與拯救,以完成祂對全人類的議程為內涵和賜福為目的;第二,神在歷史中顯明祂的信實,祂對自己話語的保守和應許的成就;第三,神在歷史中不斷帶領人來信靠、敬拜、順服、事奉祂,在這種敬拜中實現人的尊嚴與社會的公義。第四,神的計劃和榮耀是這個過程中所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