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泡飯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6 澎湃新聞

上海人的泡飯

2020-12-01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朱成墜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泡 飯

朱成墜

很長一段時間,上海地方流行著早餐吃泡飯的習慣,不少人家,常常以泡飯作為早間的主食。所謂泡飯,就是將隔夜的冷飯,用熱水泡一下,或入鍋煮一下,可以遂即食用的早餐。

小時候,上海大多數人家還沒有使用煤氣或液化氣,起初普遍採用煤球,以後才改用煤餅,生封爐,把它們作為家庭炊飲的燃料和爐灶。每天一早,由於家中大人急著趕去單位上班,沒有時間點火生爐,不少家長就用一碗泡飯果腹,少部分家長直接到飲食店和點心攤,買上一副大餅油條,加上一碗豆漿,匆忙就食,便算了事了。孩子們大多以泡飯作為早餐,或隨意吃些其他東西,便背起書包上學堂了。那個辰光,我吃多了泡飯,對於泡飯產生了厭惡和逆反的心理,見到泡飯就嘔心,拒絕食用。幾十年之後,我還是見而遠之,卻之不食。

對於上海人的泡飯情結,是有著歷史淵源的。上海開埠以來,城市生活的節奏非常快捷,時間極為緊張,加之,上海人一直比較「做人家」,大多以泡飯作為早餐的主食。大作家梁實秋曾經譏諷上海人的泡飯,他在《雅舍談吃》中寫道,有一次,他到上海一位朋友家投宿。翌晨,朋友請他與一家數口吃泡飯,四隻碟子,放著油條、皮蛋、腐乳、油氽花生米,作為佐餐小菜。梁實秋尖刻地數落:「一根油條剪成十幾段,一隻皮蛋在醬油碟子裡滾來滾去,誰也不好意思去搛開它」。上海人早餐吃泡飯的寒酸相,被梁實秋一筆寫盡了,令上海人臉上無光,顏面盡失。每每讀到此處,令我也不禁慚愧和驚詫。但是,如果梁實秋先生還在世,我可以真心實意地告訴他,那樣的泡飯和佐餐小菜,至今,也絕對屬於非常豐盛和上乘的,是上得了臺面的。一般人家還沒有這樣的排場和敬重呢!上海人只有對待知心客人,才會在家中招待的,那位朋友完全把梁實秋先生當作摯友,才敢於用普通的泡飯式樣的早餐款待了他。由此可見,當年的泡飯和佐餐小菜,還是極其講究的。

年少時,我親眼所見,那些醬菜大多來自醬油店。醬油店的醬菜櫃檯上,放置著一排玻璃做得醬菜缽頭,用厚玻璃板蓋著。濃濃的醬油湯中,放著各式醬菜,有蘿蔔頭、大頭菜、什錦醬菜、白糖乳瓜、崇明包瓜、糖醋蒜頭、子薑片、腐乳、醉麩等。這裡面,最為稀罕的是白糖乳瓜,價格較貴,普通人家很少問津。當年,供應醬菜的店家,也有單獨叫作醬菜店的。解放前,大多稱作「糟坊」、「醬園」,於今,在上海的一些郊區古鎮,還能夠看得到這些店名。

解放後,會當溜溜的家的主婦,一般都懂得每晚多燒些乾飯,剩餘的,則作為第二天熱煮泡飯時使用。我記得,那時候,每家每戶大每人定量供應8斤粳米,其餘,不是秈米,就是麵粉,或是雜糧。大多數家庭是用秈米煮乾飯的,捨不得用粳米。那些粳米,留待煮粥,或讓客人、老人、孕婦、病人食用。秈米煮成的泡飯,吃口並不怎麼好,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咬著牙,閉著眼,吞下去。我還看到小學同學鬱生運的外公,蓄著山羊白鬍子,每天早上,坐在東山牆邊,吃食一碗泡飯,再加上隔日剩餘的青菜或鹹菜,作為鹹頭,甚為簡單,日子過得極其寒酸。泡飯的早餐,很容易消化,上了兩堂課,肚皮就會咕咕地叫了,餓得不行。我只能忍飢挨餓,熬到下課,急忙趕著回家吃午飯。

而我的老伴,自幼,吃多了泡飯,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從來不肯浪費任何的剩餘飯菜,所有的剩菜剩飯都成了她第二天的美味佳餚,做成了泡飯,送進了肚皮,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泡飯愛好者。現在,只要家中有剩餘的米飯,她就會用來燒泡飯。只不過,除了白泡飯之外,她還會加入了一些隔夜菜或紅薯、南瓜、山藥等食物,一塌刮之,統統倒進鋼精鍋或燒鍋裡,煮熟了,有滋有味地吃食。每每,看到她那麼熱衷於泡飯,我就戲噱地稱呼她為:「老泡」。她竟然振振有詞地回答:「我就是喜歡吃泡飯。」她的泡飯愛好與我的麵條愛好,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一個喜食米飯,一個熱衷麵食,南轅北轍,大相逕庭。再加上,我愛好辣椒,老伴拒吃辣椒,我們倆,吃不到一塊兒去。此生,她不會改變,我也不會糾正,隨它去了。

現在,我的早飯,除了外出吃麵條之外。在家,大多是幹點加稀食。幹點多為饅頭、包子、羌餅、大餅、炕餅、麵包等。稀食一般是粥和菜湯之類,粥有莜麥粥(即燕麥粥)、玉米粥、南瓜粥、粟米粥、大米粥等,後者,因為血糖高,吃得次數就很少。多少年了,吃泡飯的日子早已成為過去式,而我卻還是嫌棄泡飯,從不品嘗一口,覺得泡飯是一種難以下箸的食物。

改革開放之後,生活條件逐漸好轉了,有的店家,重新拾起泡飯這種老食物,加以改頭換面,煮成海鮮泡飯、蔬菜泡飯、雜燴泡飯等,也大受食客的歡迎。家庭泡飯也有所改進,單純吃食白泡飯的人越來越少了,總會添加些乾貨,做到乾濕搭配,確保早餐的營養豐富,經濟實惠。不至於,午飯之前,就出現餓餒的狀態。

如今,人們的早餐大多揖別了泡飯。不少人,一早,就會趕到飲食店或小吃攤,隨意選用各式早點。即使急急匆匆趕路的上班族,也會買上一卷煎餅果子,或一塊雞蛋攤餅,或其它什麼的,再要上一杯熱乎乎的牛奶或豆漿,在途中,就很容易地解決了早餐問題。只有,少部分類似我老伴那樣的泡飯「積極分子」,還在一本正經地喜食泡飯那樣的老掉牙食物,甚至,每天還會沾沾自喜,不亦樂乎!

2020年1月6日凌晨

鳴謝:朱成墜先生賜稿、繆迅老師薦稿!

原標題:《泡飯(作者:朱成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