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管日本侵略者叫做倭寇,為啥近代改稱「鬼子」了?

2020-12-11 每日漢字

古代的中國人,一直管日本人叫做倭寇。但是,抗日戰爭開始後,人們改變了對日本人的稱呼,改稱「鬼子」。這是為什麼呢?

(倭寇)

十四世紀初葉,中國剛剛進入明朝,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中國人就把這些侵略者叫做倭寇。

「倭」字從人從委,委亦聲。「委」意為「身材軟縮」、「身材小一號」。「人」與「委」聯合起來表示「身材矮小的人」。秦語中,寇與賊同意。「完」指「家園完整」,「攴」指「敲打」。「完」與「攴」聯合起來表示「家園破碎」。

所以,倭寇兩個字如果放在一起解釋,就是身材矮小的侵略者。倭寇曾被歸於海盜之類,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並不是船隻,而是陸上城市。

(鬼子)

抗日戰爭開始後,人們就不再提「倭寇」,而把日本侵略者叫做「鬼子」,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中國歷史中,「鬼子」這個詞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方正》:「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機):『陸遜、陸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甯有不知?鬼子敢爾!』」

陸士衡即陸機,西晉吳郡人,三國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吳時任牙門將。魏晉時期,世家望族非常看重家諱,盧志冒犯陸家的長輩,陸機自然是怒不可遏。這裡的「敢爾」是斥罵盧志竟敢如此大膽!

從這裡就能看出「鬼子」兩個字,就是罵人的話,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這兩個詞。

此外,「鬼子」一詞在日語中有3個意思,一是長得不像父母的孩子,二是出生時就已經長了牙的孩子,三是像鬼一樣胡來的人。

早期到日本留學的中國人覺得,這3個意思十分符合歷史上的日本形象。懷著對日寇入侵中國的憤怒和仇恨,遂將入侵中國的日本人稱為「鬼子」。「九一八」特別是「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猶如惡鬼,完全喪失了人性,中國人全民奮起打「鬼子」,「鬼子」於是成了日本鬼子的簡稱。

(李鴻章)

鬼子這個詞完全取代倭寇,還有一個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個人就是李鴻章。

資料記載,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出使日本,談判結束後雙方聯合舉行記者會。見眾記者到得差不多了,日本人突然亮出了一個寫有楹聯的白絹,並不無輕蔑地說:「我們日本有上聯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李鴻章定睛一看,那上聯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顯然,這是日本人在不可一世地宣揚其兵強馬壯,「單戈獨戰」即可踏平中國!

面對這種輕慢和挑釁,李鴻章毫不示弱,他讓日本人鋪好白絹,準備硯臺筆墨,沉著冷靜地揮毫寫出下聯:「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對仗工整,內涵深邃,意思明了: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

由此,國人便不再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而改稱為「鬼子」了。

(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何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而不是用老稱呼「倭寇」?
    鬼子,現在聽到這麼個詞,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二戰時期的日本侵略軍了,「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嘛,但是,「鬼子」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字典裡通常解釋:「鬼子」是我國人民為了表示對外來侵略者的憎恨,所起的蔑稱。但是,大家仔細想想,中國人對外來侵略者,有用「鬼子」當蔑稱的習慣嗎?
  • 日本侵略者為什麼叫被叫做「鬼子」?這幾張圖告訴你!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講為什麼我們經常把日本侵略者叫做「鬼子」。這也是有歷史淵源的。其實一直有一個疑問,現在的抗日影視劇中,為什麼把日本人叫做日本鬼子?這個「鬼子」的喊法由來是怎樣的?早在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常受到日本海盜的侵擾,「倭寇」就是當時對日本海盜的稱呼。
  • 日本侵略者為什麼叫鬼子?而不叫倭寇?
    對於日本,中國古代稱之為倭國。為什麼呢?原來「倭」並沒有貶義。大家都知道日本在古代是中國的附屬國,早在三國時期,日本君主來中國求封。千裡迢迢來到三國中的魏國。由此日本一直叫倭國,直到我們大唐朝的時候,才叫改叫日本的。這樣,中國人稱呼日本人有這樣幾個稱呼:倭人,大和人、或者日本人。那麼對待日本大壞蛋怎麼稱呼呢?「倭寇」明朝末年,日本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沿海,中國人開始稱之為倭寇,由此倭這個字也就有了貶義。比如戚繼光就是著名的抗倭英雄。不過後來為什麼叫他們日本鬼子呢?
  • 怪不得叫做倭寇,來看看曾經的日本人到底有多矮?
    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將中國人稱為「支那豬」,那時候日本人完全沒有將中國人當做「人」來對待,屠殺中國人成為了侵華日軍的日常玩樂。在南京大屠殺當中,日軍甚至進行了殺人比賽,比賽的內容是看每天誰殺的中國人多。之後中國軍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經歷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對外戰爭的第一次真正勝利。從此「支那豬」的稱號從世界上消失了。
  • 揭秘:中國人為什麼把侵華日軍稱作"鬼子"?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畫皮》中「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的描述,則是道士對魔鬼的蔑稱……    中國出現「洋鬼子」一詞,是在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古代大多都用「蠻」、「夷」、「匪」、「賊」、「寇」等字眼形容「來犯者」。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常受到日本海盜的侵擾,「倭寇」就是當時對日本海盜的稱呼,明代還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繼光。
  • 明朝時期的倭寇集團,並不全是日本人,為首者竟還是中國人
    提起倭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倭寇一般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也就是我國明朝的這個時期,以日本為基地,侵擾劫掠我國沿海地區的日本強盜集團。在近代的抗日戰爭當中,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極端痛恨,中國人民也會蔑稱日本人為倭寇。
  • 日本人搞了個卡通人物,稱想讓中國人迷上「日本鬼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號「聞一哆」)【文/趙雯珺】為了讓中國人喜歡"日本鬼子」這個稱呼,日本網友竟然做了一個萌萌的卡通形象,取名叫日本鬼子……這兩天,日本網友@FGO424的一條推特突然火了,被轉發了近萬次。
  • 中國人為什麼稱日本人為鬼子?這才是最真實的原因
    在四百年前,日本人以惡劣的手段奪取我們的領土和騷擾我們的國人,當時因為日本人比較矮小丑陋,行為像極了強盜,所以當時中國人稱他們為「倭寇」。可是到來現代,倭寇這個稱呼很少出現,出現的相對頻繁的是鬼子這個稱呼。這個稱呼的來歷還要從甲午海戰開始說。
  • 抗日時為何稱日本人為「日本鬼子」?全因1900年舞會上的這幅對聯
    天朝意指本國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在各個方面領先於周邊其他"蠻夷"的"天朝大國",因而對周邊國家的叫法非常隨意,如高句麗、琉球、吐谷渾等中國古代對日本的稱呼可謂是五花八門,如扶桑、東瀛、瀛洲、蓬萊、倭寇等等,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日本鬼子」。接下來小編給你講講這個名字的來歷。原來是在1900年。
  • 戚繼光對抗的倭寇首領全是中國人,為什麼還成他是民族英雄?
    抗擊倭寇有大功最後也只是封一個太保少保,少保官從一品,武少保相當於東宮裡的保鏢,後來太保逐漸成了一個榮譽稱號沒有任何實權。戚繼光抗倭有功,後來又北上抗擊蒙古,被嫉妒者彈劾,最後被罷免回鄉病逝。戚繼光抗擊倭寇流傳很多故事下來,所以後人一直紀念著他,可是他抗擊的倭寇將領幾乎都是中國人,還能稱他是民族英雄嗎?
  • 二戰時都喊日本人叫「鬼子」,其實二戰前日本有個更獨特的名字
    現在的人們都愛看抗日的電視劇,並且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個熟悉的詞「鬼子」,老百姓經常會說「鬼子」來了,遊擊隊也經常會說打「鬼子」去,八路軍也經常會說把「鬼子」趕出中國,可是「鬼子」為什麼會成為日本人的代名詞呢?我們今天回顧一下歷史看看!
  • 日本5ch吐槽:中國所說的「日本鬼子」這個稱呼聽起來好帥!
    說到日本,小的時候我們受到一些抗日電視劇的影響,我記得那時候有許多人會把日本人稱呼為「小日本」、或者是日本鬼子這樣的蔑稱。百度百科上說:「日本鬼子,源自針對西洋侵略者的「洋鬼子」一詞,在甲午戰爭之後,「鬼子」也被用在對日本侵略者的指代上。
  • 花生被叫做南京豆、鎖叫做南京錠——日本人的另類「南京」情結
    中國人把「日本人」和「南京」兩個詞語組合在一起,總是帶有歷史的沉重,但是在古代的日本,「南京」卻是一個他們繞不開的詞語。這裡的「古代」,指的是明、清時節,對應日本的,是日本戰國時代和德川幕府時期,此時的日本,還屬於閉關鎖國的時期,之所以存在倭寇襲擾現象,也是因為國內戰亂待不下去,不如來到大明碰碰運氣。
  • 近代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一步:1874年出兵侵犯臺灣,已露出狼子野心
    7月7日,這是一個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80年前的7月7日,中國軍隊在宛平城的槍聲,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擊日本侵略的序幕。從此,中華大地「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巍巍中華以死傷3000萬的代價,與盟國一起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華大地。
  • 日本人表示費解:那麼多國家打過中國,為啥中國人卻只記得日本?
    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中日兩國也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係,國內百姓也開始跟日本人交流和接觸,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日本文化湧入中國境內,可是雙方的歷史矛盾並沒有這樣消失,有不少人提到日本還會恨得咬牙切齒。日本人對此表示費解,在歷史上那麼多國家打過中國,為啥中國人卻只記得日本呢,這個問題並不複雜。
  • 你知道歷史上「日本」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我們一直稱日本國為「倭奴國」,稱日本人為「倭人」。此時的日本列島內部爭端激烈,不少勢力急於從中國得到幫助,只得「年年納貢、歲歲稱臣」,極盡巴結之能,欲使中華文明輸入日本,對日本的統一起到重要作用。
  • 正月十五為啥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原因很簡單!
    說到這,很多人就會納悶了,為啥正月十五叫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呢?元宵漢代的時候,中國人還管正月十五叫做上元節。不過,後來改名叫做元宵節了。為啥呢?古人稱"夜"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上元節,各取一個字,人們就管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中國人是最喜歡吃的一個國度,既然正月十五這麼熱鬧,肯定要有一種食品了。 相傳,春秋末年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
  • 鬼子為何叫「小日本」,4張罕見照片道出真相,平均身高才1.5米
    導語:鬼子為何叫「小日本」,4張罕見照片道出真相,平均身高才1.5米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實施侵略,面對這夥窮兇極惡的歹徒,咱們團結起來一起抵禦,歷經14年作戰,終於將他們趕走。然而戰爭雖然勝利,那些倒在敵人手裡的同胞再也醒不過來了,故而這份恩怨,作為後輩應該牢牢地記在心裡,時刻銘記日本的暴行,找準時機為先輩們伸冤,選擇遺忘歷史是忘本的表現。戰爭期間,咱們給日軍起很多的外號,像「鬼子」大夥都知道來意,他們喜歡在鼻子下方留鬍子,看起來相當奇怪,故而軍隊戲稱為鬼子。
  • 日本「鬼子」一詞的由來,竟因清朝一副對聯,百姓無不讚嘆
    說起我們中國周邊的一個鄰國「日本」,想必很多中國人心中都不會有太讚譽的語言,其實日本人在中國清朝以前,他們的稱呼大多都是被百姓叫做「倭寇」,沒想到民間流傳出一則對聯,百姓們對於日本人的稱呼隨即就變成了「鬼子」。可是你知道日本被成為「鬼子」,那你知道這個詞的由來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麼?
  • 日本鬼子衝入寺廟要人,方丈指了一樣東西,鬼子嚇得立刻跪下朝拜
    說到日本鬼子,國人都會想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發生在中華大地上那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鬼子在中國土地上十分猖狂,他們燒殺搶掠簡直無惡不作,中國的文物和古建築也不知道被他們毀壞了多少。當年日本佔領了華東地區的時候,為了剿滅抗日力量,他們便對日佔區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為了進一步壓縮抗日軍民的生存空間,他們採取三光政策,妄圖用這樣的辦法使中國人屈服。1938年,這一年,日本發動全面戰爭已經一年多了,抗日戰爭逐步進入相持階段,日本鬼子的侵略步伐仍然在繼續,在一年前佔領南京後,日本鬼子很快就佔領了江蘇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