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主教的歷史是什麼

2020-12-25 中國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由於新教在我國稱基督教(俗稱耶穌教〕,基督教一詞遂產生了兩種涵義:一是指世界性公認的基督教各派總稱;二是指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的新教。「天主」一詞是16世紀耶穌會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後,借用中國原有名稱對所信之神的譯稱,故把他們傳播的宗教定名為「天主教」。

    傳說,基督教是由耶穌在巴勒斯坦創立的。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羅馬皇帝的殘酷迫害和鎮壓。

    公元313年,羅馬帝國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蘭發布「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可與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視。從此基督教成為官方認可的合法宗教。

    1054年,東西兩派基督教會分裂。東派教會自稱正教,西派教會自稱公教。大主教會及其教皇制,作為獨特的單一教會和體制,至此乃正式確立。

    中世紀時,天主教是西歐各國封建社會中佔統治地位的宗教,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天主教在歐洲部分國家喪失統治地位。為了對抗宗教的改革運動,維護自身的統一和權威,天主教羅馬教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稱反宗教改革。

    18世紀,在啟蒙運動和理性主義的影響下,歐洲一些國家和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對羅馬教廷的離心傾向日益增強,1809年拿破崙將教皇國併入法國版圖。1929年,庇護十一世和墨索裡尼籤訂拉託蘭條約,教皇擁有獨立的梵蒂岡城國的主權方被正式承認。

    1962年,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召開第二次梵蒂岡公會議。會議強調天主教要跟上時代,在教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對外採取開放政策,主張與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們對話。會議之後,天主教在神學上打破了以往權威主義和教條主義的禁錮,使神學出現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現象。

    現在,全世界天主教有總主教區130個,教區628個,監牧區和代牧區129個,共有教徒10億左右,佔全球人口的17.5%。現任教皇為德國人本篤十六世,於2005年4月就任,是第265任教皇。

    天主教於唐代開始傳入中國,13世紀再度傳入。元朝覆滅後,天主教在中國幾近絕跡。

    16世紀,天主教隨著西方殖民主義浪潮,再度傳入中國。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傳教士也陸續進入中國,天主教又發展起來。傳教士在中國的土地上受他們本國政府的保護,到處設立教堂、修道院,興辦學校、醫院、孤兒院,用各種方法傳播,發展天主教。

    從1840年到1949年,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天主教在中國雖然有了300萬教徒,但教會領導權卻一直在外國主教手裡,中國天主教成了受外國勢力支配的宗教。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羅馬教廷站在與新生人民政權對立的錯誤立場上,煽動中國教徒反對共產黨、反對社會主義新中國,並一再發布「通諭」和「命令」,禁止中國神職人員和教徒群眾與人民政府合作,不準中國教徒參加人民政府支持的任何組織及其活動,妄圖顛覆新生的人民政權。這些行徑激起了廣大愛國神職人員和教徒群眾的極大憤慨和有力抵制,1950年11月30日,四川省廣元縣王良佐神父和500多名教徒率先發表了《自立革新宣言》,主張中國天主教「與帝國主義割斷各方面的關係」,「建立自治、自養、自傳的新教會」。三自革新主張,在全國天主教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得到天主教界人士的廣泛響應,中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1957年6月—8月,中國天主教友第一次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成立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1962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代表會議更名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並通過了割斷政治上、經濟上和羅馬教廷的關係,實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方針的決議。這標誌著中國天主教會從此走上獨立自主自辦教會道路。會議選舉皮潄石總主教為第一任愛國會主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中國天主教在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方針的指引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呈現出勃勃生機。1980年5月,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正式成立,選舉張家樹為主教團團長。2010年12月,中國天主教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在京召開,房興耀主教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馬英林主教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

時至今日,中國天主教有97個教區,有60多位主教,2000餘位神甫,5000餘位修女。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培養、祝聖的年輕神甫就有1500餘位;有550多萬教友;開放大小教堂、會所約6000處,開辦大小神哲學院8所。中國天主教每年約有5萬餘人領洗。

相關焦點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    天主教於唐代開始傳入中國,13世紀再度傳入。元朝覆滅後,天主教在中國幾近絕跡。
  • 中國歷史上唯一信奉天主教的皇帝,你知道嗎?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皇朝史上,一共誕生了300多位皇帝。而這些皇帝基本上都是信奉儒家正統,只有極少數皇帝信奉佛教和道教。但無論如何,儒釋道都算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普遍信仰。然而,在這300多位皇帝中卻有一位信奉著外來的天主教,這個人就是南明永曆帝朱由榔。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簡介是什麼?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於1957年8月2日。它是由全國天主教廣大神長教友組成的非營利性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天主教仍處於殖民地狀態,管理教會的權利掌握在外國傳教士手中。為了純潔教會,廣揚福音,中國天主教愛國的廣大神長教友,自下而上地發起了中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
  • 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徽章裡的歷史故事
    每一個民國天主教徽章,都有一個故事。中國有這樣一些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徽章散布民間,國內國外以及各個時期的都有,因為有寶貴的歷史紀念意義,它們成為一些收藏家追逐的目標。四,民國廣州石室天主教會聖心中學徽章民國廣州石室天主教會聖心中學校徽1863年,法國天主教教會在約瑟路(現三中校址)興建了一間頗具規模的學校,命名為聖心書院。該書院以學外文為主,兼修中文,校長是法籍黎神父,教師大多數為外籍修道士,也有少數教中文的中國教師。
  • 中國天主教在新階段要構建中國化新格局
    中國天主教要努力認識這個時代需要天主教做些什麼,了解黨和國家、人民和社會希望天主教怎樣去做,這才能使中國天主教在這個偉大時代找到位置、選準角色、明確使命,才能為新階段的建設發出「光」,體味「鹽」,作出應有的貢獻。
  • 詹思祿:天主教中國化有三點神學依據
    縱觀歷史,在中國的宗教都有過自覺與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相協調,進行與當時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的實踐過程。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是黨和國家在新時期對宗教界提出的重大歷史使命,寄語我們宗教與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發揮服務於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1980年5月23-30日,中國天主教第三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標誌著中國天主教在文革後進入了全面恢復和重建階段。這次會議距中國天主教第二屆代表會議有18年之久,是粉碎「四人幫」之後天主教界的首次盛會。在這次會議上,成立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時稱「兩會一團」。這兩個教務組織的成立,對推進教務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在西城柳蔭街14號。1958年於北京正式成立。1982年,在北京成立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為中國天主教各教區的領導機構。有成員56人。並成立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第二屆教務委員會有委員172人。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是什麼
    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自己的組織中心,承認教皇為最高領導(即承認在普世教會中的首席權),具有濃厚的"普世"以及"一統"的色彩。基督教則反之,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威,認為教皇制是歷史的、人為的產物。因此,基督教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教派之間的聯繫鬆散。另外,基督教廢除天主教的教階制,主張教會生活多樣化,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教徒就是司祭。
  • 宗教局:中國天主教選領導人不需梵蒂岡「恩準」
    50多年來,中國天主教先後召開了八次全國代表會議,為推動中國天主教健康發展,服務祖國現代化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是依法登記的合法社會團體,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每5年召開代表會議,修改章程,選舉產生領導機構,確定工作任務和行動目標。
  • 中國地位最高的天主教主教府將全面恢復
    、有著百年歷史的北京西什庫主教府即將恢復歷史舊貌,並重新成為中國天主教活動的中心之一。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北京教區主教傅鐵山對記者說:「這是一件令中國500萬天主教徒欣喜的大事。始建於1887年的這座主教府,從上世紀50年代就被一所中學佔用。今年9月學校將遷出,主教府將回歸教會,繼續扮演它中國天主教教務活動一大中心的角色。」
  • 「基督教」和「天主教」、「東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人們經常說起「天主教」、「基督教」都傻傻分不清,不知道是什麼關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要想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要從基督教的歷史開始說說。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 房興耀當選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
    原標題:中國天主教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閉幕 房興耀當選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今天(29日),中國天主教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選舉產生了房興耀主教當選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馬英林主教為中國天主教主席團主席
  • 16世紀英國天主教發展歷史,愛德華六世,天主教成為英國官方宗教
    到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時,英國的宗教基本上仍是天主教,但有所不同。雖然亨利與羅馬決裂,解散了修道院,但彌撒仍然是天主教的,用拉丁語進行,天主教聖禮仍然保留。亨利曾涉水改良主義思想,下令在每個教區都要有英文聖經,甚至在短時間內將聖禮從七次減少到兩次。但是他改變了主意,在他生命的最後8年裡,天主教的實踐幾乎保持完整,儘管亨利迫害強硬的改革派和天主教徒。
  • 美國天主教學校吸引中國富二代,中國富豪為何對其青睞有加?
    美國天主教學校吸引中國「富二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喜歡挑剔的中國富豪對其青睞有加?一個時期以來,美國天主教學校越來越成為吸引中國「富二代」的磁石。不管是紐約州還是華盛頓州,甚至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那些中國企業家、政府官員、公司高管的後代,紛紛加入美國天主教會學校的求學之路。
  • 天主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先驅「景教」
    天主教也叫羅馬大公教會,是指按羅馬禮舉行彌撒禮儀的、接受羅馬教廷教宗為最高領導人的、信仰耶穌基督的教會。那麼天主教最早傳入中國算是什麼時候呢?今天就來簡單說一下「景教」。景教為什麼要從敘利亞傳入波斯、阿拉伯、印度、再由波斯東傳中國呢?朱謙在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景教】上這樣說: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6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
    王作安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60年來的成績。他說,60年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始終堅持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始終致力於中國天主教事業健康發展。
  • 歷史上唯一一次天主教與東正教的短暫合併
    關鍵是剛剛被他滅掉的十字軍所建立的拉丁帝國雖然滅亡了,但西方天主教勢力依然對拜佔庭領土有所覬覦。於是米海爾八世開始耍出一系列外交手段,來化解西方對拜佔庭的威脅。他知道天主教世界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為了打擊拉丁人,他主動選擇東西兩大基督教的合併。他所主導下的這種所謂合併,其實就是"抹除"自己所在的東正教,承認天主教的教皇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最高權威。
  • ...歐洲_歷史|捷克_歷史|天主教|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人|揚·胡斯
    1054年,由於教義的分歧和語言的隔閡等原因,基督教分裂為以羅馬為代表的天主教與拜佔庭為代表的東正教。東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選擇了東正教,西斯拉夫人包括波蘭和捷克,在日耳曼人的影響或者說是逼迫下信仰了羅馬的天主教,與斯拉夫人兄弟分道揚鑣。
  • 有條不紊推進天主教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馬英林金秋十月,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報告全面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深刻闡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系統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面向未來提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習近平在報告中關於宗教工作和宗教問題的論述,與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的精神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