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菜根譚》札記-2|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2021-01-09 握漁翁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 品 讀 |

「抱樸守拙」這四個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很多書法名家也常寫這四個大字送人!作者分別引用了《道德經》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和陶淵明《歸園田居》詩句中「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內容。「樸」的意思是沒有加工過的原木,說的是本真。「拙」的意思當然是笨拙,不靈巧。那為什麼處事要「用笨辦法」呢?其實這就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又叫「大巧成拙」!「樸」好抱,但「拙」不好守。作者給的理由很簡單,他說:涉世淺的人,受到不良習慣汙染也少;而歷事深的人,城府也深,心機也重,所以就不容易守住那個「拙」。我經常遇到這樣的老闆,機票自己訂,新聞稿自己寫,車自己修,應酬自己喝。有時候我會問他,你為何那麼忙?他們也會輕輕嘆口氣說,別人幹不放心!作為老闆,肯定是涉世深且左右逢源的人。但老闆經常犯同樣的毛病:看手下人這個做得不好,就跳過去指點兩下,那個做不對,就跑過去數落兩句。久而久之,老闆就說:算了吧,你別弄了,有跟你廢話的功夫,還不如我自己幹了呢。你看,很多老闆這時候就守不住自己的「拙「了。所以,真正聰明的老闆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是能靜悄悄看著團隊犯錯而不阻攔的人。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培養團隊成長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真君子與其事事練達,不如保持住本真,與其謹小慎微,不如豁達一些。有一天,有個人跑過來問眾人:是不是我的智慧阻礙了我的成長?眾人說:不是!他問:那是什麼?眾人說:錢!……

相關焦點

  • 品讀《菜根譚》札記-2|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品 讀 |「抱樸守拙」這四個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很多書法名家也常寫這四個大字送人!作者分別引用了《道德經》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和陶淵明《歸園田居》詩句中「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內容。「樸」的意思是沒有加工過的原木,說的是本真。「拙」的意思當然是笨拙,不靈巧。那為什麼處事要「用笨辦法」呢?其實這就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又叫「大巧成拙」!「樸」好抱,但「拙」不好守。
  • 重讀《菜根譚》二、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重讀《菜根譚》二、抱樸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註解抱樸:保持自己純真樸實的本性,老子《道德經》中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守拙:堅守自己憨厚的本質,不玩弄陰謀詭計。陶淵明有「守拙歸田園」的詩句。涉世:經歷世事。
  • 國學精粹《菜根譚》精選一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客官,請停下腳步,喝口茶,我來給您說說《菜根譚》。《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著寫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集合了萬古不變的教人之道,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我們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 抱樸守拙,最穩健的進取之道
    《菜根譚》有云:「抱樸守拙,涉世之道。」對於一個涉世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的不良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若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對此,老子亦有論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 《菜根譚》處世篇——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一個剛踏入社會的人閱歷很淺,所以沾染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機會也較少;一個飽經世事的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隨著加深。從這個角度來講,君子遇事不要只求練達,應特別注重抱樸守拙的忠厚作風。太講究練達和圓通,就會失去本性,變成一個老奸巨滑不受人歡迎的人。如此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修飾的純樸面目。
  • 讀《菜根譚》學做人∶抱樸守拙,命運逆襲之道
    以抱樸守拙的心念去糾正虛偽、圓滑之偏,這樣更能讓人信任你、尊重你,與你為友。有多少人信任你,器重你,你就有多幸運。人只有堅持把自己變好,命運才會真的越來越好。但是不懂得「抱樸守拙」的率真,又往往容易得罪人,四面樹敵。「抱樸守拙」告訴我們堅持初心,不是要求我們「抱殘守缺」。前者是心直而有道,乃中庸之法,圓而不滑;後者則是頑固不化,口舌帶刺、做人有稜有角,試問怎不得罪人?
  • 《菜根譚》處世篇——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一個剛踏入社會的人閱歷很淺,所以沾染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機會也較少;一個飽經世事的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隨著加深。從這個角度來講,君子遇事不要只求練達,應特別注重抱樸守拙的忠厚作風。太講究練達和圓通,就會失去本性,變成一個老奸巨滑不受人歡迎的人。如此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修飾的純樸面目。
  • 翡翠手鐲之用不在於珠光寶氣,而是抱樸守拙!
    但是衛家翡翠覺得對於一般以奢華之物裝點門楣的人而言,確實沒有必要在翡翠,黃金,鑽石的內涵上過多糾結,反正都能引人側目,滿足內心就足以。但是對於真心喜歡翡翠文化的翠友,衛家翡翠卻認為不妨仔細探求一番。翡翠手鐲是翠友們普遍中意的翡翠飾品之一,這裡我們不妨望文生義,從這「手鐲」二字多說一說。
  • 一句話點醒一生,《菜根譚》經典語錄新解,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悽涼。譯文:一個堅守道德規範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可是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悽涼。大凡一個胸襟丌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並且又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悽涼。
  • 「一日一省」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故作者筆鋒一轉,發出深深的慨嘆: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這裡連說兩個「凌雲」,前一個指小松,後一個指大松。大松「凌雲」,已成事實,稱讚它高,並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能識別出它就是「凌雲木」,而加以愛護、培養,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
  • 涉世中出世,中庸中守拙
    /北宋 宋徽宗 聽琴圖(局部)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菜根譚》超脫俗世的方法,不是離群索居,也並非斷絕一切欲望,人世間的磨礪,才是明心見性的來路,如心枯神寂,於世何味。抱樸守拙,留有初心,不難,難在心不靜、欲無界。雨與雲相成,山與樹相生,人與世界相對,歲月,在今日與明日的交替中似乎重疊,又有不同。
  • 翡翠手鐲之用不在於珠光寶氣,而是抱樸守拙!
    但是衛家翡翠覺得對於一般以奢華之物裝點門楣的人而言,確實沒有必要在翡翠,黃金,鑽石的內涵上過多糾結,反正都能引人側目,滿足內心就足以。但是對於真心喜歡翡翠文化的翠友,衛家翡翠卻認為不妨仔細探求一番。翡翠手鐲是翠友們普遍中意的翡翠飾品之一,這裡我們不妨望文生義,從這「手鐲」二字多說一說。
  • 《菜根譚》品讀—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 菜根譚的智慧---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一個閱歷淺的人,受社會惡習的沾染自然比較少。而一個飽經世事的人,受社會陰謀巧詐等惡習的影響也隨之增加。
  • 學會抱樸守拙
    這次重新品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對「守拙歸園田」這句頗有感悟。面對紛繁複雜,節奏過快的現代社會,與其削足適履,竭盡所能去勉強應對,不如動則思靜,返璞歸真,抱樸守拙,以不變應萬變,拂去紅塵煩擾,保持心靈家園的自由和寧靜。目前我不可能真學陶淵明去鄉間耕作,但心靈遠離種種羈絆和束縛,擁有我專屬的精神頻道,這並不難做到。心靈自由與否,只在一念之間。
  • 《菜根譚》:四種人生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做人、處事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書中包含了種種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1、守拙樸《菜根譚》裡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涉世尚淺之時,遭受的社會浸染也淺;待到飽經世事之後,心機也跟著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常說,要不忘初心。細細品來,這不忘初心其實就是要學會收斂,學會守拙。即便已然飽經世事,心機深重,也要表現得一如當初涉世未深之時那般青澀懵懂。因為,越是人畜無害的人,越是沒人傷害;越是鋒芒畢露的人,越是招人嫉恨。
  • 「菜根譚」:送給奮鬥路上努力的你!(說的在理)
    最近,在工作之餘,讀了一本難得的好書《菜根譚》。這本書融合多家思想之精華,闡述了為人處世之哲學,體現了中國文化之境界。下面給以分享,以期共勉。一、抱樸守拙是涉世之道《菜根譚》曰: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
  • 《菜根譚》:4種人生智慧 值得一讀
    「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這句為人津樂道的話,出自《菜根譚》。《菜根譚》是一部集修身、做人、處事於大全的語錄集,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書中包含了廣博的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處世奇書《菜根譚》10句名言,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編寫的一本書,它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每一段話的字數不長,其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是人生處世哲學的經典之作。一、心亂靜中亂,心靜亂中靜。
  • 《菜根譚》:4種人生智慧
    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這話說的就是《菜根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做人、處事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值得一讀再讀。守拙樸《菜根譚》裡說: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涉世尚淺之時,遭受的社會浸染也淺;待到飽經世事之後,心機也跟著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常說,要不忘初心。細細品來,這不忘初心其實就是要學會收斂,學會守拙。即便已然飽經世事,心機深重,也要表現得一如當初涉世未深之時那般青澀懵懂。因為,越是人畜無害的人,越是沒人傷害;越是鋒芒畢露的人,越是招人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