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警察對大陸駐臺記者的特殊「關懷」

2020-12-20 東南網臺海頻道

2009.3.22 駐臺記者

親歷者:王煒

事件:海峽導報派出首位駐臺記者,赴臺北開始為期三個月的駐點採訪。

去臺灣駐點之前,早就聽業界同行聊起過很多的「逸聞趣事」,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來自警察叔叔的「關懷」。

果不其然,當我入住大陸駐點記者「固定酒店」——臺北富園酒店的第二天,就接到了轄區警官的電話。

電話那頭非常客氣,在簡單問候之後,提出要請吃飯。雖然有點困惑,但還是接受了這「不情之請」。

吃飯的地點選在臺北非常有名的一家「王品牛排」,檔次不低,客人不少,當我和另外三位福建同行到達的時候,已經有三位警官提前在「佔位」等候了。

警官們態度都很可親,言談間絲毫不涉政治,也不便談風弄月,於是只好聊起了養生。

其中一位警官非常的「神奇」,他隨身帶著一個類似項鍊的金屬掛件,據說用手指懸掛在食品的上面,就會自動地正方向或反方向旋轉,由此可以測出每一件食品的正負能量,並當場熱心地做了演示。

結果,我們在餐廳叫的一桌美食,有一半呈現「負能量」,如牛排,如咖啡,都被歸於不宜攝入。

儘管如此,美食當前,賓主盡歡,厚厚的牛排吃不完,我還打包帶回酒店當夜宵。

臺北真是一個美妙的城市,哪怕與警官的緣分,都是如此。

難忘災民的樂觀與感恩

2009.8.8 八八風災

親歷者:陳柱勝

事件:颱風莫拉克襲擊臺灣,導致中南部及東南部發生嚴重的水災,許多地方兩天的降雨量,相當於1整年份的量,其間臺灣多處淹水、山崩與土石流。其中以位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小林部落滅村事件最為嚴重,造成474人被活埋。

「八八風災」發生後,海峽導報社在廈門發起了一場兩岸書法家創作「福」字的活動,並且通過愛心接力,把這些「福」字,送到高雄縣小林村與那瑪夏鄉災民家中。我當時是報社的駐臺記者,2010年2月,我便帶著這些「福」字走進災區。當時距離「八八風災」的發生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可以感覺到災民們還是挺樂觀的,並沒有想像中的哀愁。

我記得我拜訪過一個小林村的村民周坤全,他一聽我是從福建過來的,忙說他住的安置房就是大陸捐贈的,建得「真水啦」。我問其安置房住得是否安全,他用閩南語說:「好好!呷是真好!太感謝大陸了」。

而更讓我震撼的是,慈濟在這裡的重建工作可謂是如火如荼地進行,他們建的大愛村,裡面服務的志工來自五湖四海,有的志工甚至是請了長假來服務的,我被他們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打動,臺灣這種公益組織的效率以及態度,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作為「吃貨」,嘗盡臺灣美食

2009.5.15 海峽論壇

親歷者:許巧娜

事件:首屆海峽論壇在廈門、福州、泉州、莆田等地隆重舉行,這次兩岸民間盛事吸引了境內外120多家媒體單位,800多位記者前往採訪。

在兩岸大交流時代,海峽論壇應運而生。自降生之初,它就以「接地氣」聞名於兩岸,「突出民間、面向基層」,對兩岸經貿、航運、旅遊等20多個領域的合作展開探索,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海峽論壇還舉辦臺灣特色廟會,不但集合了臺灣各大觀光夜市的明星產品,更有臺灣特產可以買、有民俗表演可以看,讓廣大市民和遊客不出中山路,就能盡情領略臺式夜市文化、買盡臺灣特色產品。我作為媒體人,更作為一個「吃貨」代表,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不僅混進了首次來廈門找「錢途」的各路臺商中間,更混進了南北遊客中間,一邊吃、一邊玩、一邊採,一起體驗兩岸民間交流的新樂趣。

不僅僅是有吃、有玩,等到海峽論壇「四歲」的時候,又學會了一個「造星」的新功能——海峽影視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我在1949,等你》、《非誠勿擾2》等眾多影視作品中的閃閃大明星都一一亮相海峽影視季,擠紅毯、抓拍……都讓變成「半娛記」的我high到不行。

相關焦點

  • 代表處遭封,臺揚言對奈及利亞展開報復:駐臺單位遷離臺北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李名環球時報記者吳薇】奈及利亞繼年初要求臺北駐尼代表處「摘牌更名,遷出首都,削權減人」後,6月30日又派武裝警察封鎖代表處,強制臺灣人員離開。臺當局揚言「外交報復」,將在臺駐奈及利亞代表處完成遷移後,同步要求尼駐臺單位遷離臺北市。
  • 年夜過得像打仗 新華網駐臺記者的臺北除夕夜
    年夜過得像打仗 新華網駐臺記者的臺北除夕夜 2009年02月02日 13:4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駐臺記者,年後將被「自然清退」?
    導讀:近日,臺灣《旺報》發表名為《陸駐臺記者,年後恐自然清退》的文章稱,今年由於疫情,臺當局對於入境臺灣的人士嚴加限制,因此也造成駐臺大陸媒體無法正常進行記者輪替。大陸駐臺記者有些在臺灣已經滯留了一年,有些駐臺記者不敢返回大陸,因為怕到時候臺灣當局進行限制,不能夠再去臺灣,而接替的同事又無法及時進入臺灣,使得對臺灣的新聞報導空缺。
  • 駐臺記者手記:臺北經歷「那一夜」
    原標題:駐臺記者手記:臺北經歷「那一夜」  24日早上,臺灣「行政院」,像被颶風掃過一遍,一片狼籍。   凌晨4點,「行政院」正門,高壓水龍頭一遍遍衝水,警員把溼淋淋的學生一個個抬出現場。   凌晨7點左右,那條「走九遍」的忠孝東路上,警民爆發衝突,打成一團。
  • 臺當局「駐日代表處」寫臺北 謝長廷:我常被消遣
    【環球網綜合報導】針對臺灣地區兩大對日窗口機構之一的「亞東關係協會」改名,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受訪時表示,改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是與「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門當戶對。他還聲稱,「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名稱較奇怪,自己常被消遣。謝長廷接受臺灣「中央社」訪問時,被記者問到,今年初日本將對臺灣的窗口由「交流協會」正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目前「亞東關係協會」的正名運作是否正在進行?此外,「駐日代表處」的名稱何時「正名」?是否應該爭取更多實質的內容?對此,謝長廷表示,這分兩個層次。
  • 臺當局「駐日代表處」寫臺北謝長廷:我常被消遣
    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環球網綜合報導】針對臺灣地區兩大對日窗口機構之一的「亞東關係協會」改名,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受訪時表示,改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是與「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門當戶對。
  • 打壓大陸駐臺記者!民進黨當局威脅「廢止採訪證及入境許可」
    關於大陸駐臺記者參與制播談話性節目,傳臺「文化部」將修正陸媒來臺採訪注意事項。臺當局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昨天稱,如有這項修正,會尊重主管機關「文化部」的權責。邱垂正陸委會日前再度點名陸媒駐臺記者,「提醒」勿參與談話性節目制播。島內媒體報導稱,「文化部」將修正相關規範,明確規定駐臺陸媒記者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該做,若違反相關規定,從事與採訪目的不符工作,將廢止採訪證及入境許可。
  • [海峽午報]臺灣:大陸駐臺機構企業媒體 臺北舉辦2016中秋聯歡會
    [海峽午報]臺灣:大陸駐臺機構企業媒體 臺北舉辦2016中秋聯歡會 臺灣:大陸駐臺機構企業媒體,臺北舉辦2016中秋聯歡會。
  • 大陸記者看臺灣:你們的北京 我們的臺北
    大陸記者看臺灣:你們的北京 我們的臺北 左圖:北京南鑼鼓巷胡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12月19日電 臺灣《旺報》今日刊登了由中央電視臺駐臺記者撰寫的文章,文章以北京、臺北兩地派駐記者的視角呈現出這兩座城市20多年來的變遷:北京由蕭瑟樸實的皇城發展稱為喧囂繁華的現代化都市,而臺北則由閃亮亮的大城市放緩成為寧靜淡泊的懷舊之都。
  •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成立機構關懷大陸配偶
    新華網臺北6月1日電(記者李寒芳)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1日在高雄市黨部大樓正式啟用關懷大陸配偶中心,為居住在高雄4萬餘名大陸配偶提供服務。
  • 在臺北看到什麼――大陸記者赴臺採訪手記
    北京青年報9月7日報導:8月23日至28日,應臺灣研華文教基金會的邀請,由北京市教委張國華副主任率領的京滬兩市高校師生代表團20餘人前往臺北進行了京滬臺三地大學生創業計劃觀摩交流。本報記者應邀獨家隨行採訪。  此次參加交流的時間比較緊張,無法深入體驗臺灣島內的生活。也不知臺北的雨到底有何不同,因為還沒有到冬季。
  • 在臺北看到什麼 大陸記者赴臺採訪手記
    北京青年報9月7日報導:8月23日至28日,應臺灣研華文教基金會的邀請,由北京市教委張國華副主任率領的京滬兩市高校師生代表團20餘人前往臺北進行了京滬臺三地大學生創業計劃觀摩交流。本報記者應邀獨家隨行採訪。此次參加交流的時間比較緊張,無法深入體驗臺灣島內的生活。
  • 臺當局駐斐濟機構更名「臺北」 非臺「邦交國」已全數修改
    (圖:「駐斐濟臺北商務辦事處」官網截圖)海外網7月31日電 臺外事部門31日表示,臺當局駐斐濟機構已更名為「駐斐濟臺北商務辦事處」。臺媒稱,截至目前,位於非臺「邦交國」的「臺駐外代表處」已全數修改完畢,「臺灣」字眼全數消失。
  • 駐臺記者葉青林:被蔡當局「驅逐」前,我的十年駐臺故事
    我是在2008年兩岸開始大開放、大交流的時候去的臺灣,是大陸第一批赴臺駐點的地方臺媒體記者,我每年會在那裡呆半年,整整十個半年,直到今年3月份被拒入臺。我給自己總結了幾個標籤。主講人:葉青林 東南衛視首席記者、主持人駐臺十年的幾個標籤1.可能是在臺灣朋友最多的大陸記者之一我第一次去臺灣,當時一上飛機就開始採訪,下飛機也在採訪,等採訪結束後發現行李找不到了。像我們赴臺駐點需要臺灣媒體做邀請方,當保人,好在我去之前就把臺灣接待方TVBS的名片丟進行李箱了。
  • 臺當局要求「奈及利亞駐臺辦事處」搬離臺北被已讀不回
    奈及利亞去年初曾舉行記者會,表示基於「一中原則」,不再承認臺灣是個「國家」【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駐奈及利亞代表處」去年初被要求改名,並由首都阿布賈遷館至拉各斯。據臺「東森新聞雲」30日報導,臺當局也要求奈及利亞「駐臺機構」遷出臺北,但目前卻無動作。臺涉外官員羅靜如30日表示,對方目前對此仍未回應,會給一段合理時間,屆時若對方都沒有動作,不排除以行政程序來施壓。報導稱,奈及利亞去年一月與大陸聯合召開記者會籤署一中原則,並要求臺當局「辦事處"更名、遷離首都。
  • 日駐臺機構明年改名 大陸強硬回應:勿給臺灣發錯誤信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日本駐臺機構28日宣布,從明年元旦起開始更名,在名稱中加入「日本臺灣」四字。一些島內政客把它看成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後,日本的「雪中送炭」,綠營更宣稱這是臺灣一次「外交大突破」,是擺脫一中原則的首部曲。
  • 民進黨當局驅逐2名東南衛視駐臺記者,限今日離境
    (觀察者網訊)繼2年前曾曝光日本救援隊的大陸記者被臺當局「拉黑」後,又有兩名東南衛視記者遭其廢止記者證及入境許可證,限今天(3日)離境。而對方給出的理由,也讓大陸記者不解。更令人迷惑的是,臺媒後來得知,民進黨當局相關單位早在1日就已通知東南衛視駐臺人員離境,陸委會2日卻還說事情正在調查中,給予外界仍有轉圜餘地的假象。
  • 返鄉潮忙而有序:新華社駐臺記者感受臺灣"春運"
    新華社臺北1月21日電(記者 陳鍵興 陳斌華)臺灣龍年春節9天連續假期21日開始,從臺北返回故鄉過年的人潮、車潮20日下午開始湧現,高峰持續至21日。雖然與大陸春運一樣「南北大挪移」,但寶島「春運」忙而有序。
  • 約旦要求臺灣辦事處改名「臺北」臺當局又怨大陸
    【文/觀察者網 王驍】又有國家要求臺灣駐當地的辦事處改名了,而臺灣當局自然也要把「帳」算到大陸頭上……據臺灣「中央社」29日報導,臺灣當局「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28日下午稱,約旦政府近期要求臺灣駐當地機構從「中華民國駐約旦商務辦事處」更名為「
  • 03月27日 福州啟動至臺淡水海纜工程建設 駐臺大陸記者參加公益植樹
    宋楚瑜表示,我們一行中午還在臺北,下午就到太原,說明實現「大三通」之後,兩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臺灣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參觀上海老場坊創意產業園      正在大陸參訪的臺灣前高雄縣長楊秋興一行10餘人,今日參觀了上海「1933老場坊」創意產業園。楊秋興向創意產業園贈送了禮物,期盼兩岸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