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看天鵝,已成為冬日一景,三門峽市儼然成為全國拍攝白天鵝的最佳勝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了眾多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這裡觀景、賞鳥、拍天鵝。近年來,三門峽市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大保護力度,隨著黃河流域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來到三門峽越冬的白天鵝數量不斷增加,棲息地也進一步增多。在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境內,今年已飛來8000餘只白天鵝,這裡已成為白天鵝的一個「新家」。
白天鵝在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境內棲息越冬 盧仙格 攝
天鵝灣已成為鳥兒們名副其實的樂園
2020年,因三門峽沿黃生態廊道整治後形成的嶄新生態局面,讓年復一年遷徙於三門峽黃河溼地的白天鵝又多了一個更為理想的棲息地——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後地村天鵝灣。在天鵝灣,8000餘只白天鵝或嬉戲、或飛翔、或覓食……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分外引人注目。除了白天鵝,還有數以千計的野鴨子自由地在淺灘裡嬉戲,天鵝灣已成為鳥兒們名副其實的樂園。
據了解,三門峽百裡黃河生態廊道示範區段全長25.5公裡,整體按照生態保護為先,文化挖掘為魂,產業發展為基的指導思想,圍繞「一條廊道、兩條支流、三個公園、四個驛站、五條支線、六個產業」的建設思路,結合沿線各村特色,融合森林氧吧、休閒健身、治黃文化、古城驛站等功能,打造形成集生態屏障、文化弘揚、產業振興、休閒觀光、高效農業為一體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廊道、文化廊道、幸福廊道。
而後地村的天鵝灣正位於這一生態廊道中的黃河溼地公園之內,為白天鵝提供了上好的棲息越冬環境。站在天鵝灣黃河生態廊道,目光所及之處皆是白天鵝,它們有的捕食,有的嬉戲,有的休息,悠然自在、十分愜意。天鵝、樹木的倒影讓冬日的黃河更加嫵媚。「今年第一隻到達這裡的白天鵝是10月23日飛來的,隨著每天天鵝數量在不斷增加,近幾天已經達到8000餘只。」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因為白天鵝的到來,這裡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節假日每天接待達4000餘人次。
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成為新的白天鵝拍攝點 鄭帥 攝
守護白天鵝,添彩生態廊道
隨著沿黃生態環境越來越秀麗,越來越適宜天鵝越冬,這裡成為了遊客遊覽休閒的好去處,隨之而來的守護天鵝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大。在天鵝灣經常能看到一支身穿綠色馬甲的巡護隊。他們每天在沿黃生態廊道大王段巡護,為冬日精靈白天鵝創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被遊客親切地稱為「天鵝衛士」。
紀正群今年75歲,是大王鎮北營村人,曾在大王鎮土地管理所工作16年,退休後自願擔任天鵝灣巡護員,今年已經是第13個年頭了。清晨一大早,紀正群草草地吃過飯,檢查好隨身物品就出發了。望遠鏡、照相機、記錄本是他們的必備工具。隨身攜帶的「大王鎮白天鵝巡護員記錄本」不僅記錄了在這裡棲息的白天鵝的數量、狀態,並對溼地內植物的生長情況、閘口蓄水狀態、水質監測結果等進行綜合評估,還記錄了一首首關於生態、關於白天鵝的散文詩:「人和天鵝同世上,同生同長同大王。保護生態共同體,構築候鳥好家園。」「歡迎遊客來黃河,觀看庫區白天鵝。野生動物都保護,增加峽市知名度。」等。
巡護是天鵝灣巡護員每天的必修課,溼地公園面積大、範圍廣,巡護一圈工作量很大。他需要每天及時觀測白天鵝的變化情況,為白天鵝越冬期補食,同時確保保護區邊界清晰,疫源疫病防控體系完善,確保白天鵝安全越冬。
巡護員紀正群在白天鵝棲息地巡護 鄭帥 攝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從事巡護工作雖然辛苦,但溼地巡護員們無怨無悔。他們用腳步守護溼地裡的萬物生機,用奔波留住溼地的無窮魅力,用擔當遏止破壞溼地的違法行為,用實際行動兌現著對溼地不變的諾言,守護好這片白天鵝的棲息地。(黃河時報記者 鄭帥)
來源:學習強國(原載於2020年12月23日《黃河時報》5版)
策劃:張建科
統籌:趙敏敏
審核、責編:曹莎莎
主辦:示範區(高新區)辦公室
2020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