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元旦前一天晚上,我約了幾個同事準備跨年。開始約好了去一家火鍋店吃火鍋,鄭州的晚上實在是在冷了,在路上走了一會兒就感覺凍得不行。打電話問了幾家火鍋店,大部分營業時間到10點、12點,還有一些到凌晨2點,也有全天24小時營業的。
後來其中一個同事提議說,不如買點食材自己在家裡吃,家裡暖和又舒服,想聊到什麼時間到什麼時候,而且不會有人打擾。我們都感覺這個提議很好。
於是我們在網上找了找專門做火鍋食材的店,一找還真有不少。而且發現還不是很貴,我選好了食材,把平時經常吃的都選了些,算上配送費和包裝費什麼的總共124.6元,真是超出了預想。
我們四個人,如果去火鍋店裡預計不算酒水也要300元左右。沒有想到會這麼便宜,而且給送到家。
後來,我在一家著名的火鍋店公眾號看了看,發現這家火鍋店也有外賣服務。我試著點了一些差不多一樣的食材,點的都是小份,以我以前去該店裡吃過的經驗,這些肯定是不夠的。即使這樣,總共也要263元。
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就在考慮這個問題。既然火鍋食材超市這麼實惠,那麼火鍋店還有什麼優勢和競爭力。
我想火鍋店現在主要的特色和競爭力可能就是服務。大美食家蔡瀾曾說過:火鍋是最沒用文化的料理方式。可能是因為火鍋不需要多麼高深的廚藝,把東西切好了就扔進去,涮兩下就能拿起來吃。在哪裡都可以做,在哪裡都可以吃。那為什麼非要去火鍋店去吃呢?
我調查了市場上不同的火鍋店,每家火鍋店主打的特色是不一樣的。但無論是什麼最終都是把東西切好了就扔進去,涮兩下就能拿出來吃。無非有的主打毛肚,有的主打菌湯,有的主打味道,還有的主打服務……
拋開這些,我們去火鍋店的目的是什麼?
最近幾年,吃火鍋越來越流行,不光冬季是吃火鍋的最好季節,夏季甚至一年四季都是吃火鍋的最佳時間。朋友聚會時,越來越多的選擇了去吃火鍋。可以大家發現火鍋店越來越貴,以前鍋底是免費的,現在也開始收費了。以前食材便宜量又多,現在突然出現了可以點半份,其實是變相漲了價。
有人說,在家吃不方便,因為每樣食材都想吃,但又不能每樣都買,買回來還要洗等等,這個原因可能是大部分選擇出去吃火鍋的原因吧。還有就是去火鍋店有人服務,比較方便。其實一個字就是懶,用金錢購買服務。
還有人說,火鍋店有吃火鍋的氣氛,比較熱鬧。確實火鍋店大部分都是大家都一大廳吃,環境相對也比較嘈雜,也只有很熟悉的朋友才會一起去吃火鍋。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吃過火鍋會有很大的一股味道,如果在家裡吃,吃過之後的幾天家裡都會有一股火鍋味。
但是這些,現在都可以在家解決,而且變得清靜了很多。食材都是已經洗好的,吃完只需要把鍋刷一下就行了。如果說服務,其實吃火鍋也沒什麼特別的服務,無非是幫扔個食材,幫倒杯水等等。至於火鍋的味道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經常吃火鍋,在家裡安裝一些排風的設備也是可以的。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價格,如果真的實惠了很多,你會選擇在家裡吃火鍋嗎?